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延霞 《学周刊C版》2019,(24):145-145
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开展对话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开展自我对话活动的过程。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具体表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读了一页书,读了一本书,你能从中得到多少有“营养”的“乳汁”,能获取多少有效信息呢?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阅读收获甚微。其表现是:读时什么都清楚,过后什么都糊涂,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一一阅读教学,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我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张兰 《新疆教育》2013,(15):293-29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从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谈谈自己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志华 《学周刊C版》2014,(1):171-171
小学语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熟识文章,建立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小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获得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在阅读中有效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使小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字信息,多方面地帮助小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构建起更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的融合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文本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从学生自我阅读、教师辅导阅读、借助修辞学、借助语法学四个方面使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含义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个人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有赖于丰富的课外。一提到课外阅读,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课余、家中学生个别的阅读。阅读课外书是否完全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课外书是否只能在课外阅读,课内就不能涉及或不需涉及?现实情况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他买大量的课外书,却不给相应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思想观点、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触发。  相似文献   

11.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用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应变“讲”为“导”。“导”,规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的方向、性质、内涵、作用。“导”不是“灌”,也不是“抱”,也不是“牵”,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善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那么从何“导”起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由语文教学承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目前,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依然普遍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刘增杰教授在一次专访中就特别谈到,"中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召唤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能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回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能对人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式方法肯定有很多,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情感因素,"以情激趣"。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深入挖掘作品的丰富情感来激发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来激发学习兴趣;三是通过有意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来激发学习兴趣。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一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以文字符号为形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为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必须切实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移情别恋”。“移”者 ,“疑”之谐音也。疑者 ,设疑、质疑之谓也。眼下以倡导学生质疑问难为时髦 ,其实让学生质疑固然好 ,但教师在适当时机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设疑质疑也无不可。这种师生互动 ,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也反映了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符合并反映了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交流和对话过程的本质。阅读教学的实践也证明 ,设疑质疑 ,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激发…  相似文献   

16.
范燕玲 《湖南教育》2005,(21):34-34
新编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材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准确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失为一剂良方。“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曾几何时,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年级越高,书声越少,“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感知阅读感知是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识别和辨认,它是阅读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字词知觉就是感知字词图形的特征,并确认它的声音和意义。这对小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在字词知觉中同样表现出这种整体性倾向。汉字是由笔画、偏旁构成的图形。由于知觉的整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对更重视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和引导实践创新,但其中存在目标意识淡薄、内容面面俱到、训练意识不强等严重问题,导致阅读教学出现耗时低效现象。因此,应探索更具实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途径,实施阅读教学中的"高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