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帏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2.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褒扬的感情,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有的则可褒可贬,具有中性色彩。有些成语从它的出处和字面义就可以看出它的感情色彩。也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还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些成语,使用者只能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改动,否则就会造成误用。也有的成语多用于褒义或多用于贬义,我们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充分尊重约定俗成的结果,最好不要同绝大多数人的用法相左,不要同成语发展的趋势相背离。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是常见的错误,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形成和确定,都要经过人的思维活动,都概括了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和认识活动的结果。因此,许多词就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打上人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的印记。例如,对于美好肯定的事物加以肯定、赞许或赞扬,于是词就带上了褒扬的感情色彩,如“伟大”、“先进”、“自豪”、“英雄”等词;相反,对于否定、丑恶的事物,则加以否定、斥责,于是有些词就带上了贬斥的感情色彩,如“丑恶”、“肮脏”、“讨厌”等词;当然,许多词不都带有上述褒贬色彩,这称为中  相似文献   

4.
常见报刊上对贬义成语褒用、褒义成语贬用的情况。如2001年6月13日《燕赵都市报》14版上的“辽宁教育出版社这一套书选题虽佳,编辑水准却甚差……尤其是古代系列,很多书被‘搞’得不忍卒读,唐突古人,一至于此”,便是褒义成语贬用一例。  相似文献   

5.
汉语里有一个“临阵磨枪”的成语,本意带有一定的贬义,形容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事到临头才作准备。但后来人们为了给自己临时才着忙找借口,在此成语后加上“不快也光”,词义发生变化,带有了一定的褒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我们新闻采访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工程》2007,(5):32-33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基于互联网的威胁呈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黑客不再以研究或求名为攻击目的,而是一切“向钱看”。“黑客”这个词已经由以前的中性甚至褒义,沦落成为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贬义词汇。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新闻的第一引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有力的体现。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清人袁枚说: “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首先应当在感情上吸引读  相似文献   

8.
常德市戏剧界有位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人称老xia(“虾”)。xia是常德方言,其褒义是指工作特别积极,喜欢揽起一些事来做;贬义则是好表现,爱出风头之意。人们称此君为老xia,自然是取其前者,是一种美好的赞颂。  相似文献   

9.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0.
巴尔扎克说过:“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太阳。”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生活体验,跳出人云亦云的窠臼,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才能升起自己的那一颗太阳。描写应该做到鲜明而生动。鲜明,指作者的感情要在描写显露出来;生动,就是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给人一种如临其境之感。好的描写应是作者主观感情的体现,它不应是照相式的客观描述。作为高中生,描写的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主观感情,主要方法是:景物的描写,要因情选物在作者眼里,“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在自己的笔下应是“人化”的自然。要善于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钻劲     
当记者,要有一股子钻劲,要敢于钻、善于钻。人说“钻空子”,本是贬义之词;而对于记者,却要有“钻空子”的精神,记者“钻空子”,寻新闻,就无疑成了褒义之词!  相似文献   

12.
移情现象是属于美学范畴的一种审美心理特征。原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移注到本来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审美对象上去,使无生命的自然物仿佛像人一样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动,它作用于人的感官,便引起人们的共  相似文献   

13.
方跃飞 《声屏世界》2007,(12):53-53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竞争愈演愈烈,受其影响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和叙事方式开始呈现出多样性。然而无论是从严肃的时政类新闻,到大众化的民生新闻,人们都能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明显的主观性元素。有的直接抒发议论,新闻报道中掺杂明显感情色彩的语言。记者在叙述客观事实过程中,流露出自己明显的倾向性或主观看法,把同情、赞扬、厌恶等感情带入报道中。例如:“眼看着70岁高龄的刘大爷还要忍受这样的难处,记者的心里说不出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儿……”。有的主观推测,令人难于信服,例如:“记者在现场看到,肇事车并没有和其它车辆发生碰撞,当时可能是驾驶员自己开车撞上石墩的。”一些新闻在报道完新闻事实后,  相似文献   

14.
张子兴 《大观周刊》2011,(49):111-1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炒”原是烹饪上的一种技法。后来,被“引进”了商业领域。如炒作、炒股。同是炒股,又有炒业绩、题材等区别。如高科技企业,就是一种题材。“炒”作为一种手法来说,大抵是中性的,不存在褒或贬。如炒股,刚出现时人们还觉得似乎有些贬义,而现在则完全没有了。股票不炒何以运作?!但“炒”字进了新闻领域后,却成了个不好的动词。“各新闻单位不要炒!”就有点批评的意思。有些东西不该报,  相似文献   

16.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网随人动”让人们的上网行为从受黄金时段影响转变为更多地受到移动的情境的影响。情境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是用户具有差异性的“主观感情偏好”与周身真实的“客观环境”互动融合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内容提供商积极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境信息需求,对内容提供商和用户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说起“跟踪”二字,人们对其有诸多的理解,有褒义和贬义之分。但在当今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档案工作也引入了跟踪收集、跟踪管理、跟踪利用反馈等等,给档案管理工作又注入了新的内涵。这种用在档案方面的“跟踪”,不论对更新档案管理观念,深化管理层次,加强档案管理力度,都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珞珈 《出版科学》2009,17(5):1-1
道德是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它在客观上表现为一定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如道德理想、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等,主观上表现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如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等.  相似文献   

20.
“趋之若鹜”这一成语实际上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对于新闻作品在大多数场合都不太适合。如何避免成语的滥用误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媒体所承担的净化祖国语言的重任,在稿件的写作中精益求精,切实理解词语的确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