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先基于陕西省11个地市技术创新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分析各地市间技术创新能力、空间相关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然后研究陕西省及各地市间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空间集聚与扩散特征.最后对加大创新政策力度和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FDI知识溢出和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技术差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模型,并以我国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而技术差距正向调节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转型和社会变迁中,创新扩散是创新研究的关键问题。围绕人工智能产品采用问卷调查法(n=2999)和深度访谈法(n=22),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智能产品早期体验者的特征,结合深度访谈的经验资料探讨早期体验者的接触渠道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品的早期体验者具有年轻化、城市化、学历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特征,创新扩散历程凸显社会结构中的人群边界及结构性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对智能产品的体验行为,同质化有利于推动创新在同一圈层内扩散,但也有可能减缓创新在社会系统内垂直方向的发展;在被动型接触和主动型接触中,家庭纽带成为弥合数字鸿沟和幼儿启蒙的重要衔接,从众心理的社交需求与人格特质是关键驱动性因素;智能技术创新扩散可能呈现非线性、递进式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核心技术为扭转企业创新困境、实现技术突破提供了技术机会,研究核心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路径能够帮助企业创新主体明确技术发展的轨迹,在不同技术领域合理分配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资源,提升创新绩效。本文采用NPCIA (novel patent cross-impact analysis)核心技术识别框架,以2004—2018年中国太阳能产业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分析核心技术驱动技术融合的路径,并应用LMDI (log mean divisia index)模型从技术广度、交叉融合强度、技术规模和技术融合深度4个方面对核心技术的驱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路径包括核心路径、边缘吸收路径和边缘扩散路径,路径规模逐渐扩大,路径间关系逐渐密切;技术广度、技术规模正向驱动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深度、交叉融合强度呈现双向驱动的趋势,且交叉融合强度的驱动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5.
加强全民阅读政策扩散研究,了解全民阅读政策扩散的特征及影响,有利于增强全民阅读政策制定和发布的科学性,提升全民阅读政策实施效果。文章以我国全民阅读政策文本为样本,运用时序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梳理政策参照关系,测量政策扩散的4个维度:扩散强度、扩散广度、扩散速度和扩散方向,分析政策扩散特征。研究发现:全民阅读政策扩散呈现时序性聚集分布特征,集中在2012-2017年;法律类全民阅读政策在扩散强度、扩散广度和扩散速度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其次为规划类和决定类,最低的是意见类、通知类和方案类;全民阅读政策存在自上而下扩散和平行扩散两个扩散方向,中央政策以自上而下扩散为主,地方政策以平行扩散为主。文章从建立健全全民阅读政策发布和扩散体系、选择合适的政策类型和发布机构以及打通全民阅读政策的垂直扩散路径3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宗旨,以延伸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指导思想,认为21世纪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不仅需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方式创新,还要承担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最后阐述了具体的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与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城市创新系统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技术知识的生产、应用及传播方式进行变革,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通过因子分析对山东省17地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断裂点理论对山东省城市技术创新辐射能力进行研究,进而构建山东省"两纵一横"的空间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四大城市的创新域和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为山东省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息服务与企业技术创新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杏梅 《图书馆杂志》2001,20(12):38-39
技术创新是指以企业作为行为的主体,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企业技术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它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不仅包括研究和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还包括市场调查和预测能力、技术调查和预测能力以及决策能力。信息服务机构如何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分析,提出相应的服务对策。1 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分析1.1 技术信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企业在决定一项技术由企业自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以往仅仅停留在一般科研工作中创造发明的创新不同,现在所谈的创新,指的是全方位、高层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指科研创新)、技术创新(指以企业为主体把创新的知识变为创新的产品、工艺和服务)和制度创新(指政策开放的创新环境和机制)三个内容。三大创新相互促进。其中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虽然是科技与经济在市场中的结合点;却是薄弱环节。过去只是在微观层面上就科技成果如何与企业结合上做了工作,并没有从国家战略层次上作整体系统的部署。  相似文献   

10.
