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以三支队伍整体规划集团教师科学发展,以四大项目促进集团教师内生性发展,以五项治理创新提供机制保障,把“学校人”变成“集团人”,打造集团教研共同体,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曹鹏 《江苏教育》2023,(52):39-42
2021年以来,江苏省6个试验工作区、28个试验工作校基于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教研实践,实现由传统教研模式向可视化、科学化、精准化、规模化的智能精准教研模式的转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形成教研新生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剑云 《四川教育》2023,(24):32-33+37
在“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研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促进区域品质提升”的指导思想引领下,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教研驱动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行体系;创新跟进,提升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修水平;共建共享,开掘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学资源;数据驱动,畅通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4.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更是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热切期盼。东港市教师进修学校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立足本市各小学的师资现状,以深化精准研训工作为抓手,以解决小学师资短板为突破口,依据“精准发现问题、精准确定对象、精准把握内容、精准设计形式、精准补齐短板”,逐步构建“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师资均衡化”的“五三式”精准研训模式,有效推动区域内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出台,对于一线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研员以其专业的支撑和指导赋能学科教师,探索教学评方式变革、优化作业设计、构建区域研学共同体,助力“双减”落实。  相似文献   

6.
实现高质量教研离不开高质量的教研生态培育,纵观当下校本教研,存在教研主体内驱力明显不足、教研方式与实效存在巨大反差、校本教研与教学质量缺乏本质关联、教研评价形式化导致教研行动空虚化等问题。建构赋能高质量的校本教研生态,学校侧重从校本教研关键要素优化及其有机关联,以及先进文化引领与科学机制撬动等处着力,从三条路径展开:搭建成长平台,激发教师校本教研的原动力;优化生态能量流动,推动校本教研互惠共生;激发创生协同力量,促进校本教研文化生长。  相似文献   

7.
赵玉华 《吉林教育》2008,(15):36-37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在各级教研机构、学校等教研共同体的支持下,广大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自主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的新型教研机制,它的根本宗旨是解决学校、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师、生双向发展。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其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不管是从学校的生存还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学校都有责任从各个方面营造学习、探究的浓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薄弱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育人能力较低、现代化条件不足、校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创建了技术赋能帮扶薄弱学校发展的“多维协同”模式。该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跨域传播特点,聚焦教师维度、学校维度、校际协同机制维度,促进薄弱学校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实践与效果分析表明,技术赋能的“多维协同”帮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薄弱学校及教师的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研究课标、教材是教师职后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因学校专职教师少而导致教研组缺失、开课不足等信息科技学科的教研情况严重阻碍了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区域教研统筹,让教研实践制度化、课题研究常态化、名师引领专业化、培训模式融合化,可有效解决信息科技教研问题,赋能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研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教研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有效的校际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共同参与,合作研究。教师在教研行动中发展成长;教研在教师的提高中跟进完善。  相似文献   

11.
微课教学孕育于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微课指的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引发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度思考,教师专业发展有多个具体途径,在这些途径的突围中,微课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有着冲突性的碰撞,同时在碰撞中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推动教研发展,引发教研形态转型。文章在梳理网络技术支持教研形态演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教研”是信息化教研发展的高端形态,其内涵表现为:以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教研生态环境;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教研活动场域;以教师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研形式创新;以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成长为核心,推动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从教研主体、环境、内容、过程及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教研”的关键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以下研究发展趋势:以研究范式转型来构建“互联网+教研”理论体系;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研应用的创新融合;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教研”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促进有效教学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该研究以小学数学的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为例,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环境下记录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高校在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中开设的信息技术教学论学科性质、特点和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内容创新,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创新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行为创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从而极大地减少实验室“三废”,降低污染的程度和不必要的浪费,构建“绿色化学实验室”.从实验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更新化学实验内容、发展微型实验、选用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反应,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安全性,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观念,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对优化网络资源,强化教学监控,保证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网上运行的招生、学籍、成绩、排课、公选课,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考试质量分析和教材管理等八大系统;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从95年开始研究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强化自我研制,适当引进改造、结合实际开发”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同时也出了一批成果。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能,是教育战线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省通过引进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训模式、实际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十年的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高职信息技术课异步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豪锋  刘华威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122-125,86
异步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具有"提优补差"的效果。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及课程特点,在分析高职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异步教学法引入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实施策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教育力量、人力资源、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等有机结合(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最优化教学效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