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广告词拾趣朱胜龙万种报刊、万般风情。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将报刊推向优胜劣汰的竞争“沙场”。某些竞争的重心已经和正在从适应读者转向制造读者,创造市场,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公关武器”已经显露头角,不少报刊精心制作、创意盎然,颇具视觉冲击力和...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3.
2002年初,我调入台前县工商局从事机关通信员工作,每天收发报刊是我的一个主要“业务”。手里每天都“流通”大量的报刊,“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在分发报刊前总要先浏览阅读。伴随着那醉人心脾的墨香,阅报、赏报,关注报刊我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4.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大规模做宣传外,更使出浑身“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广告,有的承诺订报可中大奖,奖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惑力的奖项,无疑能让人怦然心动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已打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报刊长驱直入,给当地报刊市场带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当地的报刊了分得更多的“奶酪”,千方百计欲领市场的“制高点”,宁愿勒紧…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2)
“质量是报刊的生命!”无论是报刊工作者还是广大读者,对这句一言中的的话,听得熟而又熟并且早已达成了共识。这句话所说的“质量”,自然指的“高质量”而言。那么,报刊“高质量”的内涵是什么?答日:内美与外秀的和谐统一。内美,首先要求内容健康纯正。报刊所载的...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6,(1)
话说报刊市场一大“怪”文丁夫民谚云:“文化市场一大怪,内部报刊公开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然而,这个“大怪”隐伏着一种可怕的后果——导致报刊管理走向无序!国家对内部报刊管理有一系列明文规定,如新闻出版单位不得刊...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Z1)
“报刊之友”告读者报刊的生产过程是将人与机器、计算机设备以一种特有的方法结合起来,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这是一桩宏伟的事业.在中国的报刊之林中,《报刊之友》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报刊业需要她。《报刊之友》公开发行了,步入市场了,但贴近报刊,引导报刊,服务...  相似文献   

8.
创意图片漫笔郝新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刊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报刊竞争的焦点主要表现在提高报刊质量,改进版面,美化风格,增强报刊可读性上。前者关系到报刊的品味,后两项则分别是报刊的“门面”和招徕读者的手段。美术编辑在报刊行业是为文章、版...  相似文献   

9.
“无形的手”主宰有形的市场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作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报刊按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均衡分布、“衣食无虞”的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报刊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明显,具体表现为“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读者爱不释手、市场占有率高的畅销报刊,其刊期、(开本)页码都出现“扩容”的趋势,而且发行量越大,则刊期越短,(开本)页码越多;而那些读者面较窄、发行量维持在低水平线上的报刊,一般都是刊期较长、(开本)页…  相似文献   

10.
3月11日到14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率调研小组到上海,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等10家新闻出版机构进行了调研。12日晚,柳斌杰就报刊淘汰机制、民间资本介入出版物经营、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的独家采访。以下是柳斌杰谈话的主要内容。报刊结构将有较大调整现在要“生”一个报刊很难,要“死”一个报刊也很难。新闻出版总署准备推出报刊淘汰机制,使得报刊有“生”有“死”。这里具体问题其实有两个:第一是调整结构的问题。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时评的发展势头相当蓬勃,几乎无一家报刊没有时评。但是“近年蓬勃”并不说明它就是新东西,时评作为一种章样式,实属“久已有之”,通常关于时评的解释为“报刊上评论时事的章”,这说明其存在大体与报刊同时,当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面对即将到来的“入世”挑战,报刊竞争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时代,在新闻出版署实行的“社刊工程”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社办报刊以利好的“个股走势”,在报刊界异军突起,有越来越多的社办期刊从编辑本位转向市场本位,凸现卖点,营造亮点,千方百计地吸引读的注意力,深化服务内涵,使读在买卖有价报刊的同时,还能“买到”无价的良好信誉,优质服务、品牌时尚等,从中享受到超值服务,从而培育出一个生生不已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报刊编辑作为媒介信息“过滤”的“把关人”,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报刊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场选择中的命运。近年来报刊竞争激烈,一些报刊编辑滋生了浮躁情绪,丢掉了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着扩大报刊影响,争取读和增加效益,或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或重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舍不得下功夫,认真把好政策关、审读关、字关,致使疏漏差错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15.
沙全一 《今传媒》2006,(7X):35-35
退休后,受聘于宁夏新闻出版局,做报刊审读员。有人说,这是“发挥余热”。5年来的审读时间,深觉未敢苟同此话是应当的。所谓“发挥余热”,即无需刻意努力,只消将剩余的积淀或热能释放一些,即可应付裕如。其实,审读报刊,远非如此易行。仅就报刊所涵、所涉,就迫使你必须“从头学起”。所以说,做报刊审读员,不啻再就业般地需要重新学习、再度修养和共达完美。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署石宗源署长谈“中国期刊方阵”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辑学报》2001,13(2):88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我理解就是要在期刊出版中实施“精品战略”,创出一批品牌期刊,使之成为中国期刊的“中坚”,并以此带动整个期刊出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报刊业的集中治理整顿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近年来2次集中治理整顿,减少了报刊总量,调整了报刊结构,治理了报刊散滥,提高了报刊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整顿,使许多报刊的总编、主编以及从业人员政治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大为增强。这是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 河北日报社近日成立了系列报刊审读办公室,并制定了《系列报刊审读规程》。 近年来,河北日报社系列报刊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形成了九报三刊一网站的集团化报业格局。针对一些系列报刊在办报上出现的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为更好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使系列报刊健康发展,河北日报社社委会决定成立系列报刊审读办公室。审读办公室运行以来,有效杜绝了系列报刊各类导向性问题的发生,各方反映效果良好。 河北日报成立系列报刊审读办公室@贾岳  相似文献   

18.
蒋建国 《新闻记者》2023,(7):89-100
后五四时期,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学生数量有着显著增长,官方对儿童阅报教育的推动,以及对中小学读报活动的推广,使报刊在学校的普及程度大为提高,学生成为报刊读者的重要群体。报刊作为“知识纸”、“思想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重要影响,而时局的变动,使学生对报刊传媒更为关注,他们对时政新闻的阅读与感知,有着复杂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与思想历程,也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9.
一桩不可忽略的小事张赫玲我们的报刊在稿件安排停当后,是否应该给作者寄用稿通知单,让他在看到报刊以前,先来个“早知道”?报刊出版后是否应该立即给作者寄样报样刊,满足其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这是报刊编者充分尊重作者的表现,利于在编...  相似文献   

20.
江山 《电子出版》2000,(8):48-48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将蓬勃发展,电子报刊将乘着互联网这列“快车”迅速向我们走来。它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今在纸上印刷的报刊,成为报刊业的主流。 之所以说电子报刊能成为今后报刊业的主流,是因为它有纸印报刊所没有的优长,同未来的信息时代更加吻合。 电子报刊比纸印报刊的容量大得多。纸印报刊有篇幅的限制,其容量是有限的,一份中等规模的报纸,充其量也只能容纳几万汉字,中等杂志也只能容纳十几万汉字,而电子报刊容量要大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容量大,电子报刊的报导范围更广,报导深度也更深。例如它可以为某一个焦点新闻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