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姜丽编译50多年前,爱德华八世为了美人而宁愿不要江山,这在当时的英帝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50多年后的今天,英国皇室风声又起,45岁的查尔斯王子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但是据说查尔斯王子是要江山而不要美人。伦敦《星期天邮报》专栏作家奈杰尔...  相似文献   

2.
蓬生 《世界文化》2006,(6):37-38
凡在伦敦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伦敦,在餐饮方面也十分国际化,尤其是法式、意式、中式、印度式餐馆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就说这展示咱们中华饮食文化的中餐馆,且不说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哪怕在不算繁华的去处,你想寻找一家也非难事。目前在英国定居的有30万华侨、华人,而住在伦敦的就超过一半,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餐饮业。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伦敦中餐馆为何如此众多了。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伦敦的中餐馆基本上都是由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开的。这些人一般在上世纪40至70年代移居英国,当初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是上帝要英国人在加尔各答再造一个伦敦。于是加尔各答有了和伦敦同名的圣保罗大教堂,有了和大英博物馆一样的维多利亚纪念馆,有了宛若海德公园那般的梅顿公园??让大使夫人那样的欧洲殖民者,在遥远的加尔各答不再思念故乡。只是为英国人自己建造的这个家园如今已人去楼空,空留下这些永恒的建筑。  相似文献   

4.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2):48-49
伦敦:英国首都伦敦对出租车驾驶员及出租车的管理和要求有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使伦敦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名列世界前茅,英国出租车驾驶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礼貌的驾驶员。出租车招手即停,没有拒载和乱收费现象,以优质服务和采用高大宽敞的出租车给游客留下终生难忘的好印象,成为游客观察伦敦文明的窗口。巴黎:巴黎出租车价格比伦敦低得多——只要不出市区,很少超过50法郎,而且他们一般不会拒绝把你送到任何地方。在巴黎乘坐出租车也很安全,通常使用“奔驰”牌轿车,偶尔也使用雷诺汽车公司的“宇宙”牌轿车。驾驶…  相似文献   

5.
刘善龄 《寻根》2001,(6):81-83
过节讲究的是一种氛围,离开了那种氛围,也就没有了过节的味儿。圣诞节是西洋人的节,19世纪后半叶出使外洋的清朝官吏,未必是最早在海外过圣诞的中国人,但他们却用字保存了中国人对圣诞的第一印象。张德彝第一次体验圣诞味儿是在伦敦,那是大清同治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也就是西历的1868年12月24日。同馆出身的年轻翻译官,在那天的日记里写伦敦“天主、耶稣两教之礼拜堂皆燃灯列座,夜半奏乐颂经,声闻数十里”,写圣诞夜伦敦的街道是“各铺关闭,男女着新衣,昼夜街游”,写圣诞树  相似文献   

6.
话说伦敦雾     
蓬生 《世界文化》2006,(8):49-49
伦敦雾现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直到今天,一说起伦敦,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就马上想到伦敦雾。这二者之间简直有无法割断的联系。伦敦是雾都,过去是这样,现在大约也还是这样。人们深信不疑。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伦敦确实是世界闻名的雾都。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的原因,每到  相似文献   

7.
蓬生 《世界文化》2006,(12):39-39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伦敦一跨进12月,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总是让人欢快心动的音乐声,就飞出一家家商场店铺,在无数街巷里悠扬地回荡起来了。圣诞气息扑面而来,一日浓似一日。那种不必言说的快乐像花儿一样在心上开放,如同中国人过春节那种感觉。尽管伦敦12月份的天气格外晦暗阴冷,甚至时不时飘飞起迷迷蒙蒙的寒雨,正如19世纪从美国移居伦敦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描写的那样:“圣诞节壁炉的火光也排遣不了这种阴霾”,但是,人们欢庆节日的兴致未曾受到影响。临近圣诞,我们通常要和一些英国朋友联欢,请他们吃饭,自然是中餐,很丰盛,借此…  相似文献   

8.
从三藩市驱车北行,过金门大桥上37号高速公路东行,约1个小时便抵达索诺马县城,这是加州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地方——美国独立前墨西哥人统治时的首府。索诺马县城距杰克·伦敦故居约15公里,经过索诺马山的一个缓坡,便到了杰克·伦敦故居——杰克·伦敦纪念博物馆。这里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十分幽静。杰克·伦敦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我厌倦了城市生活。我要在这块美丽而原始的土地上定居。”自然,由于这里“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和终年不断的泉水溪流”,深深地吸引了他:“我需要的,是在乡间有一幽静处写作;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尽管圣诞贺片的画面设计千变万化,但是表达希望和喜悦心情的节日贺词始终如一。亨利·科尔是十九世纪中叶一位著名的博物馆馆长,同时也是伦敦社交界的一位活跃人物,每年圣诞节,他都要向朋友们发出短简,祝贺他们节日愉快。  相似文献   

