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单脚跳追拍 (-)场地器材:在平整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二)方法:学生进入所画的场地内,选一人做追者,其他人做逃者。游戏开始,追者用单脚跳去追拍逃者。逃者也以单脚跳的形式跳着躲闪。凡被追者拍着,逃者变追者,追者变逃者。 (三)规则 1.圈内躲闪队员不得出圈,出圈则判被拍着。  相似文献   

2.
一、“贴膏药”的经典做法:1.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追捕与躲闪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快速起动、快速停止以及快速变向的灵敏素质,发展腿部与腰部力量。2.游戏方法:学生面向圆心站成双层圆形,前后2人对正为一组,距离一步,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而这一组的最后一人成了新的逃者。3.游戏规则:(1)逃者贴在一组人后面不…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01,(6):44-44
贴膏药 游戏目的:发展灵敏素质,提高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场地准备:在场地上画两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游戏方法:男女分开游戏。选一人为追者,一人为逃者,其他游戏者两人一组,一前一后站在圆圈上,每组间隔2米。游戏开始,追者追拍逃者,逃者可在圈内外奔跑躲避。在逃跑的过程中,逃者可以站在任何一组的前面贴人。这时后面的一人就变成逃者,追者继续追拍。如果追者追拍到逃者,两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到规定时间游戏结束。  相似文献   

4.
夏兴明 《体育教学》2008,(11):57-57
一.超级模仿秀 1.游戏方法学生面向圆心站成双层圆形,前后2人对齐为一组,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和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活动,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边,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被贴者则为新的逃跑者,逃者在逃跑过程中,可以做任何动作,追者必须模仿逃者的动作,逃者借机得以摆脱。  相似文献   

5.
<正>游戏目标:1.能够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地进行追逐跑,并按照对应的颜色快速贴住同伴;2.喜欢与同伴游戏,体验民间体育游戏的快乐。游戏准备:一块平整的场地,红、绿标志圆片,自制腰带(图1)。游戏玩法:幼儿分为红、绿两队,自制腰带上贴红、绿标志圆片以区分队伍。请2名幼儿站在圈外,1名为追者,1名为逃者,其余幼儿分为红、绿两队,2名幼儿1组一前一后交错站立,成圆圈队形。游戏开始,追者与逃者沿圈快跑追逐,在追逐跑过程中,逃者可跑到同颜色队队员的前面或后面贴住,  相似文献   

6.
对“贴膏药”游戏的改编及说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对《爱心游戏集》的学习与运用,让笔者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对徒手篇中的"贴膏药"游戏进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追者和逃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跑动"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与练习密度,可同时增多追与逃的人数"在游  相似文献   

7.
<正> (一)追拍游戏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和奔跑的能力,培养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游戏准备:先以2.5米为半径画一一个圆(内圆),再以5米为半径划一个同心圆(外圆)。如图1所示。游戏方法:游戏前,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推荐)一名呼号员,站在圆心上,其余游戏者分散站在内圆线边上,依次报数,并记住各自的号数。游戏开始,站在内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所做的“贴人”游戏,即被追者与追拍者在跑动过程中,如果追拍者追不上被追者,则总是追拍者。这样越跑越累,就感到游戏没意思了,而且在人数上变化也太慢。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此游戏进行了改进。 1.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 2.游戏方法:全班学生按人数分组后围站成圆圈,面向圆心。游戏开始,教师指定二人出来站在圆的中央,一人为追拍者,一人为被追者,按逆时针方向沿圈  相似文献   

9.
<正>一、用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案例一:学生队伍集合总不能做到快、静、齐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狼和兔子"的游戏:"狼来了"(集合信号发出),"兔子"(学生)马上逃回家。当发出声音或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时,"兔子"即为被"狼"抓住。在游戏中,学生们都不愿被抓住,自然而然就做到安静、快速地集合了。  相似文献   

10.
游戏目标:通过游戏,学生能提高眼、手配合的判断和协凋动作的能力,游戏准备:准备三张桌子,一只空书包,乒乓球每组三个。桌子之间间隔20厘米,书包敞开放在第三张桌子上(见图)。游戏方法:游戏者依次站在第一张桌子后方,第一个游戏者持乒乓球三个。裁判员比赛口令发出后,游戏者把手中三个乒乓球依次投向第二张桌子的桌面,并使三个球从桌面上弹起跳入空书包内,进一球得一分(如未入书包,也不再继续投),游戏规则:1.球经第二张桌面反弹进书包为有效。2.桌子的间隔距离由大家在游戏前商定。游戏建议:1.适宜三年级以上学生选用。2.在分组时,应充分利…  相似文献   

