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1812年美英战争的性质──兼论战争的起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00年前后,英国对新兴美国漠然视之,肆意"征捕"其海员、干涉其中立贸易,引起美国上下一片愤慨。尤其是先后执政的杰斐逊、麦迪逊一味忍让,不仅导致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更使得联邦党人认为有机可乘,企图颠覆民主共和党政权。为保住其政府,捍卫国家主权,1812年麦迪逊政府对英宣战,时隔两年,终以1814年根特和谈结束,史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战争巩固了美国独立成果,激发其民族情感,促进其民族经济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1812年战争的起源问题,既有自身的重要性,其解释又富有挑战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起源问题主要包括海洋解释和边境解释。海洋解释是关于美国的海上中立权利益(自由航行、自由贸易、船只被扣与海员的强行征用);边境问题集中在加拿大和印第安上,也包括党争和地区因素。不同的起源解释反映了民族感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美国自独立后曾长期受到英国的经济压迫,美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完全的独立地位,直到1812年战争,美国才算得上取得从本质意义上的独立。然而,关于这场战争起因和性质,却一直是国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从经济层面略论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并尝试探求经济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是最受中国读者喜爱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研究热点。从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内容和存在问题与建议几个方面对国内十年来杰克·伦敦研究情况进行述评,可以让研究者了解其研究发展的脉络与趋势,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利他行为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些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基于此,以近30年来中国利他行为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利他行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利他行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随着文学价值观的多元化及文学批评的渐趋规范与独立,国内拜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在对国外拜伦研究成果大量译介的基础上,我国的相关研究领域尤其是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开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状况、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研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近20年国内旅游动机相关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动机形成及其分类,但多停留在引介需要、动机及国外相关理论,分类逻辑也不甚周延。近几年来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居民或重要旅游地,研究方法逐渐多样、调查更为细致,但研究对象还有待拓展。总的来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证研究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肇始于近代早期的英国,而作为历史行为主体的人也在不断转变并推动历史发展,因而从人口的角度认识和研究转型期英国史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界对此研究比较薄弱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探讨人口增长、迁移、质量等诸变量与社会经济变革发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开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状况、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研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山西抗战研究具有起步早、问题集中、方法多样、意识形态性强等特征。内容涉及根据地研究,中共领导权研究,统一战线研究,妇女与抗战研究,日军危害研究,国民党军队抗战研究,阎锡山研究等多个方面。但从总的研究成果看,对山西民众抗战的研究,对国民党抗战的研究,对日军侵略造成的损失的研究,扎实的个案研究仍不够充分、深入,对共产党及八路军的研究公式化倾向严重。今后的研究方法有待更新,视野须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2.
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用“闪电战”突袭其他国家,屡屡获胜,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其暂时取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军事上的根本转折。这次会战是在巩固东线的战略主动权和配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与"堡垒"战役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但是,不能用否定"堡垒"战役的眼光和方法来剖析"库尔斯克会战"。这两个战役无论形式和内涵都有重大区别,不属于同一概念。"堡垒"战役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在计划阶段就蕴含着失败因素的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战略定位高度是"粉碎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敌人后,解放顿巴斯和整个第聂伯河东岸乌克兰地区",而战役的实施使希特勒从苏军手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企图彻底失败,从此,直到战争结束,德军只能进行防御作战。  相似文献   

14.
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作战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明显的经济优势使其能后发制人,在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初实现由防守到反攻的战略转折。  相似文献   

15.
从18世纪末起,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扩展本国的商业利益,不断向中国提出公使驻京的要求。在和平交涉失败后,继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中以军事侵略恫吓和利诱的"双重策略"迫使清廷屈服。公使驻京要求不是清廷自愿接受的,是双方在战争中经过多轮"博弈"之后才实现的。清廷在对待此要求时,思想上墨守陈规,不能正确取舍传统思想文化,以致不断误国;战争中清廷国力积弱,落后挨打,被迫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可谓弱国无外交,值得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6.
实现民族和谐有助于各民族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存在现实差异,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从中作梗,导致民族和谐的实现还面临一些困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强化民族和谐的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并加强比较研究、实证调研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近3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资料工作和学术著作,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8.
赵东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26-128
谥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对1980年以来关于谥法的起源、生称谥问题、谥号问题、谥法的作用影响、谥法文献著述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劳工的需求和清政府禁止华工出洋的传统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英法等国迫切希望谋得在华招工的合法地位,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好为它们提供了契机,战争形势左右着华工问题的交涉。在英法等国的军事威胁下,合法招工权利首先被清政府两广地方官员所承认,随后的《北京条约》更是将招工合法化扩大到各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导致华工出洋合法化的主要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