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了解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以及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趋势,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文章运用历史法、文献法等定性研究方法,总结了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相对比较成熟,政府重视、合作环境优越、合作各方积极性高等现状,得出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合作对象向官产学研合作方向发展,合作规模向大规模、聚集的方向发展,合作范围向跨国、跨领域方向发展,鼓励研究人员自由流动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启了产学研合作的2.0时代。面向区域产业发展视角,论文从法律制度、科技计划、创新政策、载体建设、中介组织、大学制度、中小企业创新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扫描。借鉴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创新模式选择、制度体系完善、研发基金调节、大学制度改革和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等方面,为区域科技、教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典型国家、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何种模式进行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首先介绍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进而通过对典型国家、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介绍与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何将知识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核心问题.美国、日本、芬兰和韩国是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型国家,其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各具特色,非常有研究学习价值.因此,本文将美国、日本、芬兰和韩国等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对我国产学研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发展,加快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步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有效途径,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探索了涵盖项目对接、合作研发、试验试制和产业化四个阶段产学研合作创新全过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期间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左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时间约为3年;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的合作方式以及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条件下,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时间是有显著差异的;知识资源互补性、合作声誉、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态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科研实力和地理距离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赵兰香 《科研管理》1996,17(6):13-17
在过渡经济条件下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有三个任务,其一,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什么?其二,是什么决定了产学研合作的运行?其三,产学研合作会对我国科技-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围绕这三个问题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8.
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一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引导和整合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美国政府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戚敏 《学会》2010,(12):32-35
结合产学研合作及其成果转化的现状,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构成要素、成果特征,以及各方的法律关系;提出建立以"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为充分条件",制约与控制"为必要条件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必要条件;阐述了中国科协系统3种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模式,即企业--社团合作模式,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合作模式,以及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李廉水 《科研管理》1998,19(1):30-34
根据合作的紧密程度,本文将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归纳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四种,认为政府推动的合作创新组织有利于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创新有机连接,保持国家引导合作创新的连续性;自愿组合的合作创新组织有利于适应市场需要,迅速开发创新出适销对路的获利产品;合同连接的合作创新组织具有灵活高效、责利分明的优势,利于短平快产品的开发创新;共建实体的合作创新组织有利于长期合作,利于将技术优势不断扩展为规模经济优势,从而获得技术成果高收益回报。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各种组织方式的不足,提出组建合作创新组织时应当根据合作的内容、合作各方的特点和具体的环境特点等来选择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国内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打造技术创新联盟、提高产学研效率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加强技术创新服务联盟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据此,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所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解决产学研创新合作困难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具有不断创新的模式。广东省是我国产学研协作创新省市的典范,经过六年的省部产学研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成效。在探索完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体系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对中山、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城市的调研,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城市的产学研合作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英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是最成熟的发达国家之一,其各项制度设计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英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项主要政策措施:联系计划、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并对其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借鉴英国经验并结合我国情况,本文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几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它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主体在享有独占收益的同时为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影响着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的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多赢离不开对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考虑.分别按照收益的独占性共享性、风险的可控性及可防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有代表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管理风险实现更多收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马宁  王立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44-248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更是当前深化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是我国企业在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中所应对挑战和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绩、问题和根源入手,分析了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四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典型模式和亟需推广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为主管政府部门及企业主体都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项目合作模式、人才合作模式、校(院、所)企联盟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校地共建科技园(区域合作研究院)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模式、网上技术市场模式等几大类型。  相似文献   

18.
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廉水 《软科学》1997,11(2):59-61
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东南大学李廉水经济利益是产学研合作创新各方合作的动力和目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有效保障各方收益的关键。我们认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一、签好技术合同是基础我们知道,合同亦称契约,它是指...  相似文献   

19.
彩电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溥琳  赵兰香 《科学学研究》2004,22(5):498-502
本文首先从合作目的角度将产学研合作分为三类:以获得信息为目的;以获得人才为目的;以获得技术为目的。然后通过回顾彩电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指出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表现出不同的主导形式,用交易成本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解释了其原因,并得出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丰厚,但受体制和机制等的影响,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变成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和创新优势。在科技成果争夺战已升级为科技人才争夺战的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利用独特的科教资源,突破产学合作的瓶颈,实现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将是辽宁抢抓下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主攻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在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推动辽宁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