10.
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架有二十七座桥梁。威斯敏斯特桥,滑铁卢桥,沃克斯霍尔桥,伦敦桥——这些桥都取名于伦敦的历史。但是,从海上乘船到伦敦时最先见到的桥则是塔桥,它是上述诸桥中最著名的一座。那么,是什么使这座桥如此令人神往呢?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都要到此一游呢? 这座桥使人感到惊奇的地方是它的中间能够开启。这样,大的船只就可以经塔桥到达伦敦港口的舶位起点。如果你有幸能看到桥张开双臂伸向天空,你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情景的。在塔桥四周还有许多奇观。这座桥建于伦敦的一个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它的南边,有许多高大的古老建筑。那是一些仓库,存放着水运到伦敦的待售货物。在它的北边,耸立着伦敦塔。  相似文献   

11.
郝岚 《世界文化》2005,(2):36-37
伦敦是什么样子的?是白金汉宫的堂皇,大英博物馆的神圣,或如女王的脸——严肃中带着一丝凛然,也许还是狄更斯笔下伦敦东区的污浊和黑暗,抑或是所有老牌大都市的肮脏和凌乱,以及伦敦特有的工业革命的遗存——烟尘熏黑的建筑物?当然还有多雨的阴滞和沉闷。所有这些都是我在抵达伦敦前心中所做的选择项,唯独缺了阳光明媚的伦敦,轻松自在,活色生香的伦敦。然而,在泰晤士南岸,我心中无数次上演的黑白默片,终于添上了声色。  相似文献   

12.
威尔士散记     
蓬生 《世界文化》2009,(6):46-47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这个岛国的最西部,与爱尔兰隔海相望。从伦敦到那里,路程可不近呢,一口气驾车没有四五个小时到不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四五个小时的路程算什么?可是,要知道英国也就24万平方公里那么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伦敦新名胜     
提起俯瞰泰晤士河边国会大厦的大钟塔“大笨”钟,不用说伦敦人,就连外来游客也会对这象征伦敦的钟塔感到格外亲切。然而,最近,在离“大笨”钟不太远的维多利亚车站的正面,修茸一新的姊妹钟“小笨”钟的再次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味。  相似文献   

14.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05,(12):18-19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壮观的建筑。它111米的高度仍然占据着伦敦的上空,傲视着周围的办公楼群。它是由中世纪英国著名设计师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04年。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自圣·奥古斯丁以来,这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1666年伦敦发生了一场由面包房引起的火灾,大火烧掉了大半个伦敦。这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在大火中被毁。大火之后,雷恩在圣保罗教堂的遗址上重新设计了一座新的大教堂,就是如今的圣保罗大教堂。艺术风格雷恩是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一个业余建筑师。在哥特式建筑的废墟余火未尽的…  相似文献   

15.
位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画廊建立于1901年,至今已108年,是伦敦最早的当代艺术展场,对该区活跃的艺术发展至关重要,其展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展览主题以现当代艺术为主,兼顾先锋的艺术教育与公众艺术课程,在伦敦文化格局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伦敦爆炸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当今世界大城市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保障市民安全。历史证明:一旦一座城市不再能成为其居民安全的住所,他们必然要逃离,城市也会因此而衰败。《全球城市历史》一书作者乔尔·科特金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消除城市恐怖主义,解决一切安全隐患问题,大城市的未来才能在新世纪生存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马骊 《世界文化》2014,(10):51-53
英国丹特书店(Daunt Books) 丹特书店在伦敦很多地方都有,梅利本区分店最古老,也最好。有人说它是伦敦最精致的一家书店,也有人说它是欧洲最美的书店。单单建筑物本身——爱德华七世时期的——就值得走进去,看一看。店堂内,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天花板,穿过大玻璃窗,洒得满满的,照亮了两侧长排橡木书架,古色古香,美得令人情不自禁地屏息静气。除了古雅细致的环境,另辟蹊径的藏书和藏书布局也惹人喜爱——不按字母、题材、作者,而是按国家分类排序。  相似文献   

18.
伦敦小传     
<正>伦敦的历史几乎与英国的文明史同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它临水而兴,穿城而过的泰晤士河是它的灵魂,也是它的生命之源。大约2000年前,泰晤士河便捷的航运使当时征服不列颠的罗马人有足够的动力在此兴建一座新城,伦敦就此诞生——此后千年,风雨变迁,命运流转,其间所发生的无数个长长短短的城市故事,如今都已成为点点滴滴的历史往事,融进了伦敦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城市记忆里,并在经年累月中点染着它的色彩,使它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城市色调与风貌。  相似文献   

19.
伦敦皇家艺术学会(RA)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夏季特展”,是一个集结诸多艺术形式的展览,今年已届其第240年,是英国最大也最受欢迎的开放式当代艺术大展,为伦敦悠久的艺术文化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伦敦吉尔斯东大街9号的墙上有一块蓝色牌子,上面镌刻着这样的名字: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特尼1880年逝世于此。这个名字,不仅现在的中国人不熟悉,就连在英国这个70%的居民每天都要喝一杯下午茶的国度里,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经历和来历。尽管他曾经做了一件对中国有着巨大损害,对英国有着巨大利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