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西诗画论之文化基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比较了中西诗画论的异同,认为中国诗画论的主导倾向是诗画同源论,西方诗画论的主导倾向是诗画异质论;本从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方法、中西各自的诗画传统、中西诗画论产生的化背景等三个方面,说明了其成因;总结了中西诗画论各自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2.
思维的逻辑构成哲学。哲学由相互联系的如下分支内容组成:活动论、观察论、本体论、意识论、主体论、观念论、语言论、化论等。  相似文献   

3.
本体是哲学的核心范畴,确立本体观念是哲学的最高目标。“道”是庄子哲学所确立起来的本体观念。本体意义的二重性透露出庄子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矛盾——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的矛盾。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与出路、人类自身的超越本性与人类当下的生存问题表明:在哲学上实现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的可能性选择是建构生存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07-108
在实证科学与人文哲学日益分离的今天,特别是在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以来,对语词的研究成为哲学与语言学两大领域的焦点,而对语词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又指向了意义。纵观目前为止的意义理论,不外乎指称论、行为论、使用论、观念论等几种。前三种因其显而易见的缺陷,在本文中只是简要略过,而观念论则是谈论的重点。拟站在观念论基础上对语词意义理论进行经验主义再解读,以期获得观念论的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理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视野向我们展开了新的知识观和思维方式。20世纪被实证论垄断的知识观逐渐被建构论所动摇,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发生了改变,思维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切无法不触及教育科学领域。后现代教育观注重人类心灵成长的内在价值,反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观念。课程领域也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鲁纳的思维理论探析--兼谈其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纳对于思维的研究是富有成果的,从他的思维理论逐渐推导、升华出他的学习论和教学论的。他的思维理论具体归纳为思维过程论、思维发展论、直觉思维论、思维动力论这四个方面,布鲁纳的思维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7.
意义是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西方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形成了意义的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和使用论,这些意义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近年来的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四化”现象,即思维定式化、写法模式化、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这是因为作文教育观念僵化陈旧、唯工具论突出、教师素质不高以及强调“文道统一”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大胆革新,改变教育观念,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9.
圣彼得堡悖论是关于不确定性和无穷决策问题中令人头痛的一个。虽然效用递减论、风险厌恶论、效用上限论和结果上限论都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消解这一悖论的有益尝试,但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最终解决问题。圣彼得堡悖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思维系统自身的矛盾性和不完善性,要求我们在决策理论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建立起理论模型既源于实践又不同于实践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胡琴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90-191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语言学家的主要研究课题。针对意义概念的理论基础,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和行为论先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有其合理性及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周易》象数思维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古代文学思想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等思想构成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而“言意之辨”、“意境说”等文学思想都和《周易》象数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理论视角来看,教材承载着建构学科观念、培养思维技能、增进意义建构、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着眼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秉持核心素养分析观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即以物理观念分析观、科学思维分析观、科学探究分析观、科学态度分析观,分别理解教材内容的物理观念体系、问题解决过程、真实问题情境与对话方式以及科学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成分。  相似文献   

13.
引入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主体间性概念和理论,通过应用这种哲学思想对我国以往的教育方针进行回顾和探讨,并应用主体间性思想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目的性进行解读,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对立关系哲学层面的超越可能性,探讨了这种带有总体目的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方针指导下教育意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教学思维既有师生的个体思维,也有群体思维。由群体思维融合生成的教学思维场,对个体思维又具有疏引和规训作用。从本体论和主体论的视阈来看,教学思维场具有独特的主客观双层结构,包括制度与文化要素的主观结构和主体群、时空维、问题域、逻辑链及意识流要素的客观结构。根据教学思维场的特殊结构,沿着强化行为心理、完善体制机制、依托教学组织、利用课堂时空、坚持问题导向、运用逻辑工具和训练思维意识的建构思路,运用问题设疑、对话交流、场域共振、拓展训练、自我反思和及时评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思维场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具的禀赋,也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本文就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本质、特点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提倡思维创新的今天,研究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理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I present some ideas,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o young children's drawing, related to the developing discourse on young children's thinking and meaning making. I ques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and conception and the nature of representation, challenging traditional ideas around stage theory and shifting the focus from the drawings themselves to the process of drawing, and thus to the children's own purposes. I analyse examples of my observations (made in naturalistic settings within a nursery classroom) to reveal the range of representational purposes and meaning in children's drawing activity. My analysis shows that, rather than being developmentally determined, the way children configure their drawings is purposeful; children can recognise the power of drawing to represent, and that they themselves can be in control of this. I explore aspects of the process,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and talk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drawing in its specific contexts. I show how children's drawing activity is illuminated by the way in which it occurs and the other activities linked to it, presenting drawing as part of children's broader, intentional, meaning‐making activity. As an aspect of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ve practices through which children's thinking develops, representation is a constructive, self‐directed, intentional process of thinking in action, through which children bring shape and order to their experience, rather than a developing ability to make visual reference to objects in the world. I suggest that in playing with the process, children are actively defining reality rather than passively reflecting a given reality.  相似文献   

18.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独特性,他特别强调创作主体、主观精神,这是他标新立异之处,也是他受人批判之处。他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方面,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提出了"感性机能"和"形象思维"等概念。针对当时机械唯物主义、客观主义等的流行,其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特殊意义,同时,其特殊意义还表现在一种追求标新立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文章在对隐喻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粥粥"一词的本义作为研究词义引申的切入点,从隐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各词义的演变过程和引申方法,深入地探讨"粥粥"词义的演变历程,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隐喻在词义延伸中所起的辐射作用,并运用隐喻思维模式认识词的多义性、理解词义的引申过程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郁离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思想性。作品充分反映了刘基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经历元末社会“天崩地解”的剧烈动荡,深深地理解和同情人民的境遇,因此他作品中的民本思想是其思想最具光彩的精华。《郁离子》的寓言就像一面镜子,至今仍有其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文章通过对《郁离子》中寓言的分析,就其思想性进行社会价值方面的有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