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当地媒体上公布了《关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是为了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干部的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3.
在官场生态悄然变化的新形势下,"庸政"现象在部分地方政府中渐渐扩散,因此,"治庸问责,强化吏治"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武汉市强力掀起的"治庸问责"风暴,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实践历程中的范本,但研究发现,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问责主体不够完整、问责依据不够严谨、问责程序不够完备的情况,应通过加强异体问责、完善治庸问责程序、完善政府官员绩效评估体系、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等不断改进,进而提高"治庸问责"实际绩效。  相似文献   

4.
“中庸”、“中和”,皆为儒家思想精髓,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和追求。“中庸”由孔子首倡,但孔子并未就此进行阐释。历代都有关于这两者的不同阐释,“中和”为“人道”,“中庸”为“天道”,两者共同组成了“道”。“中庸”之“中”为“中和”之意,是将“人道”推及到万物,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5.
太宰治的后期作品之一——《维庸之妻》以妻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困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依附丈夫生存的妻子为了替丈夫还债"变身"为独立女性的过程,然而在"变身"过程中随着丈夫的"离家",妻子也离家渐行渐远,随着"家"的逐步失却,妻子也实现了"变身"。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家"的失却对妻子"变身"的重要作用,进而探究妻子的"变身"是一个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化雨 《宁夏教育》2011,(11):4-4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5所中小学近600名教师在武汉洪山礼堂集体宣誓。这是湖北省开展教育“治庸问责”活动的镜头之一。为了提振湖北教育的精气神,推动湖北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今年8月,湖北省在全省教育系统内开展“治庸问责”活动,解决工作中的“庸、懒、散、软”及“慢、推、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研究中,大多数人认为“中庸”即阶级调和,是折衷主义,这是对“中庸”内涵的歪曲。本文将就孔子的一些言论和实践,对“中庸”的哲学内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丁晓宝  陈雄 《文教资料》2013,(20):79-81
“中庸”不是什么都不做,更不是“和稀泥”,而是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顺其恰到好处而为之。“中庸”作为“德”,可谓“其至矣乎”。它表现于外就是行礼乐,表现于内就是修仁义,是为政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中庸”的修养,最终可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中庸”是一个哲学范畴,它的发现,对丰富和繁荣我国古代哲学和学术思想建立了伟大功绩。对其应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考察。“中庸”是事物发展相对稳定的“质”。“中庸”在哲学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中庸”作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哲学传统。因此,认真地探索一下“中庸”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萌芽时期在甲骨、金文中就有“中”,郭沫若对它的解释是:金文凡中央之中均作,乃指事字,一竖之上下各作二旄或三旄而围其中部,意谓其所圈处,适当其中;伯仲之仲则作中,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时期,由于官制存在一些缺陷,于是朝廷设置一些使职来弥补官制的缺陷.租庸使也是唐五代所设置使职之一.本文试图从租庸使在唐和五代时期的设置原因、职能及其行使、地位及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对租庸使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现行统一"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第69页,有一幅"关中怀集县的庸调银饼"的插图,图上刻有"怀集县开十庸调银十两专职官令王某某典某某匠某某"。笔者一直对此有疑惑,租庸调制应该都是交实物的,或粮食或布帛,这个银饼当时到底是怎么使用的呢?教材插图在此想要说明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提“庸医”,人们常恨之入骨。近来电视报纸也经常报道某些医院的医疗事故,披露一些不该发生的致死、致残事件,病人家属把某些“庸医”和医院告上法庭的官司也是司空见惯。然而,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里的某些道德、才能一般甚至低下,从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误人子弟的“庸师”,学生家长又有几人能把他们告上法庭、诉诸法律呢?我们说,“庸医”害人,害的是人的生命和肉体,人们一眼就能看个明白;而“庸师”害人,害的是学生的精神和前途,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正如有人说的老师好当,医生不好当,如果医生用…  相似文献   

15.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16.
打我记事起,人们提到中庸,总不免先"呸"一声,但并没有人解释为什么要"呸",似乎它本就不值得解释。现在呢,正所谓"天道好还",传统文化又再度回到国人的视野,奇怪的是,也还是不大有人谈论中庸,又似乎它原本就不值得我们谈论。这真像宿命:2500年前,孔老夫子就感叹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依他老人家的意思,中庸是何其伟大,可惜在当时能理解并坚持的人非常少;建国至今,中庸更像马戏团里玩溜竿的猴,一溜到底——多少国人直接将之等同于"好人主义"甚至  相似文献   

17.
“中庸”作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哲学传统。因此,认真地探索一下“中庸”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萌芽时期在甲骨、金文中就有“中”,郭沫若对它的解释是:金文凡中央之中均作,乃指事字,一竖之上下各作二旄或三旄而围其中部,意谓其所圈处,适当其中;伯仲之仲则作中,即射箭中的之中,一圈示的,一竖示矢,乃会意字。(《扶风齐家村器群铭文汇释》,转引自《金文诂林》)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之“极”与文学理论之“中庸”程茜(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徐州,221009)R·韦勒克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文学标准的研究,而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则要么是‘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9.
<正>《太公家教》即有"一日为师,终日为父"之语,告诫"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师父"黄济就要九十寿辰,在筹划庆典的日子里,向无"束脩之好"的吾等及门弟子觉得,献给"师父"最好礼物与其为"束脩",莫若各来一段随笔,各就"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发表所感所思,或回味与先生相处中的微妙话题。于是乎,同门传宝君率而作: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中庸”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中庸”考释杨福泉据现存史料,“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且仅出现一次。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哲学与道德规范,中庸的要义究竟何在?千百年来,聚讼不已。今天来看,似乎仍有研讨的价值和必要。从中字字源看,中的本义是指在中央旷地的旗帜(或徽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