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华 《大观周刊》2012,(9):135-135
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后感受颇深,文章就《共产党宣言》与中华民族百年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略作浅述。  相似文献   

2.
全书可分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要义、《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章,重点讲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文化的影响和《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对中国当代现实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严峰 《编辑学刊》2021,(4):31-32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复旦大学拟于2021年七一前夕编撰、出版《陈望道文存全编》,全书400万字,分12卷,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担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望道先生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陈望道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陈望道先生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4.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文《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第一人,上海早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元老级人物。  相似文献   

5.
1920年4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非常渴望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陈望道通过日文译本和英译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当时,为了使这本书尽早与中国读者见面,由陈独秀出面与维经斯基商量,维经斯基拿出一笔经费,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印刷所,承印的第一本书,即是《共产党宣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通过另一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民国日报》经理兼总编、《觉悟》副刊主编邵力子,在1920年9月30曰《觉悟》副刊上发表了一篇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3,(10):57-58
内容说明:《党鉴——共产党历史发展与执政规律研究》一书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和阐明了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和发表共产党人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60多年以来,共产党人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一个宣言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任务,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作用等作了具体论述,明确指出共产党是“革命军的总司令部”,“目的乃在于实现共产主义。”《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最早在中国介绍与传  相似文献   

8.
系统阐述了近年来中山大学图书馆在全球收集的多种不同出版时期、不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的情况,重点论述了19世纪早期重要的三种版本、20世纪前半叶两种重要的英译本和中国本土首个中文节译本的收藏情况、内容与版本特色等,认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经过长期的马克思主义馆藏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共产党宣言》版本收藏,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在欧美、在世界和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36年7月,毛泽东对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到自己思想成长的心路历程时曾这样说道:"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排在这三本书之首的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其初心使命的精神原乡和入门老师.陈望道翻译的这本堪称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市档案馆众多馆藏珍品中,无疑属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国宝级文物《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本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她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传奇呢?  相似文献   

11.
浙江籍报告文学作家徐锦庚全新创作的《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共产党宣言》为线索,放眼世界,聚焦中国,生动记述《共产党宣言》的中国足迹,以文学方式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化的过程。全书从小角度纵深切入,饱蘸厚重历史之墨,兼具生动文学之笔,呈现出鲜明的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特点,创造性地实现了历史思维、现实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统一,在当前诸多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示范意义,可谓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书写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迄今已经一百周年了。马克思的名字自从1899年2月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被介绍和伟大的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同志翻译、于1920年4月在上海出版以来,马克思主义文献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解放以后,我国有计划地翻译出版了大量的马列著作,马克思主义文献出版物成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历史文献之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前叫做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由衷地告诉美国记者斯诺: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便是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影响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追溯这两部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我们不得不提及第一个《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本文简要介绍了郭大力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贡献。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那么它已走过150多年路程。历经风雨沧桑,马克思主义依然生机盎然,其活力之源在哪里?读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座》(以下简称《讲座》)和《马克思主义150年》(以下简称《150年》),对此会得到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过时了吗?永不过时!当年发表之后,马、恩还不断修正、充实.这种宣言生命力最强,寿命最长.因为它第一个讲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岂只纸寿千年?它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作,是理论,也是新闻,属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8.
张渝 《兰台世界》2013,(22):138-139
<正>一、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蔡和森具有留法经历,在法国期间他阅读、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蔡和森潜心研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数量超过百余部。他悉心研读、翻译了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的精彩片断与关键性章节。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2,(12):6-7
<正>本书紧扣中央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时间纵轴,从中国发展变化的视角,选取反映中华民族命运走向的文物,讲述其背后的细节故事,展现一个又一个具体而鲜活的历史横切面。相信每一位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宣言》都不会陌生。毛泽东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他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讲,“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正因为这本书的巨大号召力,革命战争年代的反动政府视其为洪水猛兽,不断进行封禁和销毁。然而,依然有一批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中用生命守护这本信仰之书,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然而,不少人未必知晓,申城也是中国现代红色出版的源头:建党前后,沪上五个早期红色出版机构陆续亮相,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个名称. 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1920年8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而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