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琳 《现代情报》2018,38(10):65
[目的/意义]产品情报的有效获取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竞争态势,并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产品情报及其知识需求呈现跨领域、跨行业、多主体的综合性及深度挖掘商业价值的迫切性。[方法/过程]构建细粒度的产品情报知识元模型,通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过程,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与关系集描述空间的扩展以及知识元属性关系网络的生成。[结果/结论]实例研究从业务和竞争力两个视角,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的融合与深加工,为产品情报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提供相对完备的知识基础。证明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方法对产品情报知识元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竞争情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在竞争情报视角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内涵进行界定,提出竞争情报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结合竞争情报流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图并具体分析竞争情报在每个阶段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商业创新4个阶段组成,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竞争情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途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娟 《现代情报》2019,39(5):123-130
[目的/意义]情报服务是大数据时代企业共享服务中心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工程化思维下的共享服务中心的情报机能研究,不仅拓展了现代企业共享服务中心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创新视野,对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企业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数据资源+工具方法+专家智慧"的情报研究方法论为导向,对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情报机能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包括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情报机能的工程化流程要素分析,基于情报流的企业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模型与工程化要素协同情报机能模型构建。[结果/结论]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情报机能的发挥依赖于多源数据融合支持、先进方法工具协同支撑、专家智慧的汇集参与。目前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情报服务研究不足,应从工程化视角强化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情报机能,助力企业管理和战略决策,促进共享服务中心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引入暗数据概念,对情报学现有观念、理论等做出新的诠释。[方法/过程]首先,梳理文献,辨析概念,提出广义的暗数据概念;然后,从暗数据视角对情报的本质、情报活动的目的和情报的社会功能等做出新的阐释。[结果/结论]暗数据是指潜藏在人们的认知之外,且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数据。从暗数据视角反思情报学,可获得一些新的认识:确定性不是情报的本质特征,不确定性才是情报的根本属性;情报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及基于规律的预测,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情报的社会功能不宜定位于服务决策或成为决策的参谋,而是辅助或影响决策。  相似文献   

5.
杨波  孙白朋 《现代情报》2019,39(11):30-37
[目的/意义] 为降低企业信息泄露的危害,解决信息泄露风险管理问题,进而构建基于风险生命周期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制模型,为企业处理信息泄露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运用文献研读和理论推演的方法,系统讨论风险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反竞争情报流和反竞争情报工作过程,构建基于风险生命周期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制模型。[结果/结论] 在风险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反竞争情报能够为信息泄露风险管理提供情报支撑,并有效提高信息泄露风险管理效率,本研究也为未来构建面向企业风险管理知识服务模型与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视角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动态情报研究在“耳目、尖兵、参谋”情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构当前动态情报研究模式,深度挖掘动态情报产品汇集的价值,发现潜在科技情报产品中的新现象或新认知,能够更有力地支撑科技创新和管理决策。[方法/过程]文章在对动态情报研究业务现状与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流程、方法与产品相结合角度审视和重构现有的动态情报研究模式,提出数据驱动的情报跟踪流程、人机融合研判的情报分析方法和深度循环的动态情报产品体系3个具体构成,并以某机构国际防务快讯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实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利用文章设计的情报跟踪流程与分析方法进行的动态情报主题抽取、不同主题的语义标注和挖掘分析,可以从原始汇聚的快讯产品中提取并刻画形成某主题技术的知识元组成、某先进技术群发展的产品谱系、某国家技术研发的需求演进等二次情报产品,同时发现其中隐含的有价值异常点,获得新的启发与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化知识为智慧是情报认知过程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向智库功能转型还是情报智慧系统建设,都绕不开对这一核心问题的追问。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其情报思想中论及知识激活、灵感智慧和顿悟思维等主题,既有文献对于情报这一动态认知要素的转识成智过程及其与悟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探讨并不活跃、研究不甚深入。文章目的是深入探究悟性思维促进知识向智慧转化的情报智慧生成机制,为情报机构的智慧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从悟性思维的视角出发,探寻情报从知识活化到智慧洞见生成的哲学基础,通过剖析艾略特·希金斯及其团队的开源情报分析案例予以具象化验证。[结果/结论]文章揭示悟性思维促进情报转识成智的过程模式,提出基于悟性思维的情报智慧生成机制。[创新]文章包含两个创新点:第一,有效地整合情报思维和认知链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域、思维域、能力域和实在域立体地呈现情报智慧的生成机制,为情报智慧的实践提供理论解释;第二,回应钱学森情报思想中的悟性之问,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思维方式注重悟性和智慧的特点,将其融入化知识为智慧的情报认知飞跃中,体现出中国情报学的本土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变得更为复杂,围绕产品开发流程构建企业竞争情报支撑体系,将有效提升产品研发效率。[方法/过程]本文基于SGS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构建企业竞争情报业务流模型,并将企业竞争情报业务流模型应用到某生物医药企业的新药筛选、立项、开发、报批、销售环节中,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新药研发。[结果]围绕产品开发流程构架企业竞争情报业务流,对打破传统产品开发流程中各环节的松散耦合与壁垒,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视角下的情报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提出军事情报和社科情报进行共享的概念并分析其可能性,掌握情报共享的发展脉络、研究趋势和创新研究十分重要。[方法/过程] 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情报共享的相关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情报共享研究的历年分布、关键词网络、作者和机构等信息,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当前情报共享发展的制约问题和研究热点。