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十八大"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任务提出,江苏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进入迅速发展的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其典型的行业特色为其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制约了其发展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探讨行业特色高校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同时,如何充分利用行业特色高校优势资源开展非学历培训工作,发挥高等院校在非学历培训中的引领和师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由成人学历教育和成人非学历教育构成。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生源下降问题是建邺社区发展学院个案研究的动因。研究启示我们,开辟新的生源渠道,提高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是高校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协调和同步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分析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困惑及影响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在认识上、机制上和切入点上改革和创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成人高校学历教育的生源逐步萎缩,非学历教育成为成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形势,重点分析非学历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并从学校运行机制创新、培训项目拓展、教育教学改革、培训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出符合高校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非学历教育是与学历教育相对应又相得益彰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非学历教育为我国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性人才,满足了很多无法接受学历教育的群体的广泛学习要求,使其可以在其需要之时就能得到相应教育。而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有着许多其他办学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经验。因此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更应重新更好地认识和重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在发展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重任。努力促进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开拓办学求发展王洪良上海电大坚持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创造了在高校众多、人才济济的现代化大城市开拓发展电大事业的经验,发挥了电大大面积培养人才和大规模提高市民素质的开放与远距离教育的办学...  相似文献   

7.
李勇 《成人教育》2006,(6):57-57
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长期以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学历教育,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规模逐渐缩小,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日趋激烈,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因此,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发展之路,努力开创高校成人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论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我国学历教育发展得比较完善,但非学历教育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比较缓慢。随着社会对非学历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已成为必然之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双向沟通既适应了求学者的需要,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接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全民学习时代的来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国家和社会赋予了广播电视大学新的责任与使命。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接轨项目是广播电视大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调整之一。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在论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以教学计划为载体,按照"单向转化向双向接轨过渡"的思路,分三个方面进行接轨研究,即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沟通,在职业指向性较强的专业中引入证书课程;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沟通,非学历教育成果按照一定规则转化为电大学历教育学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向沟通,实现"考试即拿证,证书代成绩"。  相似文献   

10.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走向融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非学历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探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接轨和融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从专业设计和学分管理的角度入手,选择小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试点,通过设计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探索同时适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生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在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重视建设优质适用的教学资源,应通过尝试建立校内“学分银行”实现学历与非学历学分的转换,并通过试点经验促进相关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我们广播电视大学,近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稳定学历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路子,使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关于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实用技术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区各级电大,比较习惯于学历教育,虽然已经搞了一些非学历教育,但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非学历教育是同现实联系极为密切的教育形式,是成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全区电大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一致努力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路子,把非学历教育摆在学校任务的突出位置认真抓好。电大校  相似文献   

12.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普遍需求下,高校非学历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而传统的学历教育理念和模式已不能满足非学历教育的要求。E-Learning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得学员不受时空等约束,而且为高校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成为了一种双赢的学习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E-Learning的高校非学历教育的优势。同时以清华大学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的非学历教育的成功案例来说明基于E-Learning的非学历教育取得的优异成绩,以期为有条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高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为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总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努力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做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怎样认识、如何做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呢?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任务早在《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中就明确  相似文献   

14.
张超 《文教资料》2009,(27):146-147
目前我国高教自考学历教育发展比较充分,非学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影响了高教自考发展趋势,高教自考应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方向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对我国高教自考具有重要意义,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清醒认识、沉着应对、抓住机遇、适应发展,我国才能开创非学历证书考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远距离教育形式的成人高校在办学规模方面处于优势,面授形式的成人高校非学历教育占主导地位,总体看,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非学历教育教师,除应该拥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外,还应该有一个国家认可的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创建“双师型”的非学历教育教师队伍,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是改变非学历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应从制度上入手,创造条件让非学历教育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及培训,这样才能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创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结合的办学模式是电大发展积极探索的一条路子。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开设非学历性技术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项目;按照人才培养制度的要求,在学历教育中融进职业规划的内容,落实实训环节;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优势,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结合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以"高校成人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利用Bicomb和SPSS19.0等软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绘制了高校成人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研究热点虽然比较广泛,但还是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领域,而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逐步走向融合,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的聚合日益明显,高校成人教育领域的改革步伐正在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19.
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对于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观念,对于改革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建立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组建校属人力资源开发机构是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理想模式,可以在高校内部机制改革方面起到调节器、加速器的作用。组建初期,它的功能和作用将首先表现在发展非学历教育方面,随着机构、机能的发育完善,将会逐步向正规的学历教育方面辐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优势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学历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教育资源以及办学体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正确处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 ,根据市场需要拓展新项目 ,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健全机构 ,改善机制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