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间,一些媒体之间发生了关于一篇评论的争议,这方面的争议,我一时说不清,干脆不说,我想说的是一些媒体对于其他媒体表达不同观点的反应. 对于一篇评论的观点和论证逻辑,有媒体提出商榷或批评,甚至针锋相对,这是正常的事情.就在人们期待通过更加深入的探讨明辨是非的时候,发表引发争议的评论的报社总编辑却通过微博表示对争议文章不予回应,并称“这样不好,背离了报纸不相互攻击的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人物》杂志发袁厉害一稿前,我有期待.我的前同事、《人物》杂志副主编林天宏早就在微博上惊呼,他编袁厉害一稿很过瘾,魏玲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实习生. 魏玲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泓教授的学生,我也是北大新院硕士毕业的,从徐泓老师那受教颇多.想学妹未出道即能获得前同事如此称许,稿子自当拜读为快. 未承想,看到这篇稿子时,微博上已是飙风四起,诟病如潮,"脸谱式写作"、"抒情式调查"、"审判式报道"、"预设立场"、"自以为占领道德高地并炫耀智力优越"等指责,可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一篇报道能引发如此多争议,在新闻业界并不常见.我把报道认真看了一遍,想得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慧不如痴     
我见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学历又高,拥有国外的硕士学位,他一度是我最看好的未来接班人选之一,但这件事始终无法如愿。他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表现杰出。但问题是刚熟悉一件事,他就开始想下一个职位,他的期待与要求,总是比主管快。基于人才培养,许多次我也按照他的意愿,提拔升迁。甚至我还一度自责,是不是我的反应慢了,以至于让一个有为的年轻人浪费了太多的  相似文献   

4.
岳小乔 《新闻传播》2010,(9):123-124
7月1日20时20分,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其新浪微博上回复了一个名叫“萨根”的网友:“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接着为了回应网友的质疑,方舟子连发了8条微博,举出相关证据,由此引发了一场唐骏“造假门”风波。此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纷纷跟进,唐骏“造假门”演变为一场社会诚信危机的大讨论。本文试图以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为理论模型,分析此次事件中微博传播的机制。并与传统媒体相对比,分析微博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自律解决微博传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月3日,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就郭瑶假冒高铁遇难者家属散布微博谣言提出“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的质问,引发传媒业界的各种猜测.其实,应该问“造谣者的伦理底线在哪里?”因为,按照这个逻辑,央视编导赵安被捕了,我们就可以提出“CCTV的法律底线在哪里?”逻辑上显然不通.没有微博之前,很多虚假信息已长期存在于网络中,谣言并非微博特有的现象.只是微博平台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点击即可转发,使得虚假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亦让人感觉数量多了,其实未必.比起微博传播谣言的能量,微博的纠错能力和自净化能力更为强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宜再犯过去的错误,一出现某种传播新技术,就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以“堵”为主,结果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6.
沈凤丽 《青年记者》2017,(21):85-86
从微博、微信到直播、短视频,再到内容分发平台,短短八年时间,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目前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一切都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挑战. 微博、微信发展概况 (一)微博:迎来“第二春” 微博从2009年诞生以来,经历了最初的荣耀、三年困顿后,2016年迎来一轮全面爆发机会,可以被称为“第二春”.  相似文献   

7.
即使新浪微博如愿上市,最后的局面也绝对没有在2009年最初发展和2010年进入佳绩时让人有那么高的期待,但新浪微博作为一个独立形态出现还是会在互联网行业占据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也算是领到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站票” 喊了很久要上市的新浪微博这次似乎真的能上市了。2月25日.新浪发布了2013年第4季度和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第4季度新浪微博收入首次突破7000万美金,  相似文献   

