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过电影《林则徐》的人,大概都记得,影片中有个当朝一品的权臣穆彰阿,此人贪图广东海关的贿赂,与林则徐为敌,使林的禁烟归于失败,林本人被发配新疆,影片中的表演固然不是信史,但清官档案中关于一件贪污大案的记载却实实在在地揭露了这个穆彰阿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2.
《海国图志》的编著者只有魏源一人,但林则徐对该书的编著功不可没。《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之嘱而编著,《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基础上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对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林则徐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历史背景作了简要介绍,并详细探讨了该翻译活动对外交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天,正读初三的外甥女突然让我教她写新闻。原来,她刚学到语文第五册“新闻单元”,老师布置写一则消息。接到这个任务,我颇为踌躇。本人尽管新闻学院毕业,并已在一家省报工作两年,但仍认为自己的新闻写得不好。怕万一讲不好,或者和课本上的不一样,岂不误己子弟。于是,我决定还是先看看课本再说。然而,看后却让我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尽管课本中有关新闻的讲述大部分都比较准确,但我觉得尚有一些讲述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冯杰智 《大观周刊》2012,(49):305-305
本人从教生物学科多年.发现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远远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老师必须从现在开始面对现实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下面就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31日,殷雪梅老师为了拯救身后的学生,张开双臂,用身躯阻挡着卤莽而来的小轿车……4月5日凌晨,殷老师英灵飘然逝去。殷老师用她脆弱的身躯,挽救了6名小学生的生命,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可奇迹没有再次降临在殷雪梅老师的身上。4月5日的太阳.便是殷雪梅老师幸福而忠厚的笑容。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在黑板上写满了一个个“活”字。活。在生命遇到抉择的一刹那问,殷雪梅老师抛弃了哪怕间隙的思索,把“活”留给了她的学生。殷雪梅老师走了.可她用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相似文献   

7.
宁树藩老师有关林则徐翻译“澳门新闻纸”的文章(载本刊总第50辑),在我国新闻史上澄清了一些问题,读了很受启发。但我还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并将补充一些资料。 (一) 林则徐到广东去,的确并没有去创办报纸的主观愿望。他的“饬人译报”,起意也的确只是“刺探西事”,以便办中外交涉时能知己知彼。而且当时清皇朝的体制中,除了那份特许抄录宫门钞之类的《京报》外,是不允任何人擅办什么新闻纸的。虽然,那时广州已经出现了英文《广州纪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真实的、有时代气息的新闻报道?在采访中善于捕捉和追踪,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可以说是重要的一环。我采写的通讯《敢于攀登的小姑娘》就是抓住线索,追踪采访,坚持冲破人为障碍,而获得成功的。1986年3月,我去钢铁技校采访攀登青年峰“三连冠”的女青年朱金花时,她的班主任老师介绍的情况出乎意料,说朱金花的“三连冠”是假的。当时我有点泄气,又一想,耳闻不如眼见,还是见见本人再说。我再三要求见见本人,那位老师  相似文献   

9.
张万金 《新闻世界》2006,(12):39-40
苏蓉是一个苦命女孩:6岁那年,母亲死了;高考前夕,父亲撒手人寰。但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即将辍学之时,她意外地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赞助,得以完成学业。大学毕业那年,苏蓉才意外地知道,那个默默资助了她四年的企业家原来就是她的高中班主任。而此时,教师已经病入膏盲。她感动于老师的善良,深深地爱上了老师,但老师拒绝了,并且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为她觅得了一份良缘……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天地》2011,(8):34-35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相似文献   

