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凡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267-267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与聚落文明。作者分析了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原因,对羌族建筑元素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寻找总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价值,并要求当代应当及时从“道”和“器”两个方面来保护羌族传统聚落建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寺观壁画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寺观壁画作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教义以及古代美术史和传统绘画艺术都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宝贵珍品。  相似文献   

3.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决定了其火灾不同于普通建筑火灾。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文章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学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和教学界着力研究的课题。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质文化的理论探讨,缺少必要的调查分析,对英语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研究极其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地保护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阻碍。英语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文化意识,改变重功用轻文化的思想,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积极学习和传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包含着优秀文化和劣质文化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作为激发民族创造力资源的同时,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民族创造力的约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传统工艺大国。尽管工业发展导致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度缩减,从而使手工技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放眼周遭,许多传统技艺作品诸如宣纸、景泰蓝、泥塑等,仍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回归乡土、回归自然又成为普遍性的追求,手工艺及其制品越来越为公众所喜爱和珍视,凸现出现代价值。从2005年起,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对包括传统手工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国性的普查。不久前,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共十大类,计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隐没在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现了华夏文明中那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关键。其中,如何准确界定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表达,以及如何恰当利用土著法和土著机构管理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都是亟待解决的难点。同时,借鉴他国经验,敦促本地政府采取支持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的政策,实施以巩固本地公共领域为目的的创造性举措,以文化促发展,保持独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同样,文化的作用也影响着部队基层的方方面面.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面对日益多元的价值取向,应该如何盘活部队基层文化值得思考.本文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入手,着重对部队基层文化进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广西马山县文化三宝是在长期历史社会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精神文化与传统技艺。振兴传扬传统技艺,保持乡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乡村振兴之本、民族发展之魂。而现如今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紧凑,年轻群众的观念日异月殊,日渐淡忘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与传承,仅仅依赖传统的传播方式,导致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0.
王欣  邹统钎  杨文华 《资源科学》2013,35(12):2352-2358
通过对凤凰古城案例的田野调查和扎根分析,本文指出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系统及其价值在创意开发过程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地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通过创意构建和游客的交互体验产生出新的文化内容。在构建者方面,一些文化创意产品或设施的构建者发挥了引领作用,发现、自我实现和分享是其构建的重要的动机。构建者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构建,以建筑、色彩、景观小品、功能区布置等为主要手段,与游客分享某种富有文化价值的理想生活方式。在体验者方面,游客在认知和享用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参与到文化系统的构建之中。游客与经营者和其他游客广泛互动,在这个平台上创造新的文化内容和景观。现代经营者和游客以自己的认知参与到遗产价值的认知、构建和传播中来,是文化遗产价值在现代条件下实现的一种积极方式。传统文化元素被作为文化创造中所使用的材料,遗产信息以现代人需求的方式被释放出来。大量的个体参与到新的文化体系的创造过程中来,这一过程通过巨大的旅游流和现代社交媒体被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耕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切入,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嬗变,探讨农耕文化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挖掘农耕文化对农业的现代价值、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并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复兴与重建传统文化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传统文化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复兴与重建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复兴与重建的价值和难度。  相似文献   

13.
游德发 《知识窗》2011,(2X):12-13
<正>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不少古代文化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学习古文,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非常有必要。高中语文教材第三  相似文献   

14.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共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个大类。烟台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存广泛,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基本情况近年来,烟台市围绕胶东特色文化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名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近年来文化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研究。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料的存储、搜索和开发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可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文化。如何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进现代建筑文化之中,在当今我国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汲寿荣  于淼 《科教文汇》2014,(1):124-126
温州瓯菜文化不仅是历史、是传统.更是基业、是资源。在经济日益发展、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传承与发展瓯菜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越来越突出。为此,亟待扩大对瓯菜文化的宣传渠道,提高对瓯菜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认识;建立瓯菜文化博物馆;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瓯菜;加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等等。温州瓯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能够对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现代企业在识人、育人与用人三大环节中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杨曦宇 《大众科技》2011,(11):239-241
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演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积淀起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的种类包括俚濮彝族语言、口述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要通过划定民族文化保护区域、对古村落群进行动态保护、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古...  相似文献   

20.
华丽 《科技风》2012,(16):194-195
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智慧、勤劳所创造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国全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渗透的产物。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预估的速度走向衰落,潜伏着消亡的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韩日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树国民认同感、健全保护机制、保护遗产传承人、重视遗产项目申报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