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境的隐约迷茫伍立杨古诗中,我们常能看两字同义,但用此字则稳,而用彼字则不稳的情况,譬如“庭臬木叶下”可作“庭臬树叶下”,而“云中辨烟树”,可作“云中辨烟木”。这二条诗句,显然以每一条的第一句为稳当妥帖,何也?细品其中细微差别,则第一条以近取远,前一...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像地震、洪水、大火、疫情、特大交通事故、飞机失事等,向来众人关注。如何报道好突发事件,我感到要在“快”字上下功夫。即突发性事件,来得突然,宣传报道也要快,要以快抓人,以快致胜,同时又要注意“稳报”。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回顾2022年,面对内外部的挑战与压力,中国经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国上下努力以“拼”达“稳”。经济新闻报道对助力全国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在释疑解惑、提振经济信心和预期方面有导向功效。  相似文献   

4.
1月3日人民日报一版有篇短文叫《十拿十稳》。说有两位记者采写一篇批评稿,决心做到“十拿十稳”。他们搜集了大量材料,只用了亲自核实的一小部分,一时难核实的一律不用。稿子发表后,被揭发的人提不出半个不字。这种做法值得大大推广。经常有这情况,某篇报道出了“官司”,有关部门核查结果,只要做出“报道基本属实”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一字不妥,则一句为之蹉跎。足见字句之间的关系甚密。作为“只字蕴多意,片言明百语”的标题更应该注意推敲用字,为了制作一条好标题,确实需要“为求一字稳,耐得通宵寒”的“搜肠刮肚”精神。不要以为标题的用字斟酌是雕虫小技,有时虽然是一个字的安排,却能使标题神彩飞扬,确有“点睛”之妙,或者说有不少标题所以能使读者为之击节,常常得力于标题中的一字之动。穆青、周原同志采写河南农村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以后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遂宁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打造“档案强市”为工作目标,坚持“借力发展,顺势而为”的工作思路,遵循“争足保障、夯实基业、搞好服务、趟稳新路”的“十六字”工作方针,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有效促进了全市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2,(10):25-26
真是应着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句话。写文章的人,其风格也是大相径庭的。有的喜欢苦思冥想,精雕细刻,所求慢功出细活,十年磨一戏,甚至于“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还有的则爱挟雷电  相似文献   

8.
《四川档案》2000,(5):16-17
大竹县档案局在“三五”普法档案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坚持立足“法”字,突出“新”字,务求“实”字,达到“好”字的指导思想,狠抓落实,将普法教育共和开展得有声有色,结出了累累硕果,文章着重从“五个结合”上,对如何开展档案宣传教育工作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国稳则世盛     
新世纪伊始,对中国来讲,什么最重要?此间观察家认为:“稳”字最重要稳定第一,稳中求进。 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则不能顺利进行; 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十数亿之众奔小康则是遥遥无期之事; 十年“文革”内乱,人们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汉字误读错用辨析(四)若谷苟拘拘拘这4个字都是合体字,字里面都有“句”字,它们的区别在于部首偏旁。苟,小篆有两个形似字。一个是&,会意字,从羊(羊省作土)从勺从口。“勺口”意思是“慎言”,“羊”即“祥”。“苟”,说话谨慎会带来吉祥。“苟”音n(急),...  相似文献   

11.
1月3日人民日报一版有篇短文叫《十拿十稳》。说有两位记者采写一篇批评稿,决心做到“十拿十稳”。他们搜集了大量材料,只用了亲自核实的一小部分,一时难核实的一律不用。稿子发表后,被揭发的人提不出半个不字。这种做法值得大大推广。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5,(6):45-45
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这“福”字倒贴与什么人有关,有怎样的传说?笔者经过多方搜集,原来,倒贴“福”字民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3.
字海辨正     
关于“诸”字请看例句。①、“……指令、函电,全部公诸于世,诉诸国联。”(《于凤呈智救张学良》)②、“每逢新春佳节,呢凤呈祥’一词常见诸寻常百姓的家门上或见之于报端。”(《何谓“龙凤呈祥”?》)“诸”的一种常见用法是作兼词,为“之于”的合音。其中的“之”字是前面动词的宾语,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字弓险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等。因此,第1例的“公诸于世”的“于”字是多余的,应该删去,因“诸”字已是“之于”的合音;“诉诸国联”的“诸”字是用得对的。为了避免前后句的重复,“公诸于世”可改为“公之于…  相似文献   

14.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5.
名、字、号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 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 (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 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 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 “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 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 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 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  相似文献   

16.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17.
为“某”字号脉潘国彦报刊上“某”字成灾,有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大有几十个“某”字作为关系人的代称,读者戏称之为绕口令。一般来说,五个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然而如今许多报刊为何反而模糊起来了呢?笔者不才,试为“某”字号脉,望闻问切之后,断之为:此...  相似文献   

18.
在报刊上出现的错字中,字形相似的字出错,占的比例较大。其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笔误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校对出来,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即使作者笔误,校对有责任纠正其错误。所以,无论是作者或是编辑、校对,都有责任共同消灭这种错误。这里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句,以引起注意。有的是字形相近,而字音、字义不同,例如:“有的还能用英语、奥语进行交流”——“奥语”的“奥”字,同广东的简称“粤”字,字型很相近。误将“粤语”错成“奥语”。“收到爱人寄来的一朵枯萎的攻瑰”——“攻瑰”中的“攻”字,同“玫瑰”中的“玫”字…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20.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与字不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不止一个字。例如“奶奶不看电视” 这句话共有六个字,但却只有“奶奶”、“不”、“看”、“电视”四个词。这是因为,“奶奶”之“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电视”的同义决不等于“电”和“视”这两个字义的简单相加。在这时候,“奶”、“电”、“视”三个字都只是构词的备用单位,简称“语素”。 关于词的知识,掌握的重点是对词义的理解和词的分类。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前提。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亦即与同的语音形式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