学术创新的扩散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扩散能促进知识创新,从过程而非结果的视角研究学术创新的扩散,能够还原学术发展的轨迹,为学术研究及科研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选取结构洞理论为学术创新实例,采用包含时间维度的扩散理论和分析时间流的主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创新扩散实证研究。通过建立扩散时序网络,分析扩散曲线、路径与关键节点和学科分布与信息交互模式,定义扩散广度、速度、强度及延时,并进行测度,认为可将创新扩散过程研究归纳为五个步骤,其内容涵盖研究方法与分析维度、分析层次和分析视角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城市创新系统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技术知识的生产、应用及传播方式进行变革,提 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通过因子分析对山东省17 地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并根据断裂点理论对山东省城市技术创新辐射能力进行研究,进而构建山东省“两纵一横”的空间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模 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四大城市的创新域和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 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为山东省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大观周刊》2011,(28):28-28
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创新技术知识的扩散。因此以集群为基础的创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促进集群升级的重要力量。本论文首先明确集群式创新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目前一些地区集群式创新中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强科技创新对我国出版传媒产业而言,具有提高产业链韧性和促进产业链重构的重大意义.该意义驱动下,我国出版传媒产业须将科技创新放在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文章围绕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体系(过程)—成果(产出)"提出三条路径,即加强科技创新研发管理(保障科技创新研发强度和方向结构的合理性)、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创新过程的规范性)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保证科技创新成果技术溢出的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4.
段鹏 《现代传播》2006,(3):49-53
2005年10月到12月间,本文作者作为中欧天然林保护项目(EU-China N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Protect)的首席传播策略顾问对项目实施地进行了实地调查,以评估和监测该项目以往的推广成果.调查的地点包括天保项目示范区内四个县项目办公室(平武、炎陵、昌江、松潘)和六个项目乡(牟尼、小姓、十都、七叉镇、白马、木座)的20个项目村.我们发现,天然林管理项目的推广工作是传播学中"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的一个有力诠释.该理论系统说明了一项创新技术从开始被扩散对象知晓、说服、采用到确定的一系列过程.此篇报告将以此次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创新扩散理论对于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推广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简要介绍技术创新的出现和发展,并从专利制度和专利信息两个视角对专利进行梳理。重点对技术创新和专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利用专利信息测度技术创新的优劣势和可靠性分析,以及从技术创新的四大维度(规模、质量、效率和环境)构建专利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孔嘉  邓三鸿  张佳锐  康乐乐  吴杰 《情报学报》2022,(11):1161-1173
探究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对“科学—技术”二元知识的吸收模式及其对专利创新的影响,对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择申请时间在1979—2013年的2589039项专利及其引用的4047758篇论文和6868547项专利为数据来源,对施引专利、被引论文与被引专利进行领域分析,并对施引专利吸收“科学—技术”二元知识的强度和广度进行测度,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知识强度、知识广度等因素对专利影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SI (science intensity)、TI (technology intensity)、STI (science-technology intensity)和知识广度等指标可以有效测度专利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吸收强度与广度;生物技术与食品化学等领域专利的科学强度更大,信息技术管理方法与医疗技术等领域专利的技术强度更大;被吸收的科学知识较多分布在生物医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被吸收的技术知识较多分布在计算机技术、医疗技术等领域。回归模型显示,专利影响力与科学知识广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与技术知识广度存在正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梓涵 《报刊之友》2013,(8):104-106
媒介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把我们带入了"碎片化"的媒介融合时代,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受众选择日益多样的情形下,以微信为代表的语音即时通讯工具异军突起,该软件在推出两年的时间内用户突破3亿大关,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在新媒体中的阶段性"突围"。本文在分析受众选择偏好之根源所在的基础上,通过对微信发展背景、发展历程、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等问题的深度剖析,管窥媒体碎片化时代新媒体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技术创新理论前沿共词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技术,对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19个代表性期刊进行了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得出,当前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存在8个前沿知识群,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关系,企业战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科技创新的评价,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绩效,企业信息化与科研管理关系等,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从营销学竞争策略视角对科学创新扩散采纳者分类的新方法,丰富科学创新扩散成果,使得科学创新扩散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方法/过程]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实证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文献的施引文献集从共被引网络、网络认知核心识别和文献主题集群识别三个方面构建创新扩散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营销学中的竞争策略来对科学创新扩散的采纳者进行全新划分。[结果/结论]研究定义并阐述文献个体在扩散过程中扮演的四种角色类型:“领导者”“追随者”“挑战者”和“补缺者”。结果表明,领导者在数量分布中,处于先驱位置,由领导者的波动,继而带来挑战者、追随者的波动;领导者作为创新扩散中的高影响力文献,研究主题相对集中;而补缺者更倾向于探索一些其他的学科领域,研究主题相对分散。此外,探究四种类型采纳者的引用偏好时发现,四种类型在互引过程中均对领导者的篇均引用量最高,而领导者的自引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王艳  赵立雨  师萍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0):110-113
知识溢出是指地区或行业之间由于知识存量差异而导致的经济、业务交往活动中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过程。知识溢出效应是整个科技活动及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对于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对知识溢出效应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基础上,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知识溢出效应的过程机理模型,并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提出知识溢出效应的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