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打破小说和自传的体裁疆界,把生活真实的自传事实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互文性、私人性、身体性、真实性四个维度,体现了小说的自传性特点及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私人生活》中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倾向让整部小说带有了浓厚的自传性色彩,文本中渗透着琐碎细腻的女性心理。对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分析有助于探讨个人化写作蕴含真实而丰富的女性微观心理世界,是尝试融合小说文本的逼真性和文学性的新兴创作方式,对当下语境中小说的创作和消费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传性”成为五四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是真正的“女性写作”。文章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对五四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进行研究,探究其蕴涵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真实、深入的认识五四女性。  相似文献   

4.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已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大多以自传体式文本表达她们的诉求和心声。她们的小说强调族裔历史和经历变迁,具有极强的自传性。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主要探讨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关注女性被分裂的身份。女性主义批评以历史穿线和自传的方式来观照女性的种族、阶级、性别与身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自传契约"所依据的自传文本,特别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经典自传,已被证明存在着大量的虚构或谎言。仅仅拘囿于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已经无法涵盖和解释后现代自传文本的相关规约。"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能展示自传的文类本质属性,它不固步自封其纪实边界,更不惜借助小说的虚构来揭示自我的真实。换句话说,菲力普·勒热纳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多的是从伦理层面强调了作者的真诚计划和真实表白,而"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则是从文体学的实践层面坦率指出了自传的种种写作事实,是对自传本体的形而上的文体思辨诗学。  相似文献   

7.
“钟形罩”里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性作品,也是其绝笔之作。叙述了一位有写作天赋的青年女性的成长过程。从作者普拉斯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我意识及女性意识在身体和社会方面的表现解读这部女性小说,了解女性在二战后的美国社会所处的社会地位,自醒和成长、成熟、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岁月》中透过帕吉特一家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了一幅女性成长的画卷。该小说于传统叙事中表露新意,不仅具有传统成长小说的自传性,而且,在人物的设置、顿悟的运用及婚姻主题等方面,对传统成长小说及女性成长小说既有继承,也有突破,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群体成长及社会生活的持久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张洁小说写作在叙事学意义上的特点,即张洁的小说写作常运用女性的叙事视角观察,同时借用男性的叙事声音讲述,并从社会现实和作家写作,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写作理想等方面探讨了张洁小说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指出这些特点是张洁小说文本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奥尔科特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小妇人》刻画了马奇家四个姑娘成长的历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本文以女性批评为视角分析文本,阐释出作者奥尔科特对女性的界定,这对于当今女性的自我定位有着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传回忆性的文章一般被认为有着重要的历史和史料价值,主要是因为这些文本一般是以第一称和亲历者的角度进行记录的。但是这些文本在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一个受着客观记忆,自觉与不自觉的主观意识在对事件进行裁减和再现,自传性的写作是有着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再现自我需要自我在场和抽离自我即自我不再场的矛盾。因此其追求的真实是一个重塑和过滤化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借鉴了日本私小说“三位一体”的叙述方式,但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标准的影响,郁达夫在叙述人称与视角的使用以及文本中叙述时间的安排上,体现出不同于日本私小说作家的艺术追求,达到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Israel to biographical texts. Students were exposed to three sub-genres of biographical texts (a literary-biographical text, an autobiographical text and a scientific-biographical text). These texts all differ from the conceptual schema of ordinary school text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64 participants from three classes in two different public schools in Israel.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pply historical disciplinary reading skills was evaluated for each text, with an emphasis on ‘sourcing’ and ‘corroboration’. The basic premise was that the texts the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influence not only their level of knowledge but also their disciplinary concepts and skills.

We contend that it might be that biographical texts, and especially autobiographical and literary-biographical texts, evoked historical reading in students, and strengthened their disciplinary reading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4.
This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 explores how close childhood friendship can be destroyed by the perniciously divisive nature of the 11-plus exam. It describes an irretrievable situation in which all children are victims.  相似文献   

15.
李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9-112
陈染的自传体小说《私人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构成作品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纪实与虚构,叙事视角的交替,叙事人称的转换三个角度出发,探讨陈染小说《私人生活》独特的叙事方式,从中看出作者如何成功地实施这一叙事策略,以自我为个案抒写精神自传,以一种趋于心理与哲学的思想者的姿态,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性思索和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的自传体小说<"天才">一直备受争议.他以辩证的认识,多维地处理了他的创作对象.他摈弃了片面性和绝对性,使善与恶、自然与社会、艺术与现实等在<"天才">中辩证地统一起来.本文以19-20世纪之交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自身经历为研究起点,追溯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集中分析作家艺术审美的形成和异化,揭示大众意识的转变,探索工业化进程中现实与精神链接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张丽 《林区教学》2020,(4):62-65
洛特曼的诗歌文本分析理论是其结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特曼看来,诗歌文本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文本结构的不同要素、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上,这是诗歌文本建构的关键所在。茨维塔耶娃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诗人,认为自己是“纯抒情诗人”,诗歌是其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从洛特曼结构诗学的角度,研究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可以分析出诗人笔下同一符号所传达出的不同感情色彩,能够更深入地把握其诗歌文本的建构,了解其中的自传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叙述其生平经历时,把自己描画成为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仁者形象,且突显其人生理想状态: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孔子是中国口述自传第一人。我们认为,中国自传的叙事传统之一,尤其是中国式自传的叙事形式修辞之一实渊源于孔子,即重视叙述自我反省后的道德修养,而不太在意对自我生平中的事件叙述。孔子从不纯粹叙述事件本身,而是隐含或明言其叙事目的。因此可以说,正是孔子的自我口述叙事,开启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等类型的自传叙事模式,其自传诗学影响深远。不得不承认,《论语》中大量的语料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等传记叙述者对孔子形象的他画,而可以归结到孔子自我描画的文字着实不多,甚至我们必须明晓本文中的孔子自画文字,也是通过孔子弟子转述而形成的。一个特别重视史官传记文化的中国,如此稀缺对自我生平叙述的经典,不得不说是源自孔子及其所创造的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