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是美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也就是说,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是离不开“线”这个基本元素的。因而认真研究探讨“线”的审美特征,不断加深对“线”的概念的正确认识.对驾驭和掌握好“线”这个艺术手段,是大有裨益的。本人经多年的绘画艺术实践,就“线”在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和播音艺术一样具有形态美的,是书法、音乐和围棋。在艺术的简约与素朴方面,播音和书法最接近,书法和播音都是“点”与“线”的艺术,书法是“无声之音”,播音则是“有声之象”;在艺术的辩证关系上,播音和音乐最沟通,他们都追求对立之中的  相似文献   

3.
在上篇《浅谈封面设计中“线”的运用》一文中,我对“线”在封面设计中如何运用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概括:点、线、面是构成视觉空间的基本元素,是书籍设计的主要语言。本文则想分析一下“点”这个构成元素在封面设计中的运用。“点”,主要是指在画面中视觉上显得细小的形态。点的感觉是相对的,它是由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等形式构成的,其聚散、排列与组合,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早在人类远古时期的手工制品表面装饰纹样中,“点”就已被大量应用。时至今日,当代设计家依然运用着“点”的多种变异和排列组合,再现着“点”的艺术魅力。 …  相似文献   

4.
任晓飞 《大观周刊》2011,(52):219-219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2003年的春夏之交,共和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一场疫情挑战,当恐慌好像空气一样开始在北京这座城市蔓延的时候。《非凡抗击》的拍摄与创作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大多时候,我们是被事件裹挟着、被情感推动着在往前走,然而现在看来,在一些关键点上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对于整个作品的创作价值显现起了很大作用。“纪实”与“表现”是贯穿记录片发展的一条无形的提线。“纪实”是指尽量把生活原初状态镶嵌入艺术的镜框中,不让或较少让欣赏者看出创作主体的介入,强调发现和选择。与此截然不同,将生活作为艺术矿藏,选取后按照创作者的美学追求进行加工,强调…  相似文献   

6.
新闻线人     
“新闻线人”主要指的是非专职新闻人员,他们是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通过新闻热线或其他途径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社会群落。目前.“新闻线人”大致可分为职业新闻线人、兼职新闻线人、客串新闻线人和举报新闻线人。  相似文献   

7.
摘要:公共艺术,从字面上分析应把“公共”和“艺术”分开解释,可以说“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所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理解公共艺术,狭义的讲是出现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包含的艺术种类较多,出现的公共场所类型也很多。从广义上来说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还包公众兴办的或参与的公开表演艺术和公开艺术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艺术的概念,试图阐述公共艺术在环境中的“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教育与网络艺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萍 《新闻知识》2006,(12):69-70
网络艺术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将已经存在的传统艺术作品通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方式进入互联网络,这被称作“网络艺术”,相当于传统本的数字化;一类是直接在网络上“发表”或称“首发”的艺术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计算机特殊软件生成的艺术作品,比如电脑自动“创作”的小说、音乐、绘画等作品。由于网络艺术具有个人性、综合性、动态性、交互性、虚拟性、可下载性、可无限拷贝:等特性,因此,它天生具有较传统艺术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其艺术门类也就远非传统艺术所能涵盖,大杂烩式的艺术发展空间同时也给艺术消费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其艺术产业化的趋势十分看好。但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开始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分析表明,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受众媒介素养偏低,媒介素养教育不足有关,本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类拓宽了自身的“视界”,无需走千里路也可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色;无需身处某一时期便可全然得知该时期的事件,这便是网络的便捷性。而舞蹈艺术也同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使舞蹈艺术的发展迈入新媒体时期并在舞蹈艺术传播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舞蹈不再是“区域文化”并拓宽了舞蹈艺术文化的受众面,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舞蹈传播方式从传统的“线下”传播到网络的“线上”传播,舞蹈艺术通过互联网媒介达到的大范围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11.
“跑线记者”离不开所跑战线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有行业会议,战线中的一些日常或动态性工作等等,可如何跑好战线,让战线中的新政策,以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工作“变成”新闻,相信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都会思考。我认为,要想把战线中的这些工作“变成”新闻,“跑线记者”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要在跳出“事物性”报道的同时,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在所跑战线中找出新闻来。一、行业会议是“跑线记者”寻找新闻的“起点”应该说,任何一名“跑线记者”因“跑线”年头不同,他们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可是要想把战线…  相似文献   

12.
殷培芳  贾润 《今传媒》2016,(7):156-157
线,作为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描摹物象,塑造形体上,而且还能够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和独特艺术魅力.中国画的线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从描摹物象走向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就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线”来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电视是时间的艺术。拍新闻和专题片的记者常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时间”留住,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在画面上再现“过去时”的一些情景,让已经消逝了的事件或场景在现在的空间里重新展现。再现的艺术就是时间倒流的艺术。这一点,在文学作品或广播里很容易做到,只要“回忆”一下就行了,而电视是视觉为主的艺术,是时空艺术, “时”不在时,“空”就真的空了。因为对画面来讲,时和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博物馆》2023,(S1):27-29
<正>“志愿讲国宝”线上文化宣讲系列项目是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以下简称故宫宣教部)策划,故宫志愿者参与撰稿并出镜,为公众讲解、介绍故宫博物院精品馆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视频节目。节目每期选取一件或一类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在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乃至展览信息向观众娓娓道来,希望以亲切、生动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话:新闻“跑口”,或曰“跑线”,从国内到国际普遍存在.“口”或“线”存在的合理性不容否认,明确分工可以避免多头采访造成的资源浪费,好的“跑口(线)”记者也会成为所跑领域的内行专家.但是,现实中“跑口(线)”记者也面临着一些困惑.比如:如何与“口(线)”博弈,避免成为“口(线)”的代言人?如何监督所跑的“口(线)”?不幸被“口(线)”封杀怎么办? 请看嘉宾们如何支招.  相似文献   

16.
版面空间有一个“隐藏结构”,如果编辑设计不当,版面上就会出现种种形态,或头重脚轻,或摇摆不稳,或松松垮垮,等等。为什么?这是版面中的“隐藏结构”对读者的视觉和心理发生的作用。美国现代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出每一个有边线的平面中都存在一个“隐藏结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影响着平面中出现的事物。所谓“隐藏结构”,是指平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中心线和水平中心线(见附图一)。报纸的版面上下有版线,左右是白边,所以也是一个有边线的平面,其中必然存在“隐藏结构”。“隐藏结构”的中心就是版面空间的中心(见附图二)。这个部位是组版时特别需要精心编排的部位,版面的均衡和节奏,大多要依靠这里来发挥承先启后的作用。如1986年10月29日的山西日报一版,被编辑部评为好版面。这个版在稿件多,大小、份量不等的情况下取得均衡,就是利用了基本居于“隐藏结构”中  相似文献   

17.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主观色彩对新闻事实报道的影响,在消息写作中,一般不提倡作者直接议论或抒情。新闻报道被称做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  相似文献   

19.
艺术抽象在科技书封面设计中的运用广东科技出版社丘庆璇在装帧设计中,封面的艺术形象大致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自然科学书籍的封面设计,普遍存在较难或不宜用具象表现的问题,而抽象的艺术形式,正是表现这类设计的最佳形式。所谓“抽象的艺术形式”,是指...  相似文献   

20.
不论文学、艺术,传统或是大众文化,如今在市场的消解下统一成了“消费文化”。娱乐,是公众视野中众神追求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