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康德的“道德的普世性”“人是目的”原则与罗斯的“显见义务”学说,探讨了义务论视角下的新闻伦理困境。当新闻工作者面对伦理困境时,可依据“道德的普世性”原则辨明行为是否合乎义务,以“人是目的”为准绳判断显性义务。通过综合运用康德和罗斯的义务论伦理学,媒体工作者在新闻伦理困境中能做出更为公正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中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发事件或灾难事件的现场,面对陷入险地的生命,你是去记录呢还是去挽救?这一瞬间的决定虽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心灵抉择,却涉及对新闻职业伦理和社会道德伦理的思考.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和康德用以表达普遍道德规律的“绝对命令”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考,即在那些危难的瞬间或危险的场合中,应先遵循基本的人性即普遍的社会公德,放下手中的相机去帮助身陷困境中的人.  相似文献   

3.
石思思 《今传媒》2021,29(4):133-135
本文拟从康德义务论视角对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试图提出针对传媒行业的一些伦理启示。笔者在对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些媒体存在诸如把人性当成宣传工具和手段、为追求利益而传播虚假信息或是煽动民众情绪等失范行为。基于康德对"善良意志""普遍法则""人是目的""纯粹理性"等核心概念的相关阐述得出了一些启示。本文最后也提出了一些康德义务论所面临的新闻伦理困境,并试图与新闻学界和业界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4.
重识广告传播伦理。伦理关乎正义与善恶,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准则,它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传播即伦理”观念的确立表明:传播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相应的传播伦理。①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和宣传作用的行为,天然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传播行为中产生的道德准则,即广告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伦理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伦理建设应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建立起高尚的职业行为价值目标;二是建立合理的图书馆职业行为规范,防范图书馆员工行为失范,并作为评价图书馆员工职业行为的道德依据;三是建立馆际协作和社会交流机制。实现图书馆伦理的作用就要掌握伦理建设的着力点,即必须处理好伦理主体的利益关系,准确寻求利益平衡和价值统一并最终形成伦理共识。图书馆伦理建设应从道德自律和制度驱动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概述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类型与结果,分析伦理评价对于道德判断和行为意图的影响,并结合竞争情报工作实践,讨论了若干行为道德性的检验方法在竞争情报行为道德判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0,(10):53-55
目前,网络上低俗之风盛行,艳照、不雅视频、芙蓉姐姐式的网络红人层出不穷.面对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积极呼吁构建网络伦理.什么是网络伦理?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先从伦理学谈起.那么,什么是伦理学呢?伦理学是对道德进行研究,关注人的行为和价值的一门学问.它的实用性在于判断什么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是违背道德的.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这些道德关系制约和规范网络中人的行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技术和法制上,而忽略了伦理道德这个层面.其实,人们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新技术"的应用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中产生的诸多矛盾,让人们道德缺失的一面表现得更为直观,而新闻伦理失范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新闻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伦理与新闻伦理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新闻伦理一词被详细论述是上个世纪初。1924年,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详细  相似文献   

9.
崔书颖 《今传媒》2011,(5):145-146
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从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以实现的途径,这表明广告伦理在个体视角上的重要性。公益论是将人们行为的结果利益聚焦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之上,是广告伦理研究的整体视角,它对于合理构建具有普世意义的伦理规约、协调广告活动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告伦理研究的整合视角,道义论不仅关注行为主体的品质和动机,而且在更高意义上关注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伦理问题就是关于人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本质是新闻评论的写作者、传播者与评论的受众的关系问题.它既应当表现为写作、传播动机的道德性、公益性,也应当表现为客观社会影响的道德性、公益性.新闻评论的伦理目标,应当是使评论的受众更加耳聪目明,在与传播主体的关系中更自由、更自主、更具有辨别力.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信息伦理的培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网络信息伦理是调控网络信息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网络信息伦理不会自动生成、扩散和发挥调控功能,它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培育.网络信息伦理的培育途径主要有:①狠抓网络信息伦理教育;②提倡网民"自省"、"慎独";③调动社会舆论,影响网民道德社会化进程;④完善网络信息行为的赏罚机制.  相似文献   

12.
梁修德 《图书馆》2012,(4):27-31
信息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信息活动主体的道德自律,但是道德自律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信息活动主体的道德觉悟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以及在虚拟性、匿名性、隐蔽性网络环境里。所以,信息伦理规范的实现需要社会舆论、信息伦理委员会和赏罚机制等社会监督机制作为道德自律的必要补充,一方面它是信息伦理规范实现的最基本保证,另一方面促使信息活动主体由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是大学生相互联系、发表意见、表露情感的场所。大学生自媒体伦理困境主要表现为内在的价值迷失与外在的行为失范。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自律偏失、社会大气候的负面影响是大学生自媒体伦理困境的内外根源。责任伦理是破解大学生自媒体伦理困境的新思路,因此从以人为本、伦理精神、共生共存三个维度建构大学生自媒体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14.
陶丽 《新闻世界》2013,(5):317-319
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职业行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标准,也是行业自律的核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本文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2009年修订)》和《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道德准则(1996年修订)》为例,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角度,分析中西方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阅读"不应遭遇"深谴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浅阅读"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代阅读的有效形式之一;它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浅阅读"本身不具有社会的、伦理的、道德的属性,不存在所谓的严重危害.对读者的"浅阅读"现象,我们应持欢迎的态度,并认真研究其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7.
伦理规范就是道德规则,或者行为的规则,它在特定情况下指导个人行为。与政策、法律不同,伦理作为指导个人和职业的决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它不是依靠显性的、具有强制性的条款或者文书、并通过强制性力量来规范的,而是通过人们根本的价值观、哲学与文化思想等以隐性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媒介伦理是关于职业传播者在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的指导方针或者道德的规则。①媒介具有社会与经济双重影响和责任,在商业利益和道德原则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对今天的媒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媒介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对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9种动机和7种感知风险.不同类别的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的动机和感知风险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信息活动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活动不仅是一个行为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行为价值问题。准确把握信息活动的伦理维度是信息伦理研究的认识前提。文章从信息活动的内在价值尺度和信息活动的外在道德秩序与规范两方面对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73-76
暗访偷拍,按照笔者的理解和分类,属于典型的媒体和传播伦理议题之一.一方面,它充满了争议性,符合伦理议题的特征,可能是功利主义伦理学最好的探讨对象.另一方面,总有论者因暗访偷拍某种程度上的欺骗性而根本否定其存在的道德基础,其最大的伦理学依据当然是康德的道义论.然而,为什么暗访偷拍如此遭受非议而坚强地存在着,并且为世界上的优秀新闻媒体所看重?我们通过当代中外知名电视媒体对暗访偷拍的使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当事人的认知来做一番剖析,看看能否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