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高飞  李明 《现代情报》2016,36(5):172-176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首先对网络舆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统计,得出近些年网络舆情研究的总体概况。其次对近些年的网络舆情在研究内容上进行分类分析,主要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研究、网络舆情的应用及实践研究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以从整体上把握近些年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分析目前网络舆情研究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网络舆情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危机沟通相关研究的梳理,指出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危机沟通研究领域的一个新主题,归纳了危机沟通视角下网络舆情演变的差异性、时段性、随机性特征.总结了网络舆情演变研究现有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利用抽样统计方法对网络舆情形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二是利用舆论动力学及相关仿真方法分析舆情的形成规则及演变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将Logistic曲线的统计量化思路引入对网络舆情演进过程及引导管控策略的研究过程,力图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构建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机制,获取第一时间处置网络突发性事件的主导权,为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有效、科学地预防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控制社会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词频分析法对2005年~2014年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领域论文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近十年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及阶段性成果,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为有效判断网络舆情演变趋势,分析网络舆情传播和形成的规律,研究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 的状态和特征,本文基于AEMIPO方法提出了大数据情境下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趋势分析方法,以期为网络舆情 传播引导策略提供优化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过程的自相似性、周期性和平稳性等统计特 性进行动态跟踪,选取ARMA,ARIMA,SARIMA,FARIMA模型对上述统计特性进行描述,构建备选模型库,从备 选模型库中根据选择规则选择模型对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趋势进行建模,并在大数据情境下预测网络舆情分众化 演变趋势。【结果/结论】以“山东金矿爆炸救援案”的微博数据为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反映该方法预 测准确率高达80%,表明其可在大数据情境下对网络舆情分众化演变趋势进行准确地预测和分析。【创新/局限】由 于本文针对一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研究局限性,因此在日后研究中需结合更多案例进行验证,并对该方 法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全方面提升其有效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政府视域网络舆情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它包括网络舆情控制、网络舆情管理、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情应对等研究视角。这一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理论偏失:对政府与网络舆情的关系认识不准确,出现研究立场偏差;集中于政府单一维度的研究,忽视网络舆情其他维度的研究;强调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忽视其积极作用的研究;重视网络舆情应对方法与技术,忽视治本之策的研究。出于对政府视域网络舆情研究的纠偏,提出网络舆情沟通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为网络舆情研究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网络舆情预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学术界关于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预警的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外学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预警的存在问题的研究、网络舆情预警平台建设的研究、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网络舆情预警关键支撑技术和算法的研究,以及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舆情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作为舆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备受重视.网络舆情研究是舆情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对舆情基础理论的深化和扩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内容概括和分析,给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框架;然后对网络舆情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同时结合应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和实践;最后探讨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网络舆情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邓凯英  彭超 《现代情报》2013,33(11):38-4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具有形成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微博、论坛、博客等中发表有关社会中各类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监测网络舆情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网络爬虫对目标网络的页面数据进行挖掘,然后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科学地统计舆情信息。本文主要分析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处理对策,并利用网络爬虫、全文检索、关键词评分、以及科学数理统计等手段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原理进行探索与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理论方面的研究已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与网络伪舆情相关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围绕网络伪舆情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网络伪舆情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模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伪舆情作了分类;进而详细分析了网络伪舆情的主要特征;最后,从政府、网络监控人员、网民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伪舆情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彭辉 《现代情报》2013,33(2):27-3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反应了民众对社会形势和社会事件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网络舆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以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为例,进行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舆情信息并提出了舆情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网络舆情监测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从信息提取、文本挖掘处理、舆情分类、文本表示与主题发现、舆情意见挖掘和观点分析5个方面,介绍网络舆情监测的有关技术,并将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中涉及的各关键挖掘技术进行整合,讨论了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在实践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发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丹丹  陈福集 《现代情报》2017,37(3):165-17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若能够及时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热点话题,追踪热点话题演变以及预测话题的倾向,对于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对其引导和控制具有较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发现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归纳其中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方法,同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以期对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宇航  田园 《情报科学》2021,39(12):53-59
【目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会让高校的声誉等受到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传播过程,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这对于高校舆情的治理及学生工作的开展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以微博 用户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选取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话题,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时间维度 通过案例对其模型进行了阐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创新/局限】本研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选 取的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创 新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仅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刘继  武梦娇 《情报杂志》2021,(3):187-192,103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对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网络舆情态势评估能力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该文从网络舆情事件特征、关注度、传播扩散度及网民观点倾向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指标,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态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测试,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舆情态势评估效能,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威  张秋波  兰月新  师喆 《现代情报》2015,35(4):145-149,158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网络拓宽了传媒渠道并打破了信息中心辐射、单向流通的格局,因此,更具活力的网络舆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网络舆情的制造与传播主体网民进行探究,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网民群体的规模和属性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产生的驱动影响,分析阐述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支撑对策,为网络监管部门决策也提供依据,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连喜 《现代情报》2019,39(6):132-141
[目的/意义]当前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概念内涵描述缺少规范、统一、明确的界定,对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有利于助推后续研究的发展。[方法/过程]在深入调查和比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领域涉及的研究对象和概念分布入手,重点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对象、术语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辨析,并在综合当前研究环境下对网络舆情内涵表述进行广义性界定,同时对图书情报领域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启示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有助于明晰网络舆情在不同学科或领域中边界与范畴。  相似文献   

18.
曾润喜  陈创 《现代情报》2018,38(11):9-13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已经上升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网络舆情的治理范式应逐步实现从危机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方法/过程]从非传统安全视角入手,梳理网络舆情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关联性特征,并从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两方面厘清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机理,提出网络舆情智慧治理的新路径。[结果/结论]网络舆情治理要坚持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预见性治理,实现"治未病"的目标。既要提高非传统安全意识,加强政治安全防范,改善网络舆情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基础;也要借助新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一体化决策支持体系、决策仿真平台、人工智能新范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阻遏网络舆情的不当蔓延,防止其向负面舆论转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热度,研究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仿真,验证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网络舆情事件中热度的形成过程.分析事件作用、网民作用、媒体作用和政府作用等四方面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给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策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伟 《现代情报》2016,36(11):82-86
由于网络舆情信息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特征,使用传统的数据收集、分析与表现方法不仅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难以发现其中的关键信息以及信息背后的潜在特征。就此而言,发端于科学计算领域的可视化分析技术能够化繁为简,用易于理解的图形图像揭示网络舆情的分布、发展和演化规律,因而在网络舆情研究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网络舆情信息呈现形式上的差异,分别探讨了层次信息、文本信息和关系网络信息可视化方法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范式和实现途径,以期推进网络舆情研究的纵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