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并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隋境,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大力提倡主观式阅读,主张阅读要读,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阅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用诗意的教学,培养学生品味阅读的能力,实现陶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诗意教学,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途径1.在情境中阅读,激发热情在阅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品,调动情感通过作品与作者发生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情感的交流,这样学生会获得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会。课堂中,设计诗  相似文献   

4.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5.
正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并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来体验文本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心  相似文献   

6.
李雅冰 《儿童音乐》2014,(10):56-57
正艺术教育就是要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自觉、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境"唤情,以"情"激情,以"行"动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熏陶,培养美好情感,成为情操高尚、情感丰富的人。一、以"境"唤情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之中,而学生常因为与作家作品的时空距离而显得很难投入,所以作品给予学生的感情传递就十分淡漠。要想让这个现象得以突破与改变,这时候,教师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阅读教学,不能是教师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告知、传递、赠送给学生,而是要设计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互文阅读是比较阅读方法的一种。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可关联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原著内容等,让学生进行对比性、关联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语文课标要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应然性的阅读追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在品读中感悟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12.
吴梦 《现代语文》2011,(9):56-5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情感和心灵去体验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独特感受,才能真正听到学生心灵的歌声。一、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配合"自己详尽而死板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将视线投向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长远目标上。以高中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为例,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一、自读质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二、聚焦对话。在阅读课中,聚焦的核心是"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形成属于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三、比较拓展。教师引入具有求异思维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和理性。四、创造体验。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展现出来,培养他们终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上我们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班级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在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想实现真正的课堂对话,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留白点",让学生自我思索,主动探究。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去"补白",获得"超文本"的阅读效果,使其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让课堂绽放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学习自古都是从"读"上下工夫。《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更加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个性。一、让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谓"有一千个  相似文献   

18.
能让孩子聪明和成长起来的,不是埋头苦学,而是大量阅读。阅读的本质就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阅读名著,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共鸣。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不但能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健康的有素养的读书人。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阅读,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是学生"修炼"的主阵地,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课堂,把语文阅读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语文课的灵魂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领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动等。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坚守阅读的灵魂,让学生用阅读滋润心灵。意境濡染心田,朗读触动灵魂。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意境,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自觉地走进文本所构筑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