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   创新性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 3个方面的素质,因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创新教育也应包括相应的 3个方面的内容。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创新意识、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6,(3):1-1
又是一个春天。对于中国教育来说,2006年的这个春天显得格外明媚灿烂。正是从这个春天开始,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重大改革。这个改革的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3.
4.
王榕澜 《考试周刊》2013,(59):176-177
当今社会,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然而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研究发展相对缓慢。作者通过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发现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具有双重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人才是生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本文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两个方面探讨生命科学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为电大提供了一笔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电大通过近30年的办学,形成的人才规模、完善的办学条件以及所创造出的办学特色。总结历史经验,扩大教育财富,电大要在新的起点上突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创新模式,提高全民素质;完善条件,促进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新实验班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教育改革、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试验,是大学整合全校力量尝试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教育特区。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张之洞班10年探索研究发现,特区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业成绩、科研参与、毕业去向、社会工作等方面比同级同类普通班学生略好,但成效并不显著。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实验实施方需要进一步凝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践平台,落实以研促教,充分发挥导师的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活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导向,而将创业者培养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探索出一种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创立者牛顿.他的科学贡献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里程碑。而他的科学成就主要是由于前半生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但他从小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思想上打上了信仰上帝的烙印,这种宗教意识把他引向了对神学的狂热追求中,甚至充当攻击无神论的科学顾问。他最后三十几年的后半生中.人类一颗杰出的头脑竞用来钻研宗教神学,毫无科学贡献了。创制阴极射线管并对阴极射线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的。还发明了辐射计、闪烁镜等科学实验仪器的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也在后半生坠入唯心论世界观的泥潭,投身于降神现象研究,硬说自己用科研证实了降神骗局,在科研中再也一无所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是达成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学习与尊重的根本性途径,也是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五十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中国的民族教育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较多的特殊必,要大力开展民族教育的研究工作,培养本民族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藏族高等数理教育比较研究》和《藏羌民族教育与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两项课题的意义和目的就在于抓住特点,找到规律,探索开发展族智力,培养民族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路径和方法,实现民族教育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点大学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通过建设人才培养实验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概括北京大学等四所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发现,四校的实验班各有创新,各具特点,但整体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相关制度衔接不够连贯等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社会、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必然具有理解性质。在理解中,或者说通过理解,人们便获得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日常语言世界中,在教育理论世界中。从有关教育的语词和教育俗语中,我们能透视出鲜活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关于教育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从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把握中,我们可以获得人类创造的教育理性。日常语言世界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历史的积淀,它继承历史,说明现实,现实证明了它的实际,它又证明了现实的合理。理论世界的教育意义,在理性的道路上也继承了历史,但对现实它隐含着批判,更大的志趣在于引导教育现实放下包袱,走向未来。我们若想获得一个关于教育的全面的理解,就必须在日常语言世界和教育理论世界之间建造桥梁,沟通常识和理论,链接历史、现实和未来,把知性逻辑和理性逻辑辩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湖北经济学院开办"国际金融实验班",对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科学制订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制度,营造创新氛围等.  相似文献   

14.
论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对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克服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的缺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高职教育回归自身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育民主具有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主体性理论层面的意义。政治学意义上,教育民主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本质属性;社会学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主要表现为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消除社会不平等功能; 教育学意义上,它是教育进步的反映,是判断教育理论科学性、教育实践合理性的标准之一;主体性理论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一个内在属性即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传承文明,铸魂育才的伟大事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在于,为和谐社会提供传统精神基础,注入高尚人格精神,构建强势创造主体,增强发展不竭动力,展现无限美好前景。因此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道德与才智,科技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关系。要使教育起到应有作用,还要靠主管和从事教育的人们的自觉性,扎扎实实地去抓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国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过度集中于专业培养,而社会环境的质变已经使资优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决定性的问题。现实中大学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三种办法,即志向教育、竞争性考试制度和兴趣至上都不理想,致使密集投入教育资源却事倍功半。"志趣"的概念能够统摄古典的志向与现代的兴趣之间教育思想的张力。资优学生"志趣"的养成需要在大学本科阶段注重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建立师徒制,形成教学共同体,在管理和评价上给"志趣"的养成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8.
王烨 《考试周刊》2011,(14):215-216
近年来,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已构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威胁,这些事件一次次为高校辅导员敲响警钟,在工作中要格外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由于高中文理分科过早,导致理科生对历史这一学科十分轻视。实际上,历史学科的教育,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