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汤斌(1627-1681),字孔伯,号荆砚,又号潜庵,河南睢县人。官礼部尚书,是清初理学名臣,深得康熙信任。汤斌青年时曾拜当时的理学名家孙奇逢为师。孙奇逢之学,以陆王为宗,但汤斌并没有完全师承陆王,同时还兼宗程朱,认为程朱理学是“吾儒正宗”,并在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进行传播,使他获得了清初理学名臣的头衔。他不仅取得了康熙的信任,雍正还把他的牌位搬进贤良祠,道光三年(1823)又从祀孔子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那么,在清初众多的理学大臣中,是否因汤斌的理学思想造诣更深,而使他获得如此殊荣呢?本文试从其思想渊源与居官实践两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汤斌是清代商丘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其学术思想虽根源于阳明心学,但"不厚程朱,不薄陆王",试图调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使二者融为一体。在理道观上主张从日常生活中随时体察天理,使"理"、"道"褪掉了玄妙的成分。在宇宙本体论上,坚持气本论,不但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天人关系上,坚持"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观,强调知人事即知天事。在"经"与"道"的关系问题上,明确提出"道"不离"经"、"经"不离"道"的"经道合一"说。在认识论上,提出"顿渐合一、顿因于渐"、"慎独居敬,刻意内省"的方法论和"知行统一,重在实行"的知行观。  相似文献   

3.
汤斌是清初的经济名臣与理学大儒,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刚正。政治上,能够选贤任能,兴利除弊;学术上,力行实践,摒除门户之见;生活上,艰苦自持,严律家人。故而成为清初著名的廉吏、理学家、史学家,才兼三长,著述等身。  相似文献   

4.
汤斌是清初的名臣大儒,他以诗文受知于康熙,其"彬彬典雅"的诗文可谓盛世元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亦成为康熙"右文之治"的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汤斌严禁淫词小说、杜绝赛会演戏等措施,不仅扭转了吴地奢靡风俗,而且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坛走向。  相似文献   

5.
6.
从宋明理学到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前近代学术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宋明时期的儒学以“尊德性”为第一要义,从而儒学传统中的“见闻之知”只能屈居第二.及至明代后期心学逐渐流于空疏,而儒学传统中智识主义这股潜流却日渐显明,从清初的考据学发展到乾嘉学派,得以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7.
身处“康乾盛世”的全祖望在经史研究、文献整理、诗文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不惧文字之祸,博采乡邦文献为明季忠烈之士树碑立传,表彰他们的忠义行为,同时鞭挞一些丧节之士丑恶行为,表现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保存文献、弘扬民族气节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夕,我有幸读到戈宝权先生的《苏联文学讲话》,从此,它便成为我接受这一革命文学的启蒙者。解放初期,我译布拉果依的《普希金》小册子时,又借鉴过他与罗果夫主编的《普希金文集》。当时我在北大才念过两年俄语,约在1954年间,我在北大听过他关于俄苏文学的讲话。这是我首次亲睹他的风采。只是当时在大教室内,学生听众很多,没有可能同他谈话。50年代末他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一度担任苏联文学研究组组长,成了我的直接领导,虽然他很快又去担任东欧文学组组长,但同他毕竟有很多接触机会。迄今为止,我同他认识并接受他…  相似文献   

9.
《教师》2019,(32)
孙诒让是晚清时期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涉猎广泛,在经子学、文字学、地方志研究、教育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被称为儒学大师、晚清经学后殿三百年绝等双等。对经子学的研究,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对金文、甲骨文的研究,著有《商周金识拾遗》《契文举例》;对地方文献的整理,编有《温州经籍志》等。另外在教育上,孙诒让提出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等思想,对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炯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学者、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三个领域融合、创新,并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独树一帜。作为跨世纪并跨越新旧社会的文学家,他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立场。新时期20年,他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评论,后又重返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他的学术视野宽阔,一直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从事文学研究和批评,注意从审美和历史的视角去研究文学。他不仅写了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还写了许多综合性的述评,积极充当作家与读者的桥梁,而且不断结合新的文艺实践,参与探索文艺在历史发展中的特征与规律,为当代文学史家提供重要的参照。在文学史的编写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努力吸取百年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把文学史研究奠定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汤斌是商丘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廉吏和理学大师,一生“学术师洙泗,政事慕唐虞”。其哲学思想“笃守程朱,亦不簿王守仁”,“折衷于程朱和陆王两派之间而近于陆王”,在中原和我国文化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述张斌词和词类理论、语句分析理论、符号与信息理论、语法学方法论、汉语语法特点观、节律观等汉语语法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唐鉴是清代后期著名的理学家。他为学独宗程朱,对陆王学派、汉学和文章之学均表示出轻视的态度。他虽固守程朱道统,却又提倡“守道救时”,有一定的经世主张。他的这种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也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家学渊源。唐鉴的学术思想对当时或后世学术及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诗作家,唐顺之与心学人物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在心学思潮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在哲学上,唐顺之提出了“天机说”,在为学宗旨上主张“欲根洗尽”的同时,又强调“天机自然”。在学上,唐顺之则提出“本色论”,要求诗创作表现建立在作家自然本性基础之上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唐鉴是清代后期有名的理学家。他学宗朱子,严斥心宗,门户之见极深。然于社会出现“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时,于义理之中发现经济之学,倡导“守道救时”,表现出一定的经世倾向。他的这种学术思想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也深受湖湘学风和家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产生重大的变革,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监察体制中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整,是到唐代才完成的,唐代御史机构完整统一,所属有台、殿、察三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其次,监察体制中言谏监察系统获进一步发展,有专门的言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加,权力增大,除了言事谏诤权的行使外,封驳诏书权的健全,加强了宰相间的相互制约和对皇帝决策的监督,其三,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和崇重,其四,监察官吏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为以往历代所不及,唐代监察体制的这些变革,进一步摆脱了门阀士族的羁绊,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使中国封建监察体制趋于合理,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汉唐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秦汉到隋唐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体制经历了从建立、巩固到瓦解、重建的第一个循环。后世每以汉推并称 ,实则两朝的历史进程既有惊人的相似 ,又有内在的连续 ,更有显著的差异。其断续异同之间 ,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汤斌是清代勤政爱民、刚正廉洁的名臣。他兴利除弊,为民造福;同时毁淫祠,兴社学,挽颓风,厚习俗,民风为之一变。他选择任能,大力整治吏风。他严于律己,自奉俭约。他的学问人品为同代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乔知之,以文辞名世。他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颇具风貌,能自拔流俗。本文把乔知之现存的诗歌分为女性题材、边塞题材和咏物题材三类分别探讨,指出其上承汉魏乐府古诗,典丽雅正,富含寄托的特点,认为在当时的文坛环境下,乔知之响应了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过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制度风气开明的封建王朝,其中仍有一些诗人因诬陷馋毁、思想言论激进、诗文创作不合时宜、政治斗争失利等原因负罪,从而导致了他们人生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