11.
1.目的培养学生灵敏的奔跑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2.课前准备找一约20m见方的场地。在场地的一角,划一个大三角形;场中央划一个1m见方的正方形;再沿场界划几个圆圈,作为安全圈。圆圈数不得超过游戏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附图)。在开始游戏时,还要准备一只小布袋,里面装些木屑或黄沙。再推选两个游戏者站在三角形里,一个做带头人,一个做他的助手。其余的人站在场里或安全圈内。小沙袋放在场中央的正方形里。3.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后,游戏者可在场上跑来跑去,或从一个安全圈跑到另一个安全圈。这时带头人可走出三角形去捕捉游戏者,被拍着者就算捉到,…  相似文献   

12.
<正>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传接球能力,体现学生动与静的完美接合,塑造学生的形体美。二、游戏准备参加游戏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两两之间的距离约为2米;准备一个篮球。三、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后,学生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传球,即一个学生把球传给其右侧的学生,接  相似文献   

13.
游戏目标(水平二):通过游戏学生能游戏准备:篮球场一个,两条线的距15-20米为小河,若干个呼啦圈。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成纵队站在小河的一边。裁判员发各组第一次用6个呼啦圈当作过小河集体过河上岸(全部站到线后)。5个呼啦圈从终点返回。而第三4个呼啦圈将全组人〔  相似文献   

14.
<正> 受盛行东南亚“卡巴迪”运动的启发,再根据学校体育活动要简单易行、参加面广的特点,我制订了这一套“你追我逃、我追你逃”的老鹰抓小鸡般的游戏比赛的规则。实际活动中,学生你追我逃、热闹有趣,很有锻炼价值。由于此项运动受“卡巴迪”启发所创,故名江南“卡巴迪”。  相似文献   

15.
一、圆圈追逐游戏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精神。游戏准备:1.游戏器材:篮球6个。2. 场地:在平整场地上画一个圆,直径的大小按参加人数而定。游戏方法:游戏者在圆圈上站立(面向圆心),左右相距一臂,教师在圆心处站立。6个篮球等距离分发给游  相似文献   

16.
<正>研读了本刊2019年第4期《改造经典游戏,发展篮球运球能力》一文,激发了笔者创新的灵感。原文作者将传统经典体育游戏运用到篮球运球教学中,玩法新颖实用,让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笔者也尝试将其他经典游戏与篮球教学融合并在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冰糕"化了游戏方法:多名学生一组,每人一个篮球,指定一位追逐者,其余学生为"冰糕"。游戏开始,"冰糕"在指定范围内运  相似文献   

17.
1.具有实效性从游戏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作为教者要有明确的目的,多方面考虑,注重游戏的实效性,哪怕是一个两分钟的小游戏,一旦背离目标也会造成负面作用。游戏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的一个手段,它还具有弥补主教材的枯燥无味、增加课的练习密度、复习和为下一次课做铺垫等作用,目标确定后就可以把游戏自如运用。例如在课的后部分进行一个球类游戏,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下一次课的球类学习却起到很好铺垫作用,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可达到前期准备,教者也可以通过此次练习简单的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的备课,组织教学。2.…  相似文献   

18.
<正>一、高空弹射(一)游戏目的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快速反应、移动和上肢的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二)游戏方法游戏者2人或者4人一组,双手握紧体操垫的边缘,将软排放在体操垫的上面,游戏  相似文献   

19.
穿时光隧道目标:提高学生爬行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场地:15米×15米平整场地一块。器材:体操垫若干块,塑料呼拉圈若干个。方法:游戏者分为若干组,游戏开始后,游戏者爬过体操垫,钻过塑料呼拉圈,以时间短、碰倒呼拉圈少的为胜。讨论:如参加游戏人数较多时,可让多余的人帮助扶圈,使游戏能顺利进行。蚕宝宝吐丝目标: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场地:10米×10米平整场地一块。器材:旧报纸或牛皮纸若干张。方法:学生分3~4组,每人将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抬头运球习惯,发展灵敏素质。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三、四个组,各组首尾相接站成半个球场大小的圆,面对圆心。 ●游戏开始:各组排头两名或三名学生在圆内各一手持球,一手拿粉笔头,听教师哨音在圆内任一点开始运球,每个学生力争在运球的同时在另一学生背部画一痕迹。游戏者既攻又守。背部出现痕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