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清文章思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等教学环节后,我把接下来的教学重点放在把握作者与编者的意图上. 师: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试与《辞海》"荔枝"条目进行比较,体会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意图与语言特点. 生:首先,本文的题目与"说‘荔枝'"相比要好得多. 师:好在哪里,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他引用郭明璋《荔枝》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诗句为题,很有诗意.还有,这句诗句虽只有七个字,但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颜色等信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说‘荔枝'"仅是简单地交代了说明对象.  相似文献   

2.
师:大家预习课文了吗? 生(参差不齐):预习了. 师:那好.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文题的含义吗? (教师板书文题并提醒"逸"的右边是"兔"不是"免",一"点"别漏了;学生认真抄写文题)  相似文献   

3.
吃荔枝,有个讲究.荔枝的中间有一条缝,只要沿着那个方向轻轻一咬,壳就会自动裂开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普作品,说明形象,文字生动,意境优美,恰如一枚荔枝清香润泽.品尝这样一枚融科学性、思想性与文艺性于一体的荔枝,教师也得在教学的口子上有所讲究. 丁日宏老师把口开在题目上,从题目入手分析文题之妙,轻盈又不失厚重.标题解析,这是多数课堂不会疏漏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明人的诗句,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产地、成熟期、颜色等主要特点,充满诗情画意,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假如说课文是作者带给大家的一处风景,那么文题无疑就是通往这处风景的指路牌。它是文本的最佳切入点,从题目入手,可以窥视到作者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内容,触摸到文章的感情走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会运用多种方法对课题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常规的课题解读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案例一:《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师(出示题目):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生读)  相似文献   

5.
一读题析题,初知文意师:请大家读读课题,说说对文题中"典"字的理解。生:"典"就是典礼。师:是的,"典"指的是盛大、隆重的仪式、典礼。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样的典礼呢?请准确地介绍。生:是开国大典,就是新中国成立时举行的大典。生:第1自然段中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可以看出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大典。  相似文献   

6.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实施,都需要有一个抓手,让教学过程有"径"可循.课文的题目无疑是教学的有力抓手,教学中不妨由题入手,扣题导学.具体而言:明确范围,建立题目统领全文的意识;明晰线索,体会题目表情达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题矛盾吗     
【案例】生1:老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可题目怎么会是《我的战友邱少云》呢?师:你很有胆识,敢质疑教材!你的意思是说此文从内容上看,是写事的,从题目上看,是写人的,这存在着文不对题的错误,是吗?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师:说得好。请你上黑板标出停顿和重音。(生标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班齐读)师: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目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题眼。谁来说说诗题中哪个词最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实录】一、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1.揭示文题。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生:(齐)着重指出。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2.练习浏览。师:让我们走进索溪峪,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实录呈现:(课前5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台阶"而不是"父亲"?师:你呀,把老师问住了,等你深入理解完课文后自会明白。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台阶?生:旧台阶和新台阶,师:旧台阶共有几阶?生:3阶,新台阶共有9阶。师: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相似文献   

11.
<正>一、聚焦题眼,理解“大”之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开国大典》。师:学习课文从题目开始,题目中的哪个字特别吸引你的目光?说说为什么。生:“大”字特别吸引我,因为它能让我想到盛大隆重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南州六月荔枝丹》与《生物学碎锦》中的原文相比,有很大改动.于是,在教学该课文前笔者给学生印发了原文,让同学们比勘课文与原文的不同之处,体验编者的个中艰辛,让学生与"编者"对话,过回"编者"瘾.这节课让大家说说编者作了哪些方面的改动,改得是否有道理. 生:有许多标点改动. 师:分类举例说说有哪些,你作为编者会同意吗? 生:如课文第五小节"重达四五十克",原文"四五"之间有顿号;课本第八小节"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原文"四五"之间也有顿号.原文加顿号加错了,我作为编者也同意去掉顿号.  相似文献   

13.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为什么叫"生命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 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陈芬 《中国培训》2006,(8):44-44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文为主,每一篇课文都有它自身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一、阅读点拨式。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内容较浅易,学生不难理解的课文。其特点是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自己理解,然后由教师循序设问,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加深对课文主要思想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南州六月荔枝丹》就可采用这种模式。教师可事先设置这样一组问题:1、本文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442、每段分别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结构并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4、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哪种,有何作用?5、…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是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能和成因等为特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一方面要使学生认知某种事物和明白某一事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写说明文的技巧.一、根据文题,抓中心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题往往能准确揭示文章的内容,既简洁精练又豁达醒目,既引人入胜又含蓄隽永.分析说明文的标题,往往能使我们明确文章所说明的中心问题,进而把握事物具体的特征.如,表明说明对象的《松鼠》,说明成因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含意隽永的有《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事理的有《看云识天气》,限定说明范围有《邮票的起源》,揭示事物特征的有《巍巍中山陵》,表明说明顺序的有《从宜宾到重庆》,显示事物间关系的有《眼睛与仿生学》,标明文章风格的有《大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一、解题预测文本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上有个生字,谁来读题?("侣"字下加红点。)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读得很好!注意这里要有停顿——走遍天下/书为侣。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生:走遍天下,书是我的伴侣。生:不管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师:由这个题目再猜猜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是写关于读书的话题的。生:可能会写让我们以书为伴的吧。生:告诉我们读书会有哪些好处的。生: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倡导我们以书为侣。  相似文献   

1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环境保护教育的说明文。这篇课文条分缕析,说服力强,很好地体现了本单元“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可采用“以题统文,引线串珠”的方法教学。一、循题理文脉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作者...  相似文献   

20.
师:今天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文题、作者)我们先看看题目该怎么读. 生:"五人,墓碑记". 生:"五人,墓碑,记". 生:我跟他们的读法不一样.我读成:"五人墓/碑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