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为了使计算机和互联网真正成为他们健康的工具,培养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电脑素养、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 ,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为了使计算机和互联网真正成为他们健康发展的工具 ,培养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电脑素养、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 ,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是青少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成瘾行为,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干预、药物干预、社会干预三个视角考察了国内外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数字内容为标志、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对青少年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中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骅 《教育与职业》2004,(18):47-4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网上交往的动因主要有寻求自我认同、表达与宣泄情感、寻求高峰体验、满足猎奇心理。青少年网络交往具有交往角色的匿名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主体的平等性等特点。加强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孙晔 《科幻画报》2022,(5):213-214
在全民直播的风潮下,直播作为一种互联网娱乐工具,成为媒体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方式分析,结合信息时代传播的特点,提出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科普教育。对科普直播内容策划,超高清科普直播间搭建提出有效建议,探索信息时代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新模式,对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交往方式的必要补充,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包括移动社交网络愉悦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可用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程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任度认知,以及移动社交网络接受和使用意向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框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青少年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学习与休闲方式,网络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课余生活的主要阵地,同时农村青少年上网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本文以传播学——分众化理念为视角,以网络传播为主线,提出了一些对农村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网络传播对农村青少年影响的关注,促进当代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89):189-190
互联网普及率日益升高的今天,加强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互联网对城市青少年交往影响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就研究对象来说,对互联网和青少年交往二者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从研究视角来看,相当一部分研究还局限于现象的直观描述,其中社会心理学视角还得不到很好的强调;就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主要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交往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论述在社会化、人格发展、网络学习、网络文化、网络犯罪及网瘾等多个领域涉及的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工具特性,媒体特性和虚拟世界特性的网络异军突起,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乏的信息传播媒体,它以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中的技能掌握、楷模学习,文化继承、价值观确立、社会互动、人格塑造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针对其负面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比较网络成瘾者与一般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异同。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问卷、人际关系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者心理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低自尊、生活压力大或抑郁感等,这些心理特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有较高的相关。结论社会,学校,家庭要积极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在我国网络成瘾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影响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研究进行总述,从网络成瘾的定义、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模式、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工具和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它不仅有害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基于哲学层面的视角,指出青少年在构建“亚道德”生存体系过程中的阵痛与不适,分析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互联网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我们的生活时,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人数日益增加,他们在享受网络的诸多便利的同时,其心理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从自我同一性理论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戍瘾问题,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述艾里克森(E.H.Erikson)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多方面影响,造成极大危害。基于网络成瘾症的临床表现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参阅相关网络成瘾调查问卷等资料编制的量表,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通过采用此量表对上海市初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及准则关联效度,是测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工具,可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多方面影响,造成极大危害。基于网络成瘾症的临床表现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并参阅相关网络成瘾调查问卷等资料编制的量表,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通过采用此量表对上海市初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及准则关联效度,是测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工具,可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21世纪青少年最重要的数字媒介工具,基于微时代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为起点,对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中丰富的社会文明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来加深青少年对网络文明与伦理道德的认识,激发青少年对网络文明礼仪的认可,端正其网络文明礼仪的实际动机。以道德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网络游戏领域"异军突起"的互动情境体验型社交游戏,开心农场有着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开心农场这一典型网络游戏的分析,教育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青少年的生活现状,探究青少年在开心农场游戏里的异化现象,诠释青少年在网络中的自我异化行为。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网络自我异化问题,还原青少年网络自我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