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敏 《声屏世界》2009,(9):33-33
<开心茶馆>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一档日播类文艺栏目,栏目一开播就以"开心茶馆真开心,大家一道寻开心"为宗旨,让老百姓在休闲、开心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得到启迪;以杭州传统地方文艺滑稽小品的表演方式,挖掘提炼百姓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形成自身的娱乐节目风格;在场景的设计和氛围的营造上,以随意就座的茶馆式录制场景形成一种平民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报刊的业余通讯员,我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一是不能漏掉自己周围发生的重要新闻,否则,就是失职;二是必须立足本职,尽可能写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提高业务素质。近3年来,笔者发挥自己32年来从事茶叶工作的优势,前后写了《水乡茶馆》《访茶馆老经理沈武荣》《提倡多办乡镇茶楼》《古色古香的茶馆》《北京茶馆》《上海茶馆》《南京茶馆》《杭州茶馆》《川味茶馆》和《文学巨匠与茶馆》等10篇有关茶馆的报道,分别被《浙江日报》《江南游报》《风俗》等报刊采用,有的并被香港和海外报刊转载。我采写这些茶馆稿件的体会是:开动脑筋,掌握素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老小吃,杭州的旧茶馆,天津的烧酒,新疆的特产……关于吃的趣闻轶事、传说掌故……令人回味。本书还收录了100多幅难得一见的关于吃的老照片。  相似文献   

4.
3月1日,杭州拱墅区纪委参照香港廉署"喝咖啡"谈话制,在茶馆设立喝茶"谈话点"包间.党员干部本人申请,希望和组织谈心或说明问题、提供线索,区纪委可启动"喝茶谈话".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杭州钱运茶馆的三楼,一切都很宁静。墙上挂着字画,微风从京杭大运河上吹来。木桌上放着诱人的冰镇西瓜和春天的樱桃。对多数人来说,这里宁静怡人。但对受贿行贿的共产党官员来说,这却是通往地狱的优雅关口。这里是中国与官员  相似文献   

6.
茶馆成形于唐代,宋代是中国茶馆的第一个发展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茶馆分布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功能更强大、数量规模大幅扩展、经营管理日臻完善,基本奠定了中国茶馆的发展格局,对后世茶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民国时期,昆明茶馆数量急剧增加,成为昆明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缩影。20世纪40年代初陈珍琼在关于昆明茶馆的调查报告《茶馆与昆明社会》中,摘录了昆明茶馆同业公会1929年会员登记名册,共计341家茶馆。[1]此外,还有大量的非会员茶馆和城郊茶馆。昆明茶馆之多,可见一斑。"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这是西南联大甚至整个昆明一度流行的俗语。抗战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短缺,比如说宿舍拥挤、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喀什传统茶馆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喀什传统茶馆具有交流、传播信息、休闲、闲聊、经济以及茶馆和饮食的结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馆业发展迅速,竞争也异常激烈。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控制成本扩大收益是茶馆经营的关键。本文结合茶馆投资规模普遍较小,有着经营灵活、利润额小等特点,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税收筹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奇妙的。奇妙到你只能领会、体味它,却不能左右、更改它。它的逻辑总是那么平淡无奇、顺乎自然,却又常常出人意表、奇峰突起。 40多年前,老舍先生凭着深厚的生活功底和敏锐的世情洞察力,写下了传世之作《茶馆》。先生高明,却也恐怕没有料到后人会借着《茶馆》创下“老舍茶馆”的字号,而且赋予全新内涵,独步京师。不服可不行!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有“老舍茶馆”,便会有人光顾、欣赏、品味,“说三道四”者不乏其人。《“老舍茶馆”与老舍的<茶馆>》  相似文献   

11.
缪士毅 《北京档案》2011,(12):50-51
走南闯北时,在那大大小小的茶馆里憩息,不难发现这些茶馆不仅体现着荼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也泛起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茶馆正成为现代人丰富休闲生活、相互传播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前门老舍茶馆的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这是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当初提出并一直延续的创办宗旨.人们进茶馆不单是品茶味儿.还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儿.  相似文献   

13.
读罢《茶馆有了新客人》这篇特写,脑海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生活图景,掩卷沉思,仿佛一幅当代的民俗图呈现在眼前。茶馆,是市民经常活动的场所,解放前的茶馆,五方杂处,各色人等都有。那末,现在茶馆的面貌是怎样的呢?记者采访了上海城隍庙的湖心亭茶楼,这里“近百名茶客中,果然年轻的多于年长的,姑娘竟有十多位。”因为茶馆里过去大多是老年茶客,现在青年多于老年,就开始使人感兴趣了;而且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代辽宁地区的茶馆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近代辽宁人日常市井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及近代辽宁茶馆文化为老百姓喜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江南水乡.凡集镇都有老街。有老街必定有茶馆。少者一爿。多者二三爿不等。原上海县境内的朱行镇一条仅二百米长、二三米宽的老街.竟然开了八家茶馆。老底子的茶馆,一般都是倚桥傍水。比如龙华老街上的香花桥、七宝老街上的塘桥、三林老街上的孙家桥、朱家角镇上的放生桥等桥堍都有茶馆。这些茶馆虽然门面不尽相同.店堂也有大有小.但是迎门靠墙的一侧都有一口烧水的大灶,俗称“老虎灶”.茶馆伙计不时地往灶肚里添加刨花、木屑。锅里开水整日滚滚,内供坐堂茶客。外卖泡水散户。茶馆的后门一般都临江靠河.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下.伙计可以随时下河挑水。有的茶馆隔壁还有一条幽暗的夹弄。尽头处有芦席盖的顶棚.里面放有尿桶,虽然显得陋俗,但让茶客感到方便。乡村茶馆的门口一般都备有脸盆和毛巾.是专供茶客洗脸用的.那一条条泛黑的毛巾已经记不清侍候了多少茶客.  相似文献   

16.
<正>茶馆,或称茶社、茶肆、茶铺、茶楼、茶园,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和国家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一种社会公共领域。民国时期,昆明茶馆数量急剧增加,成为昆明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缩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从上层精英到下层民众,从知识分子到体力劳工,从富人到穷人……都可以在茶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和生活方式。同时,茶馆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舞台,在茶馆里,不只是喝茶、闲聊,你可以听评书、听清唱、看戏,  相似文献   

17.
老S·茶馆     
我家小区门口的一座附属建筑.终于在历经了超市、菜店、饭馆和公司之后,改为了茶馆。这家茶馆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水墨兰庭”,更有趣的是,这家茶馆还请了一位非著名书法家题了一块颇具“古风”的牌匾——由于这位书法家的题字使用的繁体且从右至左排列,  相似文献   

18.
《茶馆》写的是北京人的灵魂.曾经是北京人的骄傲。然而到今天,已经演了45年的《茶馆》已经不仅仅属于一代老北京人了。超越地域和时代.才是《茶馆》真正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识途的老马     
郑榕 《档案天地》2010,(8):5-8,20
与《茶馆》的交融 茶馆一问世.就引起了文化界的瞩目.三万字写出了五十年、七十多个人物、三个反动高峰的苦难年代……广泛容纳社会面。每个不重要的人物,上得场来.也带上了他们各自的历史.甜酸苦辣。通过茶馆,使人引起生活联想,想到更广大的中国社会面。  相似文献   

20.
一个前所未有的题材加名导名编剧的悉心打造,“蹲着的《茶馆》”仍无法成为《茶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