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时照 《新闻知识》2005,(11):29-31
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个专题演讲中说,观察近年中国经济走向,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改革进程到现在,实际上执行的“供给方面政策”——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以焕发供给方面活力的政策力度相当大。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06,(28):22-23
随便往街边的报刊亭里扫上一眼,便发现很多诸如《凤凰周刊》、《南方周末》等颇有影响力的刊物封面都赫然横着一个词汇“80年代人”:恍然发现.“80年代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开始成为社会阶层中不可忽略的群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理论源自问题。作为一项理论建构,“汉学主义”背后的问题脉络在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知识分子在当代全球知识场域中的思想贡献是什么?相信每一位当代中国学人内心都有一个隐痛,它就是据说来自撒切尔夫人的苛刻判断:“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其他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全球化进程在1990年代的再次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4.
80年代试图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后.农民失去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最后庇护;而在城市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抛出了“福利大厦”;即使那些有幸留身其中的人.也在残破处感到了寒意。于是部分人开始抱怨这场改革.指责市场的冷酷.渴望回到政府“温暖的怀抱”。 于是.政府启动“再改革”。但置身于争论的漩涡中,“再改革”成为一次次应急式的修补。实际上.要重建这座大厦,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它的方向与目标.而这些原则将是必不可少的; 公平:没有人应该被抛弃.但也不可能是乌托邦式的平均; 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任何一方均难独力支撑.须由两者合作且竞争: 公共决策:它不能来自于政府的闭门造车.而应来自于公众的参与及各方的充分博弈; 适度:超越国力和国民承受力的福利.只会消耗国家发展的持久力和国民进取的动力。 以这些标准.我们既可以检视过去.也可以勾画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颜义 《新闻三昧》2003,(6):33-33
首都某报2月20日报道,西安市今年提出了“工业振兴计划“。此计划提出在2至3年内要让纯国企全部退出西安一般性竞争领域。为此决定将市属500亿国有工业产权面向国内外公开出让。引导、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以兼并、破产和重组的方式参与国企改革。其中,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推进“国退民进”,建立劣势企业逼退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西安即将公开挂牌出让60家纯国企总额达80亿元资产,这些企业是被该计划  相似文献   

6.
王东 《传媒》2008,(8):61-63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报业就兴起了以市场化、自由化、商业化和放宽管制为特征的改革浪潮。改革的指向是彻底转变报纸作为社会大众“仆人”的角色,由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由侧重新闻制作转向兼营商业活动,从而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口号也开始在美国的报界回响。在这一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伍静 《新闻知识》2007,(5):60-62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改变了我国新闻学的命运,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呼声伴随着业界“新闻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就新闻学界来说,这种呼声既是其内部为确立学科地位而产生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对当时亟需学理支持的新闻改革实践的一种“同声相应”。  相似文献   

8.
【导读】大学时代的学术经典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回顾令人怀念的,我的“80年代”,《美的历程》《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镜与灯》三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有过重要的,近乎“建构原型”的意义。我曾经在《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自序中仿照鲁迅先生,把自己命名为“历史的中间物”。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式巨大差距” 我认为,解决中国目前所有重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行动的勇气,至于理论,从战术上考虑,甚至可以放弃。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举一个例子,在1977年到整个80年代,是新时期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谓“思想解放时期”,思想空前繁荣,并因此推动了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0.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1980年代初论及大陆由乡入城的改革时曾断言,国企改革将不如农村改革那样顺遂,因为当时视“股份制改革”为畏途的园企,将面临产权虚置的难题,而农村改革能够回避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刘进 《中国广播》2006,(3):48-50
上个世纪80年代、以珠江经济电台为先锋,全国各地经济电台纷纷闪亮登场.并带动了其他系列台的成长,广播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系列台往往名不副实.很难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因此.广播的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作为当年媒体改革弄潮儿的经济广播.应该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正确理解频率专业化定位,扬经济广播之优势,做实“三贴近”.再造“亲民度”,打造经济广播专业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12.
"有闻必录"一词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国外未见有相关的同义语。有的研究者认为"有闻必录"是《纽约时报》"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博物馆》2009,(3):120-120
由中国美术馆与台湾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于2009年5月23日在台湾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持续至6月28日。该展展出了大陆与台湾各29位艺术家,共58件(组)作品;创作者出生年代自30年代至80年代,展出作品呈现两岸当代艺术在“讲·述”主题下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他拯救了美国80年代的音乐工业 人们把美国的60年代和70年代称作摇滚乐时代。那个年代在反战、民权运动影响下,音乐成为人们表达社会情绪的工具。进入80年代之后,蓬勃一时的摇滚音乐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时统宇 《视听界》2009,(6):22-25
在新闻主持领域,与现在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持人更多地强调权威,激励人们向上,超越平凡,从而形成主流风格。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彼时的主持模样。如今我们强调的是新闻主持的“三贴近”和“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新闻传播的规律,所以,传者认同,受众欢迎。然而,顺应规律的事物并不一定都对人类文化、社会心理有益,尤其是当它偏离某个临界点时,副作用有时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29日,艺术家肖鲁在正阳艺术区的废墟上生起九堆火,因为站在废墟上让她感觉“特别寒冷”。这是一个为了“暖冬计划”而即兴创作的行为艺术作品,旨在“针对入冬以来北京朝阳各大艺术区面临的突发性腾退拆迁,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一瞬间,肖鲁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我国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著作,一律以灰色、黄色、蓝色、白色、绿色等单一色调作书衣,时人称为“灰皮书”、“黄皮书”等。“皮书”的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上堪称奇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之后,中国先锋艺术家算是去往法国的主力军之一。最初,他们从画册中认识了法国,想去往那个艺术国度透一口气。有人留在那里也有人回到中国。但无论怎样,这群人都更加真实地重新认识了中法两个国家。  相似文献   

19.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大家都熟悉。它产生的背景,这些年也为更多人所了解。4句诗24个字,联结着当代两位伟人深厚的战斗情谊。笔者在少年时就耳闻此诗。更有幸的是,上世纪80年代聆听曾担任过彭总办公室主任的王焰同志对此诗命运的详细评说,实在是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20.
我最近在清理多年积存的出版资料时,发现一份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工作时保存的内部资料,上面有商务印书馆原总编辑陈原同志写给时任局研究室主任倪子明同志的批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