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曾仗剑远游,这种“远游”在唐代读书人中比较普遍,有时称为“宦游”(为求作官以实现理想壮志而在外飘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结尾两句就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14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独有偶,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过与李白相似的故事。据传,秭归人繁知一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他听说白居易将乘船经过三峡,高兴地想:白居易过三峡,一定会游览神女祠,我得想法诱发他的诗情,就可以读到他的新…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古迹胜地黄鹤楼,题诗无数,为何独以崔颢的一首冠压群芳呢?即使“心雄万夫,激昂青云”的李白,也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庸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实为得体褒誉。  相似文献   

5.
6.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人士,盛唐诗人,为人性异狷介。早年诗作浮艳轻薄,后曾漫游出塞,诗风因之而大振,多有风骨凛然之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2首。  相似文献   

7.
按目之所及或题目所示展开景物描写,此为登高写景诗之常法。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四句通过写黄鹤传说描写黄鹤楼,后四句写楼上所见远景,  相似文献   

8.
秋之野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小诗人怀着和唐代诗人刘禹锡同样的心境,细细体会、品味着秋季的美,并由此引发自己的诗情,作出了这首生动细腻、兴趣盎然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似文献   

10.
11.
考论崔颢《黄鹤楼》诗四题:首句“黄鹤”、“白云”之辨;对崔诗的不同评价;与李白《凤凰台》诗较论;崔诗源流说。  相似文献   

12.
裴洪印 《语文知识》2002,(12):11-1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被《唐诗三百首》等书列入了七言律诗之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列为七言律诗之首,南宋诗评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校释》181页,1962年版)据《该闻录》载:  相似文献   

13.
14.
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据说令李白拍案叫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为之敛手。该诗也因此更加名声大噪,一直被人们奉为咏黄鹤楼之绝唱。  相似文献   

15.
寒食 (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相似文献   

1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诗,全诗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怀古、思乡、忧国之情。全诗煊赫动人,震撼肺腑,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久被传诵的名诗。诗人以强烈的音乐节奏,精醇简约的语言,优美的形象,以情叙事,借景托情,生动、完整地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王兴玉 《语文知识》2003,(10):12-12
在名家荟萃的唐代诗人中,以《渔歌子》闻名于世的张志和是一位寄情自然、流连于山水的隐士。张志和,字子同,本名龟龄,唐肃宗时赐今名,号烟波子,又称“烟波钓徒”,婺州金华人,生卒年不详,他自幼聪颖过人,十六岁应试经义及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这是京畿治安部队掌管文书的官员。不久,他因某一案件的牵连被  相似文献   

19.
单永军 《现代语文》2006,(1):117-118
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文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当然这也是对古代文论中“言、象、意”审美层次结构的补充与完善。就诗歌来说,可以具体化为言语层、意象层和意蕴层。同一黄鹤楼,有着不同的风采,究竟是时间变幻,还是人世沧桑?让我们对崔颢的《黄鹤楼》和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做一文本比较的解读。言语层:自然晓畅与精雕细刻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在诗歌中具体指文学言语的特点。从语言格调上来看,崔诗明白晓畅,自然顺口;而毛词则似乎有雕琢的…  相似文献   

20.
一话说在唐代,有一些地方,是诗人们PK谁更猛的地方,就好像武林中的华山。当时,在山西蒲州有一个楼,叫作鹳雀楼,一共三层,挺壮观。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唐代很多诗人都一窝蜂跑到鹳雀楼去写诗。他们互相PK,看谁最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