8.
从芦山地震后的微博信息构成来看,微博用户自觉地扮演起了不同的角色,正是这些角色的相互配合,完成了信息传播从无序向有序的发展过程,也实现了与地震有关的社会行动的发起。地震后微博的表现让我们看到自组织这样一种机制在社会化媒体中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让我们对社会化媒体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能力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儿子的自闭症,让他变成了微博上的“喜禾他爸”。他用嬉笑表达自己的悲伤,让众多网友“哭了笑”,“笑了哭”。生活给他黑色重创,他却给社带来苦中作乐的明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互联网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力量.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把部分和百姓有直接互动或者百姓期待有所互动的工作搬到“台前”,依托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双微”平台重新梳理和呈现,对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其社会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双微”新时代 微信和微博,并非是新生事物.早在2009年,国内微博的先驱——新浪微博就悄然诞生,虽然当时的功能非常单一,但对于习惯了“单向信息获取”的百姓来说,这种实现了基础互动功能的公共信息释放平台非常新鲜.一时间,新浪微博风头无人可敌,名人名企纷纷进入这一平台,首次开启了全民舆论的小高潮.后来出现了其他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的地位也始终不曾动摇.  相似文献   

11.
李畅 《新闻界》2012,(8):47-49,67
“三亚宰客门”微博事件引发舆论风暴,表明政府形象传播不可忽视“微力量”.本文以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与模式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微博著作权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微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微博陷著作权风波 今年情人节前,有网友一时兴起,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送给老婆的微小说.仅仅140个字,将过往恋爱的美好瞬间串起,写得情真意切.该网友将小说贴到微博上只是想让老婆看到,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在某报刊的情人节微小说专栏里.①  相似文献   

13.
韩丹 《东南传播》2011,(7):141-142
2010年被称为“微博年”,许多重大网络新闻事件都由微博首先发布,继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获取以及分享的平台,微博应用于新闻报道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微博新闻报道中至少有三点问题值得重视:“唯速主义”现象泛滥、“新闻碎片化”加剧、新闻真实性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记者究竟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又一个记者节来临的时候,这是我在心里想得最多的问题.实际上,今年9月底,这个问题就曾经在微博上的媒体人圈子里火过一阵子.在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观点的鲜明对立.一种观点认为,记者有着不同于大多数职业的特质,有人将这种特质总结为“良心职业”,还有人则更进一步,称之为“圣职”.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习惯于将记者与牧师、律师、医生、教师等职业归为一类,认为这些职业承担了较为特殊的使命,对于社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焦家奇 《青年记者》2016,(18):40-41
2015年11月6日,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化用歌曲《南山南》中的一句歌词,发布了一条微博“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官方微博.5个小时后,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回应:“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会记住这跨越南北的美丽.”此后,这一偶发性的官微互动引发了百所高校接力改编《南山南》的热潮.本文分析这类网络集群行为的诱因、过程及特点,并为如何进一步使用、管理这一模式,打造高校官微形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官员的粉丝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微博上说"现在不是权势而是粉丝时代",引发公众热议。全国很多地方的中共和政府官员陆续注册了自己的实名微博账号。可以期待,更多执政官员,学习、掌握最新网络通讯技术,进而关注、倾听民间声音,与平民社会平等、顺畅地交流。这应该是中共作为执政党,其群众路线的最新创造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微博语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围观”让网民有力量.这是2010年微博最“给力”的宣言.2010年,微博为公民的信息自由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成为普通人反抗“利益阶层”的武器,“宜黄自焚”、“局长香艳日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通过微博演变成一场场舆论风暴,利益集团被网民通过微博“围观”而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8.
微博正在改变传播方式 从2010年的舆论热点可以看出,除了传统媒体自主调查并披露引发的热点外,由网络引发的热点大部分起源于微博,或在微博上得到当事人的回应.2011年春节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更使"微博"一词成为2011年春节最主要的关键词,微博的力量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各路商家悄然打响微博营销之战.要想在微博营销之战中取得胜利,正确的策略是关键.本文从微博营销的内容及频率、结构、创新这三大方面入手,以“凡客诚品”旗下“VANCL粉丝团”为例,解读正确的微博营销策略,旨在为微博营销提供良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两项技术的新媒体日益引发公众的关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继博客、帖子之后网络热点事件的又一发源地,其中尤以微博的迅猛发展最引人关注。2010年,微博的席卷之势让所有人刮目相看,2011年,微博更以208.9%的增幅,创下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之最,以至于《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从来没有一个平台像微博一样,如此彻底地激起人们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热情。”①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也显示,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转向微博②。这种状况极大地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也使得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场的常态,由此引发的舆论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