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对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对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赛珍珠作品《大地》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赛珍珠和她的作品《大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然后从大地和阿兰以及女性的一生等角度详细论述了赛珍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认为其对于当前文学研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5.
1938年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因她的代表作《大地》而闻名于世。本文概述了我国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及七八十年代以来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状况以及我们现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态度重新看待赛珍珠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和中国作家秦兆阳的同名作品《大地》可谓各有千秋,它们是关于同一时期中国农民生活的不同文本。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主旨、人物形象和文学理念等方面的比较,以前对赛珍珠《大地》的指责有失公正,而秦兆阳的《大地》则没有摆脱文学的阶级性规训的影响,未能走出革命历史小说的窠臼。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自觉接受中国文化影响外也在自觉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她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借鉴就是典型的例证。通过对赛珍珠的《大地》、《龙子》、《同胞》与狄更斯的《双城记》、《圣诞欢歌》、《艰难时世》等小说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赛珍珠在社会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主题的确立、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等方面都对狄更斯有所借鉴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赛珍珠的真理观入手,阐明了辩证观的在场对赛珍珠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辩证观对于研究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并通过对赛氏具体作品批评的探讨,论述了如何以批评的多元和对话来实现赛珍珠研究的综合辩证。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是上世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受到中西方文学界研究人员足够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多以文化身份、女性主义、翻译对比等作为切入角度,而将其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联系起来研究则甚少。通过权力话语理论来分析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中的人物形象,简要分析其如何从一个他者的视角诠释那时的中国社会民风世貌。  相似文献   

10.
《圣诞早晨》是赛珍珠的短篇小说之一。她一生共写了85部作品,其中包括传记、小说、儿童文学、政论等。另外,她还写了许多广播剧和文学评论等。赛珍珠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小说《大地》,一举成名,1932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因创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因其《大地》三部曲而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使西方国家人民对淳朴的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重视与理解,让西方世界懂得了如何赋予自己一种中国精神,怎样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人民中看到个体。但是,在给自己带来奖励与荣誉的同时,赛珍珠也在一定程度上招来了西方文人对她作品及个人的非议。因此,本文将对赛珍珠作品中的中西文化交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评论家为何排斥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著有107部小说和传记。1931年她因小说《地福》,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因其中国题材的小说《背井离乡》、《战斗的天使》、《东风·西风》(1930)、《地福》(1931)、《儿子们》(1932)、《母亲》(1930)和《分家》(1935)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向重视诺贝尔奖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中美关系及鲁迅等权威性评论的影响,对赛珍珠作品异常冷漠,已出版的赛珍珠作品只有《大地》三部曲,《我的中国世界》和《母亲》。赛珍珠在西方学术界也没有地位,尚营林先生指出《诺顿美国诗文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七种很有权威并较为流行的美国文学选读本均没有收入赛珍珠;张子清先生也只在斯皮勒多编的《美国文学史》和埃利奥特等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找到  相似文献   

13.
关注赛珍珠的人大多知道,她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一生所从事的跨文化创作成果丰硕,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传记以及翻译等。我将这些作品分为小说创作和非小说写作两大类。赛珍珠的小说,特别是中国题材小说(如已成为经典的《大地》),是极为重要的作品,它们既代表了赛珍珠为沟通中西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大地》上开辟了新的田地,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就“篇名”栏检索“赛珍珠”并含“大地”出现了116条(篇)论文。中国大陆学界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作主体的研究,主要从赛珍珠的特殊西方身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多元文化身份、思想倾向、在东西方协会的工作等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对《大地》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史诗”意义、土地乡土情结、女性主义视角、政治文化视角、生态学视角、中西文化交流视角、宗教视角、儒家思想视角、东方主义视角、后殖民主义视角、神话原型视角、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文学人类学视角、婚姻视角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三是对《大地》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性格塑造角度、具体形象、群体形象展开分析。相对来说,对《大地》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由两篇文章中的妻子形象入手,抓住赛珍珠、张爱玲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特质,深入系统地剖析两人的女性意识特征,期能由此对赛珍珠、张爱玲有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生活的作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小说《大地》讲述了农民王龙一家数十年的兴衰史.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对当时中国农民、妇女及社会的描写,揭示赛珍珠是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与海明威同是 2 0世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 ,而二者作品的文化背景、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写作风格却迥然不同。通过比较 ,对赛珍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论《大地》三部曲对人性的适度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针对作品中人性主题的研究还不多见。赛珍珠在塑造人物性格过程中,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叙写人物的深层世界。她在对王龙、王二、王虎这三个人物的精心塑造中,充分展示了其对人性的适度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4):F0003-F0003
张春蕾,1964年生,江苏淮安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张春蕾教授长期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在其主要研究领域赛珍珠研究、西方戏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主持并完成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江苏的传教活动及其对赛珍珠创作活动的影响”等两项市厅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冷战结束之后,各地区的冲突愈燃愈烈,其中不乏利益的纷争,也有由于人类某个族群文化认知不同而产生的误会以及引发的矛盾和对抗。笔者结合当今时局,通过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解读,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认识赛珍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