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诸位路过的,快请“文言坊”里采坐坐。香茶一杯,清词数首,最宜秋日款客,爽心沁脾。这一回,我们仨重点推介“画意诗情”的内容。但凡“时文”看多了、“文摘”看累了、“会馆”呆乏了的.不妨先到苏东坡的词里神游一番,一来去乏提神.二来破闷解颐;然后呢,“文言讲座”、“趣读”“精读”,还有“歪打正着”,由着你逛!怎么样?开始——  相似文献   

2.
欢迎光临文言坊!金秋十月,云淡风清,出门散散心,在家翻翻书——可别忘了来我们文言坊里坐一坐。门外秋光无限好,坊内乐事也不少。这不,歪点子最多的小夫子,这次也酸不拉唧做起了“歪诗”: 庄周梦蝶舞翩跹,鸿雁南飞传诗笺。诗情画意随云去,梦可曾到秋水边? ——可别小瞧了这“歪诗”,这还是根据咱这期的内容“苦吟而得”的呢!您若不信,不妨瞧一瞧,咱到底说大话了没有?  相似文献   

3.
讲《孟子》     
民国时,有一个顽童,一天听得先生开讲孟夫子,便立直说道:“蚊子有什么讲头?”先生道:“是孟子,不是蚊子。”便开讲道:“孟子见梁惠王。”顽童道:“梁惠王是什么东西?”先生道:“你莫瞎缠,听我讲下去。”便又道:“王日叟,叟是老年人的称呼。”  相似文献   

4.
<正>《孟子》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可谓至深至著,尤其在独立人格塑造和士人气节培养方面,恐无其他经典可与之相比。唐宋以来,便有学者指出,"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孟氏醇乎其醇也"。"孟子有功于道,为万世师。"故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读《孟子》。阅读《孟子》,与其他经典一样,需要借助前人的注疏。关于《孟子》的注疏,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人所作,代表性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位哲人,更是一位伟大的辩手。 _ 根据事态的发展,他有时辞锋犀利,一语中的地道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王”“不嗜东人者能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民本思想。有时他又会以“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的生动描述感化君  相似文献   

6.
你如果问我: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哪一个最伟大?我说肯定是孔子。你如果问我: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哪一部最重要?我说肯定是孔子的《论语》。做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不能不读《论语》。但它不是“圣经”,不是“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不是宗教信条。它只是孔子在同他的学生们上课闲谈时说的话,学生们随时记下来,凑在一起就成了这本书,想不到它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点也没有过时,也许还会流传更多的年月,因为它充满了真诚和智慧,的确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正>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既广取各家之优长,又颇有一己之独到,注解精确允当,简要无冗,译文明白流畅,信达且雅,笔者读此书深受教益,但对极个别注译亦觉有可商之处,兹摘若干条就教于杨先生,就教于读者。 一、《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22面)译:“好年成丰衣足食……好年成也是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8.
四、叙议结合,画龙点睛前面说过,记人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来表达内容。由人物自身的行动说话。但是,一些优秀的记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 ,是可以传之百世而不朽的 ,如仁义之德 ,礼让之风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等 ,在社会与家之间 ,都是无物可以代替的原则。而在实际行动中 ,则不免发生形存实亡的质变 ,在《孟子》中 ,这样的实例很容易看到。一、是乃仁术孟子游说齐宣王 ,说了下面一段话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并说“是乃仁术”也。(《梁惠王》上 )仁 ,本来是就人的德性而言 ,孟子以“君子远庖厨”为“仁术” ,无形中已经失去了“仁”的本义。杀死禽兽而食其肉 ,是行动的必然结果 ,而为这种行动…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里有这样的问题及解答:“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上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相似文献   

12.
陈倩倩 《语文天地》2012,(11):35-36
《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的7月,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面对这样的背景现实,朱自清不满、悲愤,同时也寂寞、彷徨。满怀这样苦闷的心情,创作出了《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的7月,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面对这样的背景现实,朱自清不满、悲愤,同时也寂寞、彷徨。满怀这样苦闷的心情,创作出了《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一读胜十讲     
老家的俗话,论人长相肤色,是“一白盖九丑”;评菜肴汤羹的味道,是“一滚当三鲜”。这里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发一句可能是“狭隘经验”的经验之谈一——“一读胜十讲”。  相似文献   

15.
16.
第十讲 浮力     
蹑景 《中学理科》2004,(9):36-41,48
浮力知识是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因此它们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中除了要透彻理解和切实掌握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外,还要在应用上,特别是在综合应用上下功夫.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是初中物理中最复杂的计算之一.近年来,在教学要求上、在中考及竞赛中,这方面的难度已有所下降,但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正在读一本《元人小令集》,突然对我母亲说:“你听这首小曲儿写得真好:‘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母亲也说好。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元朝人写的散曲小令《越调·凭栏人》,作者是姚燧。这首曲词的内容太简单了,无非是—位妇女,丈夫出外很久不归,她又想他又恨他。秋天到了,又怕他在外面寒冷,所以这冬衣是寄也难,不寄也难。最终我想还是寄的。这种闺中思夫的题材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  相似文献   

18.
第十讲 浮力     
蹑景 《中学理科》2005,(9):36-41,48
浮力是力学的重点知识,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在各地历年的中考题中有关浮力的题都占有相当的份量,占分比例约是4~8%.浮力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这三种题的层次要求大体是依次提高.填空题一般是基础知识题,如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应用初步等;  相似文献   

19.
第十讲 浮力     
张军 《中学理科》2004,(3):31-37,48
【考点导析】浮力知识是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因此它们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中除了要透彻理解和切实掌握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外,还要在应用上,特别是在综合应用上下功夫.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是初中物理中最复杂的计算之一.近年来,在教学要求上、在中考及竞赛中,这方面的难度已有所下降,但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史是教育史、学术史,也是心灵史,精神史。大学不仅传承着学术薪火,也展示着一种情怀,表达着一种梦想。大学的魅力是内在的,解读大学的沧桑需要一种"招魂"的勇气。考量大学史,无疑是在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