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志设计是一种典型的图形设计。在"标志设计"课程的设计方法的课堂教学中,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原理,通过"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讲授,向学生清晰地剖析了图形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通俗易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翻新。结果是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却难见实效。如何让学生真正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导之有方",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己法,从而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及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  相似文献   

3.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带来了新的思路。微课的"微"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因此,微课要求知识点一定要短小,讲解一定要精练,适合讲解一些典型题目、重难点。数学老师可以依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和积累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数学拓展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微课,并将这些微课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点燃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挑战传统的教学设计、架设才艺的展示平台。这样,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增强了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放飞"。  相似文献   

5.
方建珍 《考试周刊》2013,(14):68-69
在课堂教学中,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本文主要分析了"问题串"设计的现状、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从新课导入部分;范例讲解部分;结课部分;复习课这四个方面应用设计好的"问题串")。把设计"问题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最后谈了对设计"问题串"进行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必修1专题三第一单元。"铝的性质"这是一节很经典的课,如何适应新课程要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方法和  相似文献   

7.
<正>泰兴市洋思中学刘文兰老师的专题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的这节课从教学设计的理念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及问题生成、解决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改新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仔细揣摩,这节课被评为一等奖,绝非偶然。一、以人为本,构思精巧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通过开展"英语活动"可以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起来,学生在参与课程活动的时候有利于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生活中。现在有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即"微课"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本篇研究内容不仅对英语活动以及微课做了理论的介绍,而且还依据英语的课堂活动的特点以及微课的设计原理,提出了针对英语课堂的微课教学理念。期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起到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杨艳秋老师上的《小羊过桥》一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这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我校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六字"要求,即"宽松、愉快、高效。"下面具体谈几点个人看法。一、本节课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教学目标确立得准。教者确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谦让,认识到遇事心中有他人,讲谦让是一种美德。"2.教者能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选择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0.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三率"、"二入"、"三转化",必须从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的偏好入手,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的偏好的有效方法,是发挥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而发挥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的基本方法,是在设计有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大作业、与学生分享教师经验等方面,让学生认知、感悟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应用价值。很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应用价值,能使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主体,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课程设计、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的视角,都可以看出开设初中思品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思考生活、改造生活。"珍视集体团结"是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第二框,正文共287个字。本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三个观点的讨论,澄清个人与集体关系上的误区,使学生认清两者之间正确的关系,这一板块的设置承接了第一框"个人与集体",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界围绕着从"课改"到"改课"进程的推进,课程教学正在形成新常态,这是语文教学在体制内外通过改革对话带来的新景观。新课程标准又明确规定了语文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综合性运用的一门课程,因此,如何在新常态课程教学中凸显言语运用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育部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娱乐时间,把假期还给学生。如何使学生的假期既"玩"也"学"、既"学"也"乐",改变把学生固定在各种习题册中、加大学习强度的做法。本文以地理学科假期作业设计为例,探讨假期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应用策略。一、制约假期作业合理性及设计中的问题1.学科评价和考试制度片面中国的"应试教育"积弊已久,尽管进行了多次的课  相似文献   

14.
<正>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传授给学生知识获得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能使学生的智慧自由生长。为此,我尝试通过"倍数和因数"一课教学做创新尝试。"倍数和因数"一课,教材设计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冷硬、呆板的模式,摒弃逻辑推理的形式,代之以数学活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自主建构"这一理念。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感知再到理解概念,建构倍数和因数的意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信息时代的来临了,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更强。如何顺应时代要求,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谈几点个人意见,期待能引起共鸣。一、"目标"激发自主学习方向一门课,学生往往是学好了才喜欢,喜欢了才会学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我们要利用这个过程,使学生从刚开始的喜欢,从而有了一点成绩,进而更喜欢它,最后学得更好。如学生在键盘指法练  相似文献   

16.
李红春 《辅导员》2013,(20):63-63
<正>毫无疑问,信息时代的来临了,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更强。如何顺应时代要求,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谈几点个人意见,期待能引起共鸣。一、"目标"激发自主学习方向一门课,学生往往是学好了才喜欢,喜欢了才会学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我们要利用这个过程,使学生从刚开始的喜欢,从而有了一点成绩,进而更喜欢它,最后学得更好。如学生在键盘指法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和传统的"三字一话"一样,纳入我院师范类教育中成为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而教育技术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设计。文章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师范课教学实践,对《office办公自动化》中《word图文混合排版》一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应用实践,以期探索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为教学教改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构建了基于Blackboard的PBL教学模式,并以"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这一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对课前准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一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魏伟 《生物学教学》2012,37(6):33-35
本节课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以"某村庄农田鼠害的调查"这一情境设计教学,关注学生知识的自主生成与建构,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没有将其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设计和安排。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不是单纯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显然,这一教学指向是"微机课"传统说法难以驾驭的。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我们的课程中,计算机是作为主要的信息工具出现的,要求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