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东北部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ADTD振幅闪电定位仪取得的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资料,分析了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各参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我国北京和东北地区比较,其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伊盟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伊盟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地形地貌,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水、旱、风、雹、冻等各种气候性自然灾害每年均有发生。通过对这些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分析,了解、探索和掌握他们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有利于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煤炭供应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园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09,31(4):687-695
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能源供应基地,其供应潜力主要通过煤炭外运来实现。在资源赋存和经济发展两者空间差异的共同作用下,西部地区成为国家煤炭外输的重要基地。数据分析表明,在西部地区煤炭的外输过程中,西北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煤炭供应不仅量大、且范围广;同时,供应半径的定量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总体还是在省区级层次上,西部地区煤炭供应半径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基本趋势,其拐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分析认为,上述煤炭供应半径的变化是西部地区自身城市化发展所导致的能源需求增大的一种必然结果。有鉴于此,西部地区煤炭供应的合理模式和其作为国家能源供应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引起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20年来中国陆域地震灾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建立1995~2015年中国陆域地震灾害信息数据库,编制中国≥4.5级以上地震灾害图谱库。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分析近20年来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20年间我国陆域地震灾害活动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有明显活跃期和平静期,2008年为地震活动高发年份;(2)我国地震灾害空间分异格局显著,西北、西南为地震高发区,且多发生在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省,华北、东北地区相对于上述地区次数较少,华北地区的河北省,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为地震灾害活动多发区;(3)台湾省为地震灾害活动最活跃省份;(4)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区均位于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震编目分析吉林省地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吉林省地震编目的发展历史,并通过编目资料分析了1972年以来吉林省地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省内地震主要集中在扶余(松原)-肇东断裂带、伊通-舒兰断裂带、浑江断裂带等地;长白山火山地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天池西侧和西南侧。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资源科学》2011,33(5):958-965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季略有减少趋势;西北地区总体上降水日数为单峰型,7月为峰值,集中出现在5月-9月;西北地区日最大降水量12.8~203.3mm,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在陕西西南部的佛坪、陇中的临洮、青海北部的德令哈和天山的巴仑台各有一个高值中心。年最大日降水量普遍有增加趋势,除天山以外,大多数地方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双重转换,我国区域经济突破了传统体制条块分割的制约而空前地活跃。但在经济空间中,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加快了技术进步步伐,在加强原  相似文献   

10.
11.
旅游环境效率表征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阐释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西部地区金矿资源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区域主要金矿分布规律及类型特征,并根据大地构造环境、断裂构造、岩浆岩影响等对金矿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雨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江省63个站点逐日降水量,采用"降水集中期"的雨涝指标对浙江省1971-2006年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进行雨涝等级评估.分析了浙江省近36 a雨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雨涝等级在时间尺度上,有逐步加强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中北部地区弱而东南、西南及南部强.且"降水集中期"相对于其他的雨涝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静 《软科学》2012,(3):82-85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物流及人力资源对投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西部地区吸引投资的比较优势和约束条件,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策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演变规律,并结合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大气气溶胶指数有两类高值区,一是沙尘源区,另一是影响区.影响我国沙尘天气的境外初始 源区大气气溶胶指数的峰值集中在0.2附近,北路源区绝大部分气溶胶指数区域面积强度集中在0.3~0.4 之间,西北源区和南疆盆地区的峰值集中在0.4附近,整个北方地区气溶胶指数的区域面积强度的峰值集中在0.3附近.沙尘暴天气发生和影响期间,随气溶胶指数出现峰值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入射辐射相应出现低谷,源区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影响区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说明在影响区大气气溶胶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44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SPSS方法,对降水资料进行分区处理,得到三个区,分析了各区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拉萨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拉巴次仁  卓嘎  罗布  普布次仁 《资源科学》2012,34(12):2364-2373
采用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拉萨市13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同期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讨论了拉萨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城关区、堆龙德庆、达孜、曲水等地,其热岛效应显著,以城关区(拉萨老城区中心)最为突出。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是春季和秋季,最弱的是夏季;热岛强度在3月初(开始减弱)以及9月中旬(开始增强)存在着显著突变,这一特征对应了春、夏季热岛较弱,秋、冬季热岛效应较强的分布规律。此外,热岛强度和海拔高度之间呈现很好的反相关;②拉萨市一年中城市热岛出现概率高达99.45%,其中,绝大多数热岛强度介于1~2℃;逐月热岛效应差别较大,10月最大,热岛值可以达到2.11℃,9月次之,7月热岛强度最弱,热岛值仅为1.21℃;日变化特征为白天热岛强度呈现V字波动变化,晚上保持较高的热岛强度水平;白天的热岛效应在冬季最强,秋季夜间的热岛效应基本强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地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受基金资助国内论文的统计数据。通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变异指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学基金组织资助完成的论文与引文以及论文与引文的地区分布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软科学》1997,(4):80-82
  相似文献   

20.
格桑 《西藏科技》2007,(8):55-56,59
本文根据西藏地区1971—2000年的汛期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汛期极值降水日数、一日最大降水量、极值降水指数、极值降水量等极值降水统计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