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学校间竞争的加剧和人们对高质量学校教育需求的不断升温,从"外延扩张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学校品牌建设正是这种必然选择的具体体现.文章在分析学校品牌含义的基础上,从学校品相、学校品质和学校品位这三个既存在着内在联系,同时在学校品牌结构中又处于不同地位的层面提出了学校品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的基本主题。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及学校都提出了“打造学校品牌”的口号。应审慎对待品牌概念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如果全盘照搬企业中的品牌概念,会给学校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提升学校品质应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努力方向。学校品质是“学校品位”和“学校质量”的统一,核心是从师生的视角来发展和提升学校。“学校品位”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和“学校建筑”上,“学校质量”可视为由“学生学习质量”和“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构成。要强化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课程教学的深度变革,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彰显学校建筑的“场所精神”,通过这些策略来有效提升学校品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校本发展成为新一轮督导的基本策略。要持续提高基础教育的内在品质、品位和品牌,其主体应该而且只能是学校。督导评价学校的目的也由主要鉴定学校是否达标,转向了如何促使学校持续、自主地、有特色地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无论人的主观上承不承认,品牌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学校特别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关注和青睐,具有广泛的需求空间,这样的学校与品牌性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形十分相似。但学校品牌的核心在“品”而不在“牌”。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是因为它的品质、品位,而不是因为它的牌子,即品质、品位在先,牌子依附于品质和品位。笔在弗吉尼亚大学访学,想拍个照片作为纪念,却到处找不到校牌。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对学校的真心向往,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全民的需求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如何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是摆在学校发展大计日程上的首要问题。优质教育品牌反映的是学校在社会和受众中享有的品质地位,是市场和受众选择的结果,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学校的本质特征。而学校品牌的灵魂是文化,知名学校的品牌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办学水平较高学校之间的竞争,就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因为现代教育竞争不断升级,已从办学规模、地理环境、设施设备等硬件的竞争,逐步转向信誉、形象、服务等为主的品牌软件内涵的竞争,而竞争的着力点是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及学校信誉形象等。现就品牌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加强问题,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品质新海:学校历史上一次新的发轫品质新海之品质,实为学生提升之品质,即以提升学生品质为己任,又以学生品质推动学校品质的发展。这样聚焦品质,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融通起来,最终落实在学生发展之中。"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从不同角度、从人的发展的不同维度,点击并揭示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路径。有人说:"三流的学校做制度,二流的学校做品牌,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实际上,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代,学校表层的竞争是升学率的竞争,中层的竞争是名师名校长的竞争,而深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一所学校,只有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北海市银海区城郊薄弱学校实际,针对区域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现状,通过实施银海区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培育有品牌的标杆学校、培育有品位的领军校长、培育有品学的精英教师、培育有品级的精品成果,探索加速推进城郊薄弱学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的迅速变迁,越来越快的环境变化速度与竞争压力,目前有些学校实行了人员“零增长“的政策,即每年新引进的教师人数不超过减员人数。由于从外部引进人才是有限的,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更多地依靠现有的资源来完成,而校本培训体系的建立是学校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形成学校的办学品质、品位、品牌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10.
品牌化学校:学校形象建设的新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质量学校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整个教育系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生源数量的相对减少 ,学校间的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学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在成为学校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学校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以学校办学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形象的竞争、学校品牌的竞争。因此 ,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应有明确的形象意识和品牌意识 ,并使之成为管理学校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品牌的背后是什么  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和服务的名称、术语、符号图案等”。在经济活动中 ,打…  相似文献   

11.
物力惟艰.奋斗以成。对于身处“穷国办大教育”这一整体境况之中的中国学校教育来说,欲使学校发展为名校,无疑需要一代人以至几代人的努力方能达成。然而,成为名校也并不意味着探索的脚步可以因此而停顿。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名校如何继往开来,不断赋教育品质以时代性,在持续发展中凸显生命张力,是名校始终面临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晏金玉 《中国德育》2005,(11):51-5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恒久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熏陶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引领休闲文化、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学校品牌的中国气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品牌不应是舶来品,学校品牌必须具有中国气质。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铸造学校品牌中国气质的关键。为使学校品牌具有中国气质,我们应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校文化力来塑造学校品牌,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余蓉 《宁夏教育》2014,(5):21-21
学校的发展重要的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打造学校的品牌特色,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实就是成就学校自己的文化特色,有效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从而使学校健康发展。学校要提高竞争力离不开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坚持十年,一所校舍破落的学校可以成为书香墨香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学校;坚持十年,农村孩子人人能写一手好书法;坚持十年,学校逐步形成了凸现书法特色,积淀学校文化,打造教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十年,教师逐步意识到不做教书匠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我工作我快乐的学习型教师团队……这些,是我在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十年校长的管理历程。实践证明,坚持是教师、学生、校长、行政团队最重要的和最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学校建设需要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整体联动,系统推进,以促进学校品质的整体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品"联动推进策略,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四品"联动,整体推进,围绕学校的"四品"内涵特质,以"品位"为魂,"品格"为体,"品相"为形,"品牌"为用,确立品位,磨砺品格,优化品相,锻造品牌,不断增强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内生力,以整体联动实现学校品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特色办学”是现代学校教育最热词汇之一,众多学校趋之若鹜,倾力打造。无庸质疑,特色办学是对学校品牌、品质、品位的深刻诠释,是对学校规范办学、个性办学、品牌办学的高度概括,但真正要突显和成就特色办学,却是极富智慧、极具挑战的艰辛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嵩仁 《宣武教育》2005,(11):19-22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协同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研究的根本目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表征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学校的品位,是学校品牌的生命。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创新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一手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一手抓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发展,只有这两个轮子同样飞快地转动起来,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小学校品牌谋略,就是打造现代中小学校品牌的计谋策略,是现代校长在有效培养知识、品质、能力、行为全面发展的新型公民,不断提高学校品位主导动机推动下,根据客观条件选择与设计的学校品牌行动方案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确立了"优化内涵,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坚持"品质立校,品位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全方位构建品质教育管理机制,开展"品质教育"特色的实践探索,打造高品质的育人文化,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一、品质教育的科学定位与内涵思考(一)品质教育的科学定位"传承青泥百年文化,诊断学校现状,确定发展目标"是学校规划特色发展方向的主要依据。学校以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