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 《科学启蒙》2022,(Z1):2-5
<正>2021年11月12日,彗星67P搭载着两名神秘客人飞掠地球,离地球最近时仅相隔约6300万千米。神秘客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2004年3月2日,菲莱登陆器(简称“菲莱”)和它的搭档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简称“罗塞塔”)携手飞往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这颗彗星又称67P,“67”代表它在已登记的周期彗星名单中的编号,“P”代表确认回归1次以上的短周期(轨道周期小于200年)彗星。众所周知的哈雷彗星被称为1P。菲莱和罗塞塔用了十多年,三次借助地球引力,一次借助火星引力,绕太阳5圈,航行了64亿千米,才得以“追星”成功。菲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表面的太空飞行器。  相似文献   

2.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3.
走近彗星     
彗星向来让人类着迷.几个世纪前吸引人的,是它们划过天际时的发光尾巴;如今更令人着迷的则是彗星给地球带来生命的“种子”这一可能性. 最著名的彗星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肯定不会再像我们的先辈们那样,把彗星看作是不吉祥的“扫帚星”了.如果有人问你最熟悉哪颗彗星,想必你会脱口而出:“哈雷”彗星.这颗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5年首先测定其运行轨道,并准确预言它将于1758年回归的彗星,确实曾引起地球人极大的兴趣;在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也使千千万万的地球人相信,彗星只是宇宙中按照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与祸、福没有关系.“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你肯定没看到,不过没关系,2061年它再次光临时,你肯定能见到它.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15日,历时7年、飞越了48亿公里的“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成功着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的速度达到了空前的每小时4.6万公里,比子弹的速度还快10倍,这使得它就像一颗红色的火球划过夜空。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它最后仅以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触地,在地面反弹了3次后便稳稳地停了下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本,并将它们成功地带回地球。彗星探测一直是人类了解太阳系、行星和生命起源的重要途径。由于技术限制,科学家直到最近几年才获得了彗星构成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7月的“深度撞击”,…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22日16时(北京时间),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的22颗彗核对木星的撞击全部结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观测到如此壮观和详实的天文事件,它表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天体撞击行星的预报规律。同一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消息,认为这次观测“对于今后研究小行星、彗星撞击地球的危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事件本身对于生活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的人类有着发人深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潭生 《初中生必读》2010,(12):35-36
美丽灿烂的天空,千千万万颗星球,都循规蹈矩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唯独彗星就像一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不仅来去变幻莫测,而且它的形状也特别怪异。它像一颗妖星,“披头散发”地向太空横扫而去。一些别有用心的占星家,曾大肆宣扬彗星会给人带来灾难。后来哈雷博士借助科学揭开了它的面纱,才使我们了解到这是宇宙的自然现象,彗星不会对地球人类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然而“彗星蛋”的出现却为科学家留下一个难解的疑案。  相似文献   

7.
1996~1997年的天空成为重大天象的竟演舞台,当百武彗星丽影尚未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海尔——波普彗星却已登台亮相了,由于它亮度极大,被冠以“世纪彗星”之美名。而此时此刻,日全食业已在候场了。1997年3月9日,在我国北部边陲的漠河地区,将发生中国本世纪内最后一次日全食,与此同时,“世纪彗星”海尔——波普彗星将与日全食同现,这将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天象,历史上也只有三次这种记录。为了能观测这一天象奇观,中国天文学会和中国天文普及工作委员会组织境内外的专业及业余观测者赴漠河实地观测。消息传来,各路天文好手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准备这次观测活动。由于观测的最佳地点在漠河,天气严寒,平均气温在零下20℃以下,这给观测带来极大的不便,观测中能出现什么情况谁也  相似文献   

8.
《红领巾》2005,(10)
这就是“哈雷彗星”。因为彗星的尾巴长,像扫把,我国古代又叫它“扫帚星”(sào zhou xīn),认为它的出现是不祥之兆(bùxián zhīzhào)。在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人们认为彗星是“妖星”,说它是人类的罪恶(zuìè)升上天后形成的。1682年的一个晴朗的夜晚,一颗星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出现在天空中。人们被吓呆了,不少人认为世界末日到了。可是,一位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却决心揭开这颗星星的秘密。他发现这颗星星每隔76年都会出现一次,他还预言(yùyán)了它下一次出现的时间。后来,他的预言果然应验(yìnyàn)了。为了纪念他,大家就叫这颗星…  相似文献   

