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区域民俗研究在20世纪末已取得重大成就。展望21世纪,应该提高研究队伍的内在素质,调整视角,强化区域民俗基础理论研究,关注民生现实,注重区域民俗的立体性研究,不断开拓研究新视野,构筑我国区域民俗学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2.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古镇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集合体,其民俗资源具有体现古镇地域个性的标志功能。目前我国多数古镇的民俗资源保护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弄清了古镇保护与民俗传承的关系,然后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古镇民俗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创新型地提出新的保护模式,为古镇民俗资源的保护研究做好一定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俗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民俗的区域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关注。文化学中的文化圈和文化区理论,为民俗区域存在和传承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和区域民俗理论延伸的支撑;而上述理论与具体个案的研究,为民俗的存在和传承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为民俗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初探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区域地理分异,对于民俗事象的区域特征、地域分异等方面更产生重要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都对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区域内主导因素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分析和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社会文化的相关关系,无论对于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民俗志书写模式日益受到质疑的今天,山曼教授《流动的传统》一书以不拘一格、充满灵机的民俗志书写,为我们带来许多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示。这样的民俗志书写已将民俗学研究的"区域本位"、"事象本位"与"主体本位"初步化融一体,注意在描述区域民俗整体结构的同时,追寻民众主体的深层文化逻辑,因而代表了当代民俗志书写中一个富有活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括当今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挖掘发现并解决当今民俗体育问题,促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彰显活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俗研究是深入理解龙文化的重要路径。在有关龙习俗的研究领域,呈现出多种理论方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如历史文献研究、民俗的区域研究、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计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民俗体育论文呈不规则增长趋势;体育核心期刊论文数偏少;基金论文明显增加;单一研究方法较为普遍;研究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作者的区域分布不均;讲师和副教授是发文的中坚力量;论文合著率为46.6%,两人合著尤为突出;核心作者13人,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拟就《金瓶梅》与晚明女性生育民俗的角度探究被称为"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的社会风俗史"的《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女性生育民俗文化的特点,使我们透过作品真实地感知晚明时期女性的生育状态,了解晚明女性生育民俗。  相似文献   

12.
普庵信仰分布于南方多省,是一种跨越海峡两岸的佛道合一的民间宗教信仰.学术界对普庵信仰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末,于本世纪初形成一个由海峡两岸从事民间宗教研究人员组合而成的小团队.各地研究成员对普庵信仰分布各地的状况进行了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信仰资料,也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为普庵信仰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普庵信仰研究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研究力度小,宗教界关注度不够,研究视野狭窄,研究方法固化等.普庵信仰研究要取得更大的突破,需要很好解决现有研究成果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陕西民俗文化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消长演进,陕西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变,本文在分析陕西民俗文化变迁因素与变迁形式的基础上,探析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促进陕西民俗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为中国教育、文化、学术、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育以及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形成都作出了诸多贡献。通过对明清时期郧阳书院创办时间、地域分布及其管理和教育形式的研究,从而考证郧阳书院的时域特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民间舞的内节律为切入点,从人身心节律的内在冲动和人文表达出发,论述了它对民间舞的源起以及延展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有着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艺术基因的复制性,它触动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枢的同时,有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而且在身心与艺术合一的内外节律中构成我国民间舞艺术的灵魂,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民间舞蹈教学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王锐 《成都师专学报》2009,(2):58-63,68
20世纪是裕固族文学的大发展时期,不少专家学者对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倾注大量心血,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课题不断深入。同时伴随新时期作家文学的发展壮大,个别走向全国的裕固族作家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对于推动和宣传裕固族文学起了关键作用。文章拟就裕固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作以综述,以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促进本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声艺术在当今中国现阶段的传播发展进行调查、研究,使其在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相比较的同时,探析美声唱法在中国当今社会的传播发展状况,包括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