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秀萍 《大观周刊》2011,(38):147-147
曾几何时,校园里书声琅琅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更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境界。“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一位老先生的话令人振聋发聩。回首我们的语文课堂:课改之前常常用频繁的讲、问代替学生读书,课改之后又出现用频  相似文献   

2.
张蕾 《大观周刊》2012,(27):264-265
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老师对改革的掌握并不成熟.由于考试制度的改革仍然落后于教学改革.导致教师们平时努力做.敢于改.期末又会为了考试分数而放弃已做的一切.又不得不围绕“考试”而进行强化学生知识记忆的训练.因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当今仍是衡量学生水平、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考什么,怎么考”就成了教学上的指挥棒.是影响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快现行小学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翟爱中 《大观周刊》2011,(32):154-154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职高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人文修养的熏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职高生在课堂上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是我们的书本,而实践则是我们的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职高语文课堂,使职高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才能更好地达成职高语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只有让语文教学有滋有味,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王晓东 《大观周刊》2012,(1):124-124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l用语文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文课堂教学各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一般作用是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6.
刘弟勇 《大观周刊》2012,(41):373-373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生更是如此,尤其是高中的学生,感情丰富.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学生情感世界的感化手段.因为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需要选准一个突破口,以“激情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3):222-222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吉霞 《大观周刊》2012,(26):179-179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9.
秦俊杰 《大观周刊》2011,(41):128-128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若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使全体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正所谓一问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0.
李秀文 《大观周刊》2012,(33):220-220
我从事教学以来.对语文的地位做了一些研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先之乐而乐。”语文从那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屈原的笔端流出……语文带着我们到沙俄统治的小城镇体会残酷.到景阳冈的青石板上感悟惊险.到长征路上领悟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11.
张庆 《大观周刊》2012,(30):266-266
现在的高中语文很不好教,主要原因出成绩慢,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独立科,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和严密。但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文教学在方法段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迷离性和陈旧感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如同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也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银彩 《大观周刊》2012,(22):203-204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而我在工作中也大胆尝试、不断摸索,现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杨素雪 《大观周刊》2011,(50):139-139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4.
曾宪柱 《大观周刊》2013,(11):222-222
语文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步子迈得很大.但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可渭深人人心。因此、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张庆 《大观周刊》2012,(51):275-276
现在的高中语文很不好教,主要原洲出成绩慢,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独立科,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和严密。但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文教学在方法段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迷离性和陈旧感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如同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也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翠花 《大观周刊》2013,(7):155-155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闫丽敏 《大观周刊》2012,(40):174-175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说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本人从教十七年,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对于课堂出现的种种情况,引起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沈翠兰 《大观周刊》2011,(38):145-145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这种在知识性获得的基础之上,应强调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美学理论和原则的传授者,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其中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陈茵 《大观周刊》2012,(44):318-318
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各种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20.
石新霞 《大观周刊》2011,(19):91-91
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今天.仍能看到许多初中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学生听得如醉如痴,老师突然提问学生学生总是低头不语。老师实在生气,就会提问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让谈给说说,看看是不是理解了。如果能说上来就觉得全班理解。我认为不见得某个人能答的上就是全部学生了解;这就是为什么造成学生课堂上鸦雀无声的效果。在新课改指导下.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协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读书百变.其义自现”在语文实践中,得以实现。朗朗的书声,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无人之境.把阅读的韵味.悠悠忽忽飘香在波波洒洒学子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