9.
撞击彗星     
“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2005年1月13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7月3日发射一颗撞击舱。如果顺利的话,这颗重约370千克的“巨型炮弹”将于7月4日猛烈撞击“腾佩尔一号”彗星。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它自身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划,“深为什么要“深度撞击”彗星按照预定计划,“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的撞击舱被释放出去以后,将在直径…  相似文献   

10.
美国航天局于太平洋时间2005年1月12日,将价值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经过4.31亿千米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体积与电冰箱差不多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并且在彗星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大坑,这次撞击实验的难度就如同这个项目的经理——克·格兰米尔所言:“好比往飞速运动的针上穿线.”  相似文献   

11.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18日,名为“深入撞击”(D eep Im pact)的探测器到达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为发射作最后的准备。按照美国航天航空局(N A SA)的计划,“深入撞击”探测器这次的使命是携带重达400千克的铜球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1.“坦普尔1号”彗星1867年4月3日,法国天文学家坦普尔在法国马赛寻找彗星时发现了它。坦普尔描述说:这颗彗星很大,直径有4 ̄5个弧分。后来计算显示,这颗彗星当时距离地球0.71个天文单位,距离太阳1.64个天文单位。同年5月,德国莱比锡的布鲁思证实了这颗彗星的存在,于是,这颗彗星被承认,并命名为“坦普尔…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深度撞击号”飞船顺利升空。2005年7月4日,撞击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成功。从此,人类近距离探测彗星的科学活动全面展开。2004年,欧洲的“罗塞塔”飞船接受了一个光荣任务,它将专程飞向一颗叫“67P楚留莫夫—杰拉希门科”的彗星,要花费近十年时间才能到达。科  相似文献   

14.
恶作剧     
题记: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不清楚,但好好的活下去不需要什么理性的原因。“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人类不可能犯罪的秘室杀人案。这只是凶手的陷阱!凶手一而再再而三地‘袭击’贝儿,从‘失火’到‘落砖头’,无一不是简单而单纯的杀人手法,这些与最后一次精密的计划太不相符了!因为,这是掩盖一切的障眼法。其实,这一切都很简单。杀害贝儿的真正凶手,就是……”  相似文献   

15.
“深度撞击”撞击器“击中”目标2005年7月4日,北京时间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成功“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整个程序花了3.7秒.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4日撞击彗星之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千米的漫长太空之旅,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l号“亲密接触”的激动时刻.为什么选择坦普尔1号?“坦普尔1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它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1号”是因为: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7月4日,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将用一个铜质锥体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迄今为止人类观测的彗星约有1700多颗,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哈雷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计算1682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的轨道,发现这颗彗星与天文资料记载中曾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有着相似的轨道。他通过反复的计算,认为这颗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并预言它在1758  相似文献   

18.
人类首次派出的捕获彗星尘埃物质的使者———美国“星尘”(Stardust)号探测飞船,在完成了预定的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及拍照和取样任务后,目前正携带着尘埃样品,一路风尘仆仆,向着地球方向疾驶而来。在经历了7年数十亿公里的漫长星际旅行后,它将于2006年1月15日前后返回地球家园,并给人类带回珍贵的宇宙原始星云物质作为献礼,这无疑将使人类对宇宙自然界的认识和了解又大大向前拓展了一步。人们有理由深深感谢这位不辞辛苦的星际使者,热情期盼着“星尘”号回家!目标:彗星尘埃粒子有关太阳系的起源问题目前仍是天文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尽管存…  相似文献   

19.
“片追”是“片面追学升学率”的简称,这已是教育界的口头语,而究竟什么是“片追”,什么不属“片追”,我国教育界的“片追”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特别是如何治理……这一串十分重要而具体的问题,能科学回答的人恐不多.  相似文献   

20.
瘟疫来袭?     
也许是“末世情结”太重,或是“居安思危”,人们总是对“人类的毁灭”这一话题津津乐道。这不,在好莱坞电影中,太阳大爆发、彗星撞地球、外星人入侵等桥段,把地球和人类虐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