11.
早年读林则徐,记忆中留下两个场景,历久而不灭:虎门码头,林则徐一声令下,无数熟石灰块纷 纷投入销烟池,池内“顷刻便如汤 沸,不爨自燃”,万众欢声雷动, 洋夷失色,林则徐神色坚毅……,; 西去路上,满目荒凉,林则徐青衣 小帽,面色沉郁,坐在马车上,在 漫天大雪中颠簸蚁行……。一个壮 怀难酬、蒙冤远流的悲剧英雄形 象,就这样牢牢地定格在了如我一 样的亿万中国人心里。 林则徐发配伊犁后,情况怎 样?再往后的遭遇又如何?就没有多 少人知道了。我对林公深为钦敬, 总想知道这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 儿,于年暮途穷之时,心境究竟如 何,遂四处搜读他的传记、年谱及 有关档案、笔记。殊不料,东西 读多了,对他本人的印象却于不觉 中起了变化。于是恍然憬悟:台前 的悲剧英雄是他的一个侧面,幕后 的落难臣子是他的另一个侧面,两 相汇合,才是真实的林公其人。  相似文献   

12.
望子成龙     
她是位有文化的女人,丈夫也是知识分子.两人都毕业于正规大学。她相信,他们的儿子也会不同凡响。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第一个到达。她想,儿子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如果要表扬学生.第一个提到的肯定是儿子的名字。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2月2日下午,从翻译家协会开会回家刚踏进门,就接到复旦朱静女士电话说林老师去世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听错了,说在半小时前,我们在翻译家协会还谈起她,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但林老师的确离我们去了。我并不是林老师的学生,也不是她的同事,又没有在一个单位里工作过,但自从30年前有机会认识她至今,一直得到她的教诲、关怀、帮助和鼓励。我怎能不感到意外和悲痛! 我是30多年前因翻译《世界史》认识林老师的。当时,我是华东师大法语翻译组组长,林老师好像是从科大被借到上海人民出版社负责审阅我们译稿的。她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妇女,热情,精力充沛,说话带有感情而无做作,工作干练而有头绪,而且很亲切。那时,她大约50出头,我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分配到上海。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30出头的人参加翻译,算是年轻的。我印象很深,林老师对比她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科研人员反映,某些报纸在报道她的科研成果时严重夸大和失实,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纷纷议论,影响我国和她本人的声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严肃地指出,报道严重失实,又不给本人看,“这是政治上极不负责任,职业上不讲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赵文良 《历史档案》1998,(2):133-13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十九世纪中国与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近年来出版了大量有关林则徐的学术论著,也有许多与林则徐研究的相关史料。为了推动对林则徐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拟出版《林则徐全集》,包括奏稿、公续、日记、文抄、诗抄、信和等,其中奏稿部分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负责,提供馆藏的林则徐奏折。参加编辑者在选材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档案,基本摸清了馆藏林则徐奉折档案的有关情况,现就馆藏林则徐奏折档案史料作一简介。林则徐奏折档案史料此前已编辑成…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在林禁烟运动以后,他更被看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范文澜先生更把他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这种主流论述之下,仍然有一些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看待林则徐。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属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所提出的"两个林则徐"的观点了,文章试图通过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研究和史料,对蒋先生的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赖晨 《档案天地》2012,(2):17-18
陈宝琛说过,福建近百年来,最著名的官员要算林则徐和沈葆桢。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父兼岳父,沈葆桢是林则徐的道德继承人。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新疆资料全编》虽然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两年多了,但其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价值,以及问世后良好的社会效益,仍然值得评介。流放新疆,在林则徐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继虎门销烟之后,又在新疆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  相似文献   

19.
朱波  仲毅 《新闻天地》2011,(8):36-36
走进林鸿汉在中央路观音里小区的住宅.迎面客厅里放着一个醒目的小黑板。林鸿汉呵呵笑着说:虽然退休了。可是一天都没闲着.就喜欢带学生和教书。林鸿汉的一个身份是南京金陵石化烷基苯厂中学的前任校长.擅长教学的林鸿汉,桃李满天下.仅江苏省就有50多名厅级干部是他的学生:而林鸿汉的第二个身份,则多少令人有些咋舌:他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直系第六代长房长孙,林鸿汉还告诉记者:林则徐后代长房这一支子孙.悉数隐居在南京。  相似文献   

20.
祝长征 《大观周刊》2012,(20):268-268
本人参加了湖北省物理阅卷工作,感到非常痛心和难受,谈点体会,希望老师和考生引以为戒。以2009年第25题为例:该题满分18分,难度较小,全省平均分6.4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