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灭粘虫     
粘虫是世界性的害虫。在欧洲、亞洲、美洲的許多国家都有粘虫的發生。粘虫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它严重地为害着农作物,是全国七年內要消灭的十大病虫害中的一种。粘虫在华南一帶老乡們叫“剃枝虫”,在华北叫“粘虫”、“虸蚄”、“綿虫”,在东北叫“粟夜盗虫”,还有叫“五色虫”的。粘虫最喜欢吃禾本科的植物,在北方受害最严重的是小麦、粟、王米、高粱。在南方为害水稻最厉害,也能为害甘蔗。象1953年全国就有25省690多县發生粘虫。据不完全的統計,發生的面积就有3,800多万亩。这个  相似文献   

2.
粮仓里的害虫来源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储粮害虫如米象、麦蛾、豌豆象等,飞到田间把卵产在生长着的谷物的穗上和豆荚上。卵孵化成幼虫后,就鑽入粮粒内为害。我们把粮食收割和储藏起来,虫子就随着粮粒进入仓库,继续为害粮粒。经过一定的时间,幼虫变成蛹,再化为成虫,从粮粒里  相似文献   

3.
在农作物中,把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小米、高粱、糜子、绿豆、蚕豆、豌豆、养麦等称为小宗作物,它与大宗作物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通常也叫它小杂粮。简要论述一下开发小杂粮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22):42-49
蚕的一生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蚕的一个生命周期大约是60~80天.蚕的一生从雌蛾产下的卵开始.一只雌蛾可以产卵约600粒.卵就像芝麻那般大小,是扁扁的、近椭圆形的.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之后会变为灰黑色. 卵经过半个月孵化为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很小,体色为黑色,像蚂蚁一样,也叫蚁蚕.从二龄幼虫开始,蚕的体色变为灰白色的,体形也开始变得圆圆的、胖胖的,食量明显增加.龄期越大,食量越大,四五龄幼虫食量最大,体重也快速增加,可以达到蚁蚕的八九千倍.  相似文献   

5.
棉花红铃虫是我国的十大病虫害之一。棉花受到红铃虫的为害以后,不仅产量减低,更重要的是使白花变成殭瓣。在我国除了西北极少数地区以外,绝大部分棉区都遭受到红铃虫的为害,估计每年棉产因红铃虫而招致的损失,至少在10%以上,其严重性可以想见。为了保证棉花丰收,使棉农的辛勤劳动不受到红铃虫的威胁,必须大力消灭红铃虫。生活经过棉花红铃虫也叫做棉花蛆、花虫、棉花虫和红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每完成一个世代,要通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一个世代共计大约需要30天。成虫是棕黑色的蛾子,体长不到7毫米。卵椭圆形,长只有半毫米上下。卵初产的时候是白色的,快孵化的时候大多变为红色。幼虫共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世界     
《科学大众》2009,(6):32-33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 蜻蜓有时在水面上飞翔,尾尖紧贴水面,一点一点地用尾尖点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其实这是雌蜻蜓在产卵。蜻蜓通常在小河边、池塘里的水草上产卵。卵排出后,在水草上孵化出幼虫,叫做“水虿”。水虿要在水里过很久的爬行生活。少则1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蜻蜓成虫。水虿是除害虫的能手,它专吃蚊子的幼虫“孑孓”。  相似文献   

7.
有些同志常常感到自己的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大便不正常,吃什麽痾什麽——食物沒有經过消化就痾出来,肚子總是有些不舒服,这样就去找医生。医生檢查了以後就对他說:“沒有什麽毛病,祇是消化不良,只要注意飲食就可以好。”“消化不良”不是單独的病症,而祇是一种病理现象。它是由於消化不正常而發生的。健康的消化道,它的消化工作是正常的;如果消化道發生障碍,或者是吃东西吃得太多、太雜,吃的時間不一定,特别是暴飲暴食,就会使消化道的工作量过重,负担不了,不能完成任务,就会産生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大多是由於吃东西吃坏的。有的時候也由  相似文献   

8.
两个优异特性在我国,广泛栽培着许多种豆科作物。比较普遍的有:大豆、小豆、绿豆、豌豆、扁豆、蚕豆等豆科作物,苜蓿等豆科牧草,以及草木樨、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等豆科绿肥。这些豆科作物具有两个优异特性。第一,它们有较高的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体内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  相似文献   

9.
黑粉虫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科昆虫,全身颜色呈黑褐色,是种危害仓贮粮食的害虫。据有关专家化验分析,黑粉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为全面,特别是胱氨酸的含量是黄粉虫的15.6倍,是蜈蚣、蛤蚧、林蛙、蟾蜍、穿山甲等食虫特种动物的首选天然营养饲料。 1.黑粉虫的收集野生黑粉虫的幼虫和成虫白天大多潜伏隐藏在室内  相似文献   

10.
越冬之謎 粘虫是一种为害庄稼很广而又严重的害虫。据调查,粘虫幼虫取食的植物有十字花科、菊科、蔷薇科等16种之多,特別喜欢取食禾本科植物;为害的庄稼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甘蔗等,大发生时亦常常为害棉花、亚麻、甜菜、蕃茄、豆类等。粘虫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时,虫体很小,长大后身体顏色变化很多,有青褐色、有灰黑色、藍色等,  相似文献   

