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单元这一语文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方式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目前,人教版、苏教版等多套教材均使用主题单元这一编排形式。对于这种教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所研讨的,是“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主题单元”四个字,散发出一种新鲜气息。在课改以前,人们很少运用这个短语。“主题单元”四个字,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有多种含义。一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命名。它们主要出现在学生的课外读本与中学生报刊的阅读版面上。编者选择一定数量的彼此之间由某个“中心词”联接起来的文章,形成一个阅读单元,供学生自由阅读。二是教学实验的课题命名。这种研究课题主要是围绕着课标教材进行的,如小学语文界就有《小学语文学科中主题单元式阅读教学的研究》的课题。三是课标教材编辑思想、编辑思路的呈现方式。现在几乎所有的课标教材都在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如人教版课标教材(7-9年级)共由36个单元组成,36个单元就有36个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有这样6个主题的教学单元: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这就是“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研究。下面,就是对人教课标教材八下第一单元——“人生轨迹”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金甜 《教师》2023,(10):18-2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为“双线组元”,将同一主题的课文编排在同一个单元中,使其构成了系统化的阅读资源体系。对此,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细研课标、解读教材、紧扣主题、自主体验等角度,对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让学生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将不同的文本串联起来,使其领会文本中蕴藏的人文情怀、人生哲理、个人情感等,促使学生从浅表化阅读过渡到深层次阅读,提升其深度思考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依然沿袭了“选文式”的编制方法。其中一个较大的变化是多按“主题”的要素来组织单元,此前的教材多按“记叙、说明、议论”的文体要素来编排,单调而刻板,且与学生的生活有所隔膜。而“主题式”单元编排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拉近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距离,给了学生一个无限丰富的走进文本、走进语文生活的可能。因此,课标教材在此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但目前的“主题”编制方式在凸显“主题”(内容)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削弱了对“文体”(形式)的关注。如看不到这一点并有所自觉地矫正,语文教学最后落下的可能就多是关于“动物世界”、“自然景物”、“人间亲情”的一堆百科知识和笼统粗疏的概念与感受,依然会背离语文本身。谈“主题式”单元的教学设计,偏偏要来强调“文体”意识,这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实际上这正如谈“文体”离不开“主题”一样,讲“主题”照样绕不开“文体”。内容与形式,主题与文体,是彼此包容不可分割的。尤其在目前的教材体系下,更有关注“文体”的必要。事实上,只要有语文的存在“,文体”就永远不会过时。简单机械地按“记叙、说明、议论”进行文体训练不甚科学,淡化文体甚至取消文体,也是不符合语文规律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在刘勰看来,创作的首要准则是“设情位体”(根据情理来决定体裁),其次是根据内容选择描写的事物,最后是选择文辞来显出要义。这说明他对文体的重视。他还指出“: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文心雕龙·风骨》),即指通晓各种感情的变化,深明各种文体的特点,然后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适当的文体和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刘勰在这里虽然是就创作而说的,但阅读何尝不是如此“?洞晓情变”,是感受各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变化;“曲昭文体”,是判断各文运用了怎样的文体、语体、风格,在揣摩语体风格的过程中,达到对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或者可以这么说,主题(内容)回答的是“写了什么”,文体(形式)回答了“怎么写的”,自然,阅读也就必须关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两者不可偏废。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景物)为例作具体阐说。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单元是部编版教材的一个编排特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从语文课程高度,对主题单元进行整体研发设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立足于单元视角,运用整体、系统的观点解读教材。语文主题单元设计,不仅包括语文教材中"篇"的设计、研发,更有基于单元、基于"类"的主题凸现、彰显。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与单篇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要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发现美、感悟美"为主题,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桂花雨》四篇散文组成,笔者以此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主题单元五模块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王少安 《人民教育》2012,(Z3):28-3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乡村田园"组织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两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略读两篇:《牧场之国》、《麦哨》。单元提示中讲到了本单元的要点: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  相似文献   

8.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单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以民俗为主题,写民风民俗,说民间艺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风民俗画卷。苏轼说:"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始终与民族繁衍相伴随,百代不绝。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了解民俗,可以洞悉自己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传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五篇文章在"民俗"这一主题涵盖下,所寄寓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加以区别。这种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腻、深刻的解读习惯。五篇文章言语形式颇具个性,各个不同,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不同文本的情感抒发与文化内蕴,总是借助一定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领略作者所构建的文本世界中,要能进得去;置身于言语世界所构成的情感与文化氛围之中,还能出得来,领悟言语世界所构成的情感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0.
彭燕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132-135
<正>一、单元解读与思考三下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围绕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从节日、发明、建筑、艺术等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有二:一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二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讲中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的确是这样,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快乐,这不是骗子的行为就是无知的行为。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然而可怕而又可悲的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论著《童年的消逝》中,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事实也是如此:应试教育的强取豪夺,电视文化的潜移默化,拔苗助长心理与精致玩具的好心扼杀,使得童年在许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举手投降”,本来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时代,却变得苦闷、孤独、压抑。好在波兹曼在十年后发现,儿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因此,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引导我们的孩子珍惜童年、善待童年、捍卫童年,甚至拯救童年,在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凸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为例,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共有五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编者作了如下单元提示: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缺少一定的单元意识。在教学时,往往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提高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却不能够更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单元意识。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是《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下面以《音乐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花园》、《去年的树》,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在这个专题中安排了一次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教材解读 这一单元教材的文化主题为“待人处事要真诚”。单元教材选取了四篇课文,其中《中彩那天》和《万年牢》,从“处事”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尊严》和《将心比心》,从“待人”的角度告诉孩子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四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的编排,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统整与利用。以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诚信"主题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在整体意识的引领下,分别从主题单元目标的精准把握、语言的提炼和单元教学的同中求异等方面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六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的丰富想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两大任务:指向作品的奥妙和指向写作至关重要。而写作能力又是语文能力最高级别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结合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握教材的核心,让阅读教学指向儿童的言语生命。一、从核心字词入手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由《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四篇课文组成。这几篇文章围绕着"爱"的主题,研读几篇课文,每篇课后练习都涉及对重点词语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林燿德《树》(节选)是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中的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笔者认为,哲理性散文的难点是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教师教学重点应该是对文本的解读。本文是笔者对该文的创新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