[结果/结论] 分析了军民融合下的情报共享可能性,提出了新时代特征中情报共享问题的研究方向,对情报共享的深入研究和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谌溢泉 《情报探索》2023,(3):100-106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竞争情报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的作用过程以及情报获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方法/过程]选取2011—2019年的我国部分省市高技术产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DEA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深入探究采集和利用竞争情报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的具体程度。[结果/结论]支持采集竞争情报—知识转化—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这一绿色创新途径,证明竞争情报在产业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构建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具体评价竞争情报在产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中的效率,北京、浙江和广东等竞争情报优势明显,绿色创新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索不确定环境下公安情报理论体系。[方法/过程]分析当前公安情报理论发展面临的不确定环境及不确定环境下新出现的公安情报现象和公安情报问题,反思公安情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新定义不确定环境下公安情报和公安情报过程。[结果/结论]提出应当分别从知识、组织、活动3个维度,借鉴复杂系统理论、信息论、社会计算科学、赋能理论等,实现不确定环境下中国公安情报理论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明  贺伟  豆洪青 《现代情报》2017,37(12):84-89
[目的/意义]面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竞争情报需求,为小微企业构建基于多资源整合、多机构联动、多信息共享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方法/过程]本文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出发,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区域优势及学科优势,以高校图书馆为联动服务中枢,以大数据、互联网+"知识、技术、经济"溢出网络为支撑,构建由小微企业个体单元需求为主导,多方资源协作共享的竞争情报联动服务体系。[结果/结论]结合基于高校图书馆驱动的小微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小微企业竞争情报线下数据融合、线上协同服务的服务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无论是战略性情报研究还是领域信息分析都需要解决由信息的量和质交织而成的"信息迷雾"问题。[方法/过程]文章对社交媒体和情报工作中常见的信息迷雾成因进行梳理,探索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感知意义,从迷雾源头感知、迷雾信息甄别和迷雾影响分析三个方面构建信息迷雾辨识所需的情报感知框架,并基于信息迷雾生命周期阶段特征提出以情报能力为核心的情报感知应对策略循环。[结果/结论]信息迷雾的产生与发展必将长期对情报能力的建设构成挑战,情报前瞻感知和情报刻画积累必会成为破解信息迷雾问题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框架,为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制定竞争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Word2vec技术构建产品特征词集合,识别用户评论主题特征。然后使用情感分析方法对评论文本进行分类,得到特征维度的评论情感。最后从产品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两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结果/结论] 以汽车行业的评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产品情报信息,帮助企业有效识别自身品牌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竞争情报挖掘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产业竞争情报需求识别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层次分析法及质量功能展开研究产业竞争情报需求识别分析框架,为产业竞争情报需求识别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构建面向客户需求的产业竞争情报任务AHP-QFD分析模型,开展客户需求重要度分析,识别出情报关键任务,并以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关键情报需求识别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基于AHP-QFD的产业竞争情报需求识别,创新性地将客户情报需求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方法转化为关键情报任务,形成了工程化思维的情报需求开发范式,为情报需求识别提供有效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语境是情报产品的基本要素。根据语境的规律特征来编写情报产品,可以提高情报交流的成效。[研究方法]借鉴语言学语境研究的理论方法,探讨情报产品语境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情报产品中语境的作用及语境的构建。[研究结论]情报编写具有情报交流的功能及语言交际的特性,因而语境是情报编写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发挥语境的制约、解释和引导等方面的功能,确保情报产品准确表达与理解。编写者是语境构建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促成编写者表达语境和读者/用户接受语境的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索不确定环境下公安情报理论体系。[方法/过程]分析当前公安情报理论发展面临的不确定环境及不确定环境下新出现的公安情报现象和公安情报问题,反思公安情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新定义不确定环境下公安情报和公安情报过程。[结果/结论]提出应当分别从知识、组织、活动3个维度,借鉴复杂系统理论、信息论、社会计算科学、赋能理论等,实现不确定环境下中国公安情报理论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传统情报工作面临新的转型。为了研究情报工作转型实质,提出"发展情报"概念。[方法/过程]分析传统情报工作需求丢失原因,引出情报工作的转型方向——发展情报。阐述发展情报的概念、工作模式和人员组织,结合时事热点,梳理总结出发展情报根本价值。[结果/结论]"发展情报"核心内容是提出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发展路径。其采用智库化呈现方式和"倒金字塔"形人员组织结构。发展情报突出战略研究,当前将回归经济主战场,积极参加到国家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业中,引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开展了用户需求导向下基于三级技术功效矩阵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针对目标产品领域进行用户评论数据与专利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其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数据进行主题聚类以挖掘重点用户需求;再次,运用Stanford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专利数据中提取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与功效词并分别进行主题聚类,以构建技术功效视角下的三级语义知识库;最后,以重点用户需求导航,并以三级语义知识库为数据源,构建三级技术功效矩阵,识别具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构建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品 《情报杂志》2023,(3):72-78
[研究目的]分析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情报需求,为面向战略决策支持的情报创新发展提供指导。[研究方法]在战略决策过程理论指导下,分析各过程的基本任务,进而探究各任务中的情报研究,基于此明确情报需求层次,进而构建情报需求模型。[研究结论]战略决策制定中的情报需求,在结构上形成了对情报的特定、线性和场景化的需求;在内容上形成了对情报的揭示真相、洞察形势和开发产品的需求;在功能上,对情报形成了获取证据信息、发现新知识和提供智慧的需求。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需求具有间接性、迭代性和系统性,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需求链,并受决策类型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描述和解释了情报需求形成的机制,构建了情报需求模型,为决策者深刻认识情报需求,以及情报人员在恰当的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服务,提供了原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