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一个民族文化的消亡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所以说,一个民族的灵魂便是它的文化。坚持好、呵护好、弘扬好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共同责任。广播电视在传播本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有历史的城市,就像有根底的“老钱”,保存了文化遗产的维罗纳,每一个城市片段,都如惊鸿一瞥,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3.
<正>我来自意大利非常古老的地区——Tuscany地区,它和中国一样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我最近几年的工作,就是希望在不改变过去的同时实现发展。我们希望把这些历史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在运用机器人的同时,又能够保持住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关系,尽可能地生机蓬勃,和原来一样的生活,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小城里面,机器人被应用在幼教、医院、复健、海洋以及环境等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不断互相接触、交流、融会,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字书籍印刷出版方面,各民族的互动有生动的反映。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和强势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更为突出。一、中国汉字对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这不仅在民族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高正 《声屏世界》2003,(8):48-48
电视文艺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深融入伟大的民族文化之中。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史表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举世罕见。电视文艺创作必须弘扬民族文化,光大民族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九江地处长江流域,鄱阳湖畔,这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用心思索、挖掘开拓,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艺创作源泉。如九江电视台摄制的文艺专题片《千年书院白鹿洞》,承载了中国文化教育上千年厚重的历史。在创作中,我们怀着对历史、对时代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精心摄制这部集文化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文艺…  相似文献   

6.
凡是少数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或多或少都会形成一些民族文字的档案。这些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反映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而且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加强对民族文字档案的管理,无论是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还是研究一个民族的发展,或是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随着“通用话”的普及,部分民族地区的档案馆、档案室对民族文字档案材料的抢救、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有所放松,甚至忽视或放弃对民族文字档案材料的管理。如果这种情况长期…  相似文献   

7.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刻,每一个站在那个转折点上的人总情不自禁地回首那走过的历程,从经验中再举步踏上未来的道路。打倒“四人帮”已过去整整十年了。在这新时期的十年中,目录学研究和别的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恢复、振新和发展的过程。许多专家、学者、目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特别是边疆和沿海省、自治区的档案馆中,保存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字档案和外文档案。这是我国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50多个民族中,有10多个民族历史上曾有文字。有的少数民族还曾经统治过中国或建立过地方政权,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历史档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而成的,而少数民族文字在记载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更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谱写过光辉的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近200万件(册)的清代中央政府满文档案,内蒙古自治区各档案馆保存着20多万卷的蒙文档案与数万卷的满文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着多达300万件(册)的藏文档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档案馆存有数万卷用维、哈文字写成的“三区革命”历史档案,东北三省档案馆各存有数万卷(册)清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满文档案,其他如云南、四川、青海等省也都保存着数量不等的蒙、藏、哈萨克、彝、纳西、傣等  相似文献   

10.
林玮生 《文化遗产》2023,(2):136-142
一个古老文明的神祇形象(简称神象)均需经历兽形神、人兽神(即人兽同体)、人形神三个相态的递变演进。在这三个相态中,总有一个相态表现得更为饱满、更为凸显,这一相态即为神象的“主调相态”。主调相态隐藏着一个古老民族于神话时代的自我意识特征,也即是人类早期“主客分化”模式,它与该民族日后形成的文化样式密切相关。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存在三大代表性的典型主调相态:古埃及兽形神(如荷拉斯)、古中国人兽神(如女娲)与古希腊人形神(如宙斯),基于神象三相递变与自我意识演进的阶段性对应规律,我们发现:三大主调相态隐藏着古老民族在早期“主客分化”上所形成的低位、中位、高位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继而相应地影响着三大文明日后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1.
陈献国 《出版科学》2000,(4):62-62,59
蒙古民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以英勇勤劳著称于世,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从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来,蒙古族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动着祖国社会发展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蒙占族在13世纪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运用这种文字和一些兄弟民族的文字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政治家、传教士和商人,也撰写了一些蒙古族的历史、游记等多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史诗和神话一样,它通过生动的情节,非凡的人物,波谲云诡的奇迹,成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难以超越的纪念碑。史诗除了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之外,还在于史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典型的人类童年时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泽渡 《大观周刊》2011,(17):4-4,13
令世界和中国文化学术界醉心多年的殷商甲骨文字,随同它那个如火如茶的时代烟消云散了。历来的甲骨文研究。似乎都倾向于仅仅将它视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资料。我们主张将甲骨文看作社会文化产物,在人文历史背景下去考察甲骨文字的文化社会学意义。将甲骨文字产生、发展以及湮灭的过程放到社会发展史的视角中来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甲骨文字所蕴涵的独特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民族。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自从文字产生以后,祖先使用文字将所取得的知识和经验记载下来,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这些图书资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布朗族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有自己语言但没有原创文字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本文主要就如何建立布朗族口述档案,和布朗族口述档案与其民族文化建设的作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优秀的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的文字及其著述。一个民族就是经由他们对自己文字及其著述的共同阅读形成了阅读共同体。阅读共同体是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根系和血脉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经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共同阅读所形成的,而且每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壮大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强盛的时期。所以,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守住中华民族阅读文化之魂,是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7.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都在演变中创造了特定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涵盖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节庆、饮食、宗教、礼仪、建筑、手工艺等文化类别,形成了大量珍贵的、蕴含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们或因无本民族文字而以口传心授、活态流变的形式存在;或以最初形成的状态一直保存下来,只是因岁月的洗刷淡去了部分痕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  相似文献   

19.
口述历史以搜集历史、弥补文字史料记载不足的显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学术研究领域.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应用口述历史对民族濒危口传文化进行抢救性研究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土家族挑花的传承现状,阐述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应用口述历史研究土家族挑花的必要性与步骤,并探讨了该馆口述历史工作的未来设想,以期为图书馆在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最大作用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20.
文字符号是用以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不同的文字符号形式,其信息的表意与解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梳理历史信息和走入不同文化圈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我们仅以纳西族东巴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古老图画文字的表意方式,并想以此展开民族文化传播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