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陈丽敏  唐建敏 《文教资料》2014,(13):192-194
显性知识是学习者有意识学习的并且能够表述的语言规则知识,隐性知识恰好相反,它是学习者在潜意识的情况下习得的知识,不能被表达出来。作者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定义的比较,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隐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跟二语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即二语水平有紧密联系,显性知识与二语水平的关系总体上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隐性知识的培养或者显性知识的转化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对二语学习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该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在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将显性教学法、隐性教学法平衡到日常教学中,不仅如此,还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习者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有价值的?我个人认为,能解决好显性知识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能渗透隐性知识的课堂是有价值的课堂。课堂教学的第一归宿就是要落实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课堂教学的血肉,隐性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精神,离开了血肉,精神无从谈起。刘铁芳在《走在教育的边缘》一书中提到:"尽管教育不可能以知识压力和社会要求的名义无限地抬高教学目标,尤其是知识技能目标,但在目前条件下要过多地降低、淡化知识技能目标,或者泛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高校综合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分课堂的显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隐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应加强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等显性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多读、多思、多达的隐性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辨能力.教师也应精心设计精讲留白内容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思...  相似文献   

4.
梁永彬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5):160-160,F0003
传统教育关注的中心是学生显性知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的隐性知识的学习。目前,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并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打破陈规,打破课堂教学模式化的教条的思想束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形成多元化的、灵活多变的、更能适应新课程体系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数学素养既包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显性素养,还包括数学情感、态度和理性精神等隐性素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显性与隐性目标双关注;通过课堂、活动和考试等有效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知识可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书本知识,它足共享的,是可以让学生自学的,也可以由讲授性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的。而隐性知识的特征是隐性的。是不可言传的,只能靠感受和感悟来潜移默化地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感受性课堂教学方法诞生了。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有着在感受性课堂教学活动中极为宝贵的特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感受性课堂教学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是融合三维目标为一个整体的黏合剂。从具体的一堂课的三维目标的实践操作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而过程与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因此,抓住过程与方法,容易使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而得到具体的落实,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的课堂因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包括文本和技能所显示的显性知识与师生头脑中所隐藏的隐性知识。本文在对职业学校课堂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路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构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文本与技能固有知识的基础,并通过对显性知识的有效编码、隐性知识的合理提取以及两类知识的合理流转,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何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分类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直接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谈数学新课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新课导入艺术是力抓课堂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45分钟效率的重要方面和基本保证,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新课导入形式有利于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品德方面的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互补联动同步发展.笔者根据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取得的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谈七种新课导入形式,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彼此间的结合设计,即三维目标。严格讲,三维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突破点,而上述提到的三维目标恰恰属于三大重要支点。换言之,近几年间小学语文课程体系改革及素质化、生活化教育持续推进,本身就是围绕此路径展开。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增强课程体系的支点作用,落实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然而,难点也恰恰存在于此,即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有显性元素也有隐性元素。以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为例,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不同,在古诗学习方面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整个课堂教学中,包括语言积累、表达能力培养等,这些均属于显性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的硬性目标。反之,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心理、态度、价值观等,这些均属于隐性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规律。故此,新课标强调加快落实三维目标,其意义也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实训教学的投入,注重学生的知识、行为和技能等显性素质的培养,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隐性素质关注较少。探讨职业意识在文秘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期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王旭东 《现代教学》2012,(10):33-34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显性知识的学习来选择教学策略,忽略了隐性知识的学习,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的缺失。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期作者介绍了课堂知识管理的内涵与任务,讨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知识管理,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充分获取、传播、利用、共享,并达到知识创造的目的,从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情感目标是课程的隐性目标,是对知识与能力等显性目标的升华。结合情感目标建设过程、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案例反馈样本,总结出工科课程情感目标案例设计基本原则,即融入显性目标的课堂同步性、基于显性目标的课外持续性和高于显性目标的终身伴随性。同时,给出情感目标有效达成路径,即聚焦学习质量的提高与学习效果的改善、着眼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滋养以及注重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设。最后,基于案例反馈样本说明了课程情感目标的建设为培育学生内驱力提供了养分,推动了内驱力的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讨论是国外二语习得领域和心理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对语言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国内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定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接口问题以及在教学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加以总结,以供二语研究者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活动是与外显知识和隐性知识密切联系的,隐性知识开发将提高每一个人成才的可能性。隐性知识中的直觉、酝酿效应等认知思维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应努力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开发和显性知识的内化,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互动循环式语言教与学的大平台,其特点是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下的学习实践和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教师之间是互动的(所有资源是共享的,对学生知识背景的了解是互通的);学生之间和学生自我学习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操练之间是互动的。学生的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会得到充分张扬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主体隐性知识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性活动是与外显知识和隐性知识密切联系的,隐性知识开发将提高每一个人成才的可能性。隐性知识中的直觉、酝酿效应等认知思维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应努力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开发和显性知识的内化,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