11.
给植物“吃”杀虫药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就曾想到如果能利用某种有毒物质,让植物吸收以后再来毒杀害虫,会大大地有利于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因为在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中,有许多是依靠吸食植物汁液而生活的,如为害各种农作物的蚜虫、红蜘蛛、浮尘子,为害果树的各种介壳虫等。此外,有一些害虫,它们发生时,常常是许多虫子密集在一起,活动又很隐蔽。用一般喷布药剂的方法防治这类害虫,毒杀效果往往不十分理想,而且药剂喷布于植物表  相似文献   

12.
生物界中有许多令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会吃肉的毛毛虫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看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我们绝对想象不到它们之中有些竟然从小就是杀“虫”不眨眼的刽子手。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老话:美丽的东西往往是危险的。食肉毛毛虫让人心惊看到毛毛虫,我们就会想到电视镜头中出现的情景:一片碧绿的树叶转眼之间就进入了毛毛虫的肚子。不错,大部分的鳞翅类如蝶、蛾等昆虫的幼虫(我们俗称的毛毛虫),都是植食性的。在生物演化史中,鳞翅类昆虫与双子叶植物几乎同时共同出现在地球上,吃草、吃叶、吃花也就成了祖传的天性,而且…  相似文献   

13.
西红柿、黄瓜、萝卜、菜瓜、香瓜等各种瓜果蔬菜生吃富于营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它们在生长、采摘、贮存、运输和售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污染,上面常常带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蛔虫卵、鞭虫菌、絛虫卵……当人们生吃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瓜果蔬菜,而将这些细菌和虫卵吃进的时候,就可能得病。例如,某地卫生防疫站曾对二千五  相似文献   

14.
摄食动物吃植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而,自然界里却有500多种吃动物的植物。1851年,美国植物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沼泽地带发现了一种名字叫“达尔利克多尼亚”的食虫  相似文献   

15.
苗向东 《知识窗》2011,(7):15-15
钱永刚小的时候比较好动、顽皮。他常常把家里所有玩具摆一地.然后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当炊事员做好饭叫他吃时,他要么说等一下,要么说不想吃,继续玩。当爸爸下楼后,大家坐定开始吃了,他仍然玩自己的。有时实在饿了,便手也不洗,穿着拖鞋,甚至打着赤脚,就直奔饭桌。吃饭的时候,一看到肥肉就丢到桌子上,鱼刺和其他骨头,总是乱丢。有时菜不好吃,他就会大叫:“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甚至还会大叫道:“这个太成.这个太辣,这个没煮烂……”有时还有小半砚饭.就丢下.不吃了。他吃过饭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狼籍。  相似文献   

16.
食物能吃,调料品调味,中药治病,这些是不需要谁来教授的,但若说调料品治病,蔬菜治病,许多人便会皱眉皱眼表示惊讶了。殊不知,调料品调味同蔬菜可吃一样都是一种发现,用调料品治病、用蔬菜治病,则不妨叫它小小发明了。这种小小发明,你知道多少?人的一生总免不了有伤有病有小恙,而且很多时候不便或不愿去医院请医生,这时,不妨就身边的家用食杂取材.自己为自己诊治。生姜治旱眩。生姜是厨房中的常客,七。果你马上要乘车乘船,先前又有过服用“晕海宁”之类西药造成不适的经验,完全可以求助于生至。上车船前20分钟,切三片三四…  相似文献   

17.
权蓉 《知识窗》2011,(6):8-8
在吃老师的藤条之前.“豌豆”这两个字我是不会写的,总把“豌”写成“碗”。但豌豆尖,却是我还冒着鼻涕泡泡的时候就会做的菜.从地里把绿绿的豌豆尖掐回来.洗净后放在滚水里一汆.捞出来淋上煎好的辣椒油,再放进芝麻之类的作料一拌.就是地道的一道家常莱。  相似文献   

18.
李丁1927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原名叫李守海,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算命先生说他是五行缺水,小名叫小水,家里人管他叫水儿。李丁是一位讨人喜欢的老演员,近年来他在《洗澡》、《宰相刘罗锅》、《梦断紫禁城》、《人虫》等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谈及养生,他老人家便习惯性地挠了挠脑袋:"你看我这体型就是不爱运动的结果。我这人还贪吃,爱吃肉,见到好的就吃,吃撑  相似文献   

19.
讨厌的水垢     
水壶用久了,就会结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水垢(也有入叫水锈、水碱等)。铁锅、暖水瓶、……也常受到水垢的为害而损坏。那末,水垢是那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     
虫咬丰年吗?在我国广大的玉米产区,每到玉米抽穗以后,常常会发生折杆断穗的现象。走近一看,茎杆上还有许多洞孔,洞口常有大量碎屑和污物堆积。如果把这些玉米杆剥开,就可以看到为害玉米的是一种白色的肉虫——玉米螟。有人不相信玉米受螟害之后会减产,他们说:有虫的玉米不是还照样结穗吗?虫咬丰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许多科学工作者比较了有虫玉米和无虫玉米的果穗重量,发现在一株玉米上,每增加一头玉米螟,产量就损失约1-5%。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