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著名的爱国词人。二十一岁便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耿京义军。他才智过人,英明果断,气壮如虎,积极参与军机策划,并曾只身闯入金人军帐,刀劈叛徒义端,又率五十骑兵,冲进五万之众的金营,同敌人搏斗,在宴席上生擒反将张安国,挟持上马,飞奔而还。  相似文献   

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相似文献   

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⑵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⑶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⑷。  相似文献   

4.
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他的词风格之豪放,思想之深邃,为后世所折服,同时又由于他壮志难酬,蹉跎终老的境遇,使得他的词的格调又不免苍凉沉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最能体现他这一创作风格特征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他出生时正直中原沦陷,民族灾难极为深重的时代。民族的苦难,时时搏击着童年辛弃疾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老祖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薰陶使诗人从小具有远大的志向。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的义军参加了耿京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一、“舞谢歌台”和“寻常巷陌”“教参”载:“‘舞榭歌台’至‘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的英雄事业。”对这样的论断,我以为未必确当。我认为上阕的第三、四两句才是着笔刘裕的,第二句的语意则是托上带下,前后双关的。参照“教参”《关于思考和练习》中把“千古江山”译为“千百年来,江山(不废)”的办法,则“舞榭歌台”也该相应地补充一个谓语“犹在”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舞榭歌台”虽或是当年繁华的  相似文献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篇,写于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作者任镇江知府,年已六十六岁.自从一一六二年辛弃疾南归之后,南宋和金之间一直保持着对峙局面。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安偷生、不图收复中原的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和焦虑。一二○二年,韩(?)胄(宋宁宗妻韩氏的叔父)凭外戚关系加太师,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图谋北伐,以便建立大功,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于是他一面  相似文献   

7.
宋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历代词论者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前者继承了“花间”余风,“即景叙情”,所即之景不外是风花月露,所叙的情也不过是缠绵悱恻的哀怨离愁。这类作品技巧虽有优劣之分,但情调大多是沉靡颓废,除供清客、贵妇人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以外,它的社会意义就十分寥寥了。后者——豪放派或即景叙事,或登临怀古,或直抒胸臆,扩大了词的境界。辛弃疾是这一派的著名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稼轩词好用典,这是辛词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关于用典,历代文人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勰是赞成用典的。但他又说,一“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只枢运矣也。”二“若不得其要,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这就是说用典的关键是“得其要”。那么,辛词的用典是否得其要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开禧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新课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投影课题及辛弃疾速写画。)二、作者介绍一位同学介绍,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三、放朗读音乐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悲壮激昂的琵琶音乐(选用古曲《十面埋伏》)走进这首词中,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和音节停顿。四、梳通文意1.结合注释一边读一边翻译。2…  相似文献   

12.
13.
多年来,我在给中学生解释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心里总感到不够踏实,查阅了一些资料,还感到有些地方讲的比较含糊。最近看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略论辛弃疾的一桩公案》颇受启发,因此写了这篇读书心得,敬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4.
(四) 许多评论家、注释家认为辛弃疾的《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我们认为写于嘉泰四年(1204)知镇江府不久。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这句可以帮助我们考察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辛弃疾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的,从这一年到嘉泰四年,按中国记年习惯头尾恰好四十三年。把《怀古》的写作年代确定下来,有助我们对这首词真实思想的理解。辛弃疾就是这一年建议北伐的,韩侂胄就是这一年拜相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宋词的天空格外美丽,可谓群星璀 燦。南宋就有一位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诗人,他与苏东坡并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出 自他笔下的千古传诵的名句。他是谁呢?(生答 >今天,让我们一 起学习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似文献   

16.
衣达 《语文天地》2012,(9):31-32
【设计理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在此单元之前,已先后学习了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对宋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本课,引导学生联系苏轼作品比较阅读,可以让旧知与新学有机联系,增强学习能力。另外,用典是本课的学习难点。辛词中大量用典,这是他作品的特色。教...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中写下了六百多首词,歌唱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在我国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一生在动乱的社会中度过。在他出生的前十三年,发生了“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统治,辛弃疾家乡也被占领。他经历了女真贵族的残暴统治,目睹了北方人民遭  相似文献   

18.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名作,由于作品中用典较多,很多学者便试图从典故入手来探明本词的主旨,如边丽丽的《〈京口北固亭〉正读》[1]。边丽丽指出这首词的用典分三个层次:一为坚决北伐,复我神州;二为已失内应,不可不慎;三为抒雄志。在笔者看来,边丽丽无异在说这首词有三个主题。而袁世硕《中国古  相似文献   

19.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鉴赏评价能力位居高考语文要求测试的五种能力的最高层级。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暴露出的问题却是:读得少,课内延伸不到课外;理论知识贫乏,不知从何鉴赏起。但学生对诗歌反映的历史时代和有代表性的作家均有一些了解,这正是可以利用的切入点。基于此,教师应化难为易,不贪大求全,争取一课一得。按以上分析,我把本文教学的目标定为:1.品读词文,准确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知人论世及理解典故的鉴赏方法;2.比较鉴赏,激发兴趣,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鉴赏能力。在这两个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想]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但无论哪一种"咏怀",都是一种"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着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