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古诗词是历代诗人对黄河风物、人文、历史等的描写与感思,是诗人故事与黄河故事的交织,蕴含重要的黄河文化艺术价值,是阐释并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文献。将古诗词蕴含的黄河文化核心内涵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传播,讲好诗人故事与黄河故事,有助于增强黄河文化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2.
黄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黄河文化精神振奋人心。现以场景理论作为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丰富黄河文化传播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价值,以地标符号、视觉符号和时尚符号为基准,建构黄河文化符号传播体系,形成黄河文化媒介传播矩阵,促进媒介跨界融合,增强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提升用户场景体验,实现黄河文化符号的智能化与场景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出从制度化、符号化、观念化和生活化四个维度重构黄河文化传播“共通意义空间”的路径,从而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效能,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家们通过讲述多样化的黄河故事,赋予“黄河”符号不同的文化历史意蕴,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符号内涵,中国文学也逐渐成为传播“黄河”符号和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其中,河南作家关于黄河不同角度的书写,已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支文脉。李商隐的诗歌、邵丽的《黄河故事》、李準的《黄河东流去》分别从个人、家庭、民族三个层面,呈现了黄河文化这一生生不息的命运载体。从“黄河”符号的内涵意蕴入手,结合三位河南作家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提出文学创作中“黄河”符号的文化传播意蕴;进而探究文学作品作为媒介和载体,对黄河文化传播和黄河精神的生成起到的作用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黄河边;建国后从事记者工作,直至离休,还是在黄河边,我一辈子没有远离黄河。我同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滋养了我,冲刷了我,沉淀了我,也为我提供了机遇。50年代,  相似文献   

6.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随着媒体形态的巨大转变,黄河文化的传播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理解黄河文化的传播现状,以及运用何种新方式传播黄河文化,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短视频在传播黄河文化方面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合理运用短视频是提升黄河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蕴含了深厚的时代价值、民族价值与文化价值。弘扬黄河文化,重在讲好黄河故事。一方面,黄河故事将成为中国人民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讲好黄河故事,是构建国家形象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通过对大河网英语频道对黄河故事的外宣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托跨文化传播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黄河故事的外宣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炼黄河故事外宣策略的主要特征和内在逻辑,尤其在平台策略、主题策略和语言策略三个维度的创新手段和特色做法,以期对黄河文化海外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自身“中华民族摇篮”的美誉。研究地方新闻报道中黄河形象的变迁,对于进一步构建黄河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梳理1949年到2019年间河南日报关于黄河形象的重大新闻报道,可呈现出黄河形象系统的动态建构过程和黄河流域发展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悠久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09,(8):67-67
本刊讯 6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报道《黄河日记》在西宁正式启动。据了解,《黄河日记》将以黄河为主线,组织采访车队沿黄河进行一万多公里穿越式的采访,重点对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1.
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文化、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黄河档案资源还存在着形成主体分散和建设方式落后等建设困境。本文通过建立黄河档案知识库的形式,对黄河档案资源进行专题划分并设计知识库知识层级架构,以加强黄河档案资源的整体开发、创新服务水平,最终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发展,让黄河档案真正实现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  相似文献   

12.
邓红 《中国博物馆》2001,(4):27-29,26
回顾黄河博物馆半个世纪的生存状况 ,分析正反得失 ,或许能得到些关于行业博物馆规律性的认识。  一、生存状况的回顾黄河博物馆是由主管黄河治理开发业务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创办的 ,属自然科技类型的水利行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 1 955年展出的《治理黄河展览》。当时 ,国家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治理黄河被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 ,国家专门成立了黄河规划委员会。到 1 955年 ,历史上第一个黄河规划制定完毕 ,并拟提交当年召开的一届二次人代大会审议。黄河水利委员会为了宣传规划并动员人们参加黄河建设 ,根据黄河规划的内容举办了《治…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利工程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基础设施.黄河基层水管单位具体负责黄河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是保证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建轻管”思想等的影响.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严重不足、工程老化失修、机构运转困难、职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4.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历来被中外研究者所关注。"外国人讲黄河故事"在当下主要表现为有关黄河的媒介产品。纪录片《中国黄河源之旅》作为他者视角的个案,其建构出的黄河存在共性与差异;并通过内外叙事视角的互补、线性叙事结构的强调、对叙事对象的观照等共同勾勒出此形象。超越个案反思他者视角偏见与误读等问题有助于建构积极对话的黄河文化主体性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利用档案讲述“黄河故事”,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组织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展开讨论。形成的观点主要包括:摸清黄河档案资源家底、广泛搜集各类黄河档案、建立黄河档案资源数据平台、健全机制体制和技术保障、业内业外广泛协同合作、拓展黄河档案开发利用和宣传渠道等。  相似文献   

16.
国内黄河文化研究虽然成果丰富,但高产学者群体和核心机构尚未出现,研究主体、发文刊物均比较密集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学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均比较少。黄河文化研究热点不断演变,整体上黄河文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等问题被学者们关注较多。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黄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传承弘扬,以及黄河文化对传统文化复兴和民族文化自信建立的支撑等问题是近三年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18.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传播黄河文化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自媒体蓬勃发展,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信息传播的广度宽度不断拓展,这为黄河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分析当下自媒体传播黄河文化的现状,尝试就自媒体如何提高黄河文化的传播效果提出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斌  张丹 《中国档案》2022,(5):62-63
<正>黄河—中华文明主要的发源地,它见证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档案文献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又是开展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做好黄河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传播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黄河档案概述1.黄河档案基本情况黄河档案馆是全国水利系统中被水利部批准成立的第一家水利专业档案馆,于1985年正式成立。黄河档案馆肩负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信息化建设和黄河档案工作管理的重要职责。馆藏总量约56万卷(册),其中,档案26万卷,科技资料10万册,图书期刊近20万册。  相似文献   

20.
用"河流生命"视角报道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远上自云间""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从古代诗人的笔下,我们读到了一条水量丰沛,气吞万里的黄河.而如今,"黄河还能活多久?""黄河成了'排污场'""给黄河留下'生命水量'",仅从这些新闻标题中即可感受到黄河的疲惫与衰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