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听系统对音频工作站的制作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音乐制作时,要做到没有失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音箱必然对声音有所修饰,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是经过音箱"加工"的.好的监听音箱的失真度是非常低的,而且频响很宽,一般的音箱由于成本等众多因素,失真和频响无法与监听音箱相比.  相似文献   

2.
2010年,我们确定《小学数学"厚重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作为研究课题,该课题着重围绕小学数学"厚重课堂"所应具备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追求"五感"——情感、实感、动感、灵感、效感;突出"五味儿"——数学味儿、生活味儿、文化味儿、趣味儿、人情味儿)展开.  相似文献   

3.
"很A很B"是以"很黄很暴力"为原型形成的流行格式."A"和"B"在音节和词性选择比较自由,"很A很B"可以进行组合式、并列式和拆分式扩展;"很A很B"具有多项意义强化功能,成为一个表达整体概念格式;"很A很B"主要运用于广告、社会评价和标题.  相似文献   

4.
吴宁建 《河北教育》2007,(10):35-35
教师在上班时间聊天,通常都会被认为是"违反上班纪律",因而一般是学校所禁止的.当然,禁止归禁止,想聊还是会聊,只不过,校长一到,大家便立刻散开,很知趣地各干各的事去了.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教师在上班时间聊天,就真的那么可怕吗?聊天就真的一无是处吗?笔者以为,在一个学校里,大家只顾各做各的事,"老死不相往来",没有"聊天"没有交流,这个学校不可能是和谐的.那么,教师适当的聊天都有哪些好处呢?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阅读?说白了,通常就是指读书.怎样才算是认真阅读?一般地说,就是要通过纸面的"字"区别轻重缓急地去认读.否则,很可能就会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读书要不要理解书上的内容?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把学语文仅仅局限于对文章内容的一般理解或作其他专业性的理解上,这就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误解乃至曲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历史的厚重,使南京很有深度。南京虽没有耀眼的特点,但是有着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青春很短,一段岁月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会经历,在回忆里又都弥足珍贵。青春很长,几乎所有和文艺沾边的东西,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一永恒主题的各种诠释,就和青春本身一样五彩斑斓。生理学一般把青春期定义为12岁至18岁,这虽然显得很俗气,但科学不容置疑。而"生理学"和"文艺学"最重要的本质区别在于,文艺解释的是"心",在意的是"气质"、"感觉"这类没有具体数字的东西,并不特别在意诸如""重量"和"高度"这类指标。所以,就"青春"本身而言,它可能存在在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身体里,因为他"早熟";也可能存在在一个七八十岁老人的身体里,因为他  相似文献   

8.
给西瓜打针,给荔枝泡药,给橙子打蜡——听到这些水果处理方式,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吃水果了?这些听上去很不靠谱的技术有的只是谣言,更多的却是真相,不过水果的保鲜措施远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脸怎么黄了?防霉涂的蜡对橙子威胁最大的可能要数霉菌。为了对付霉菌,往往向橙子上喷液态石蜡,反正橙子外皮一般不食用,还能提升卖相。喷石蜡听起来比较奇怪,但是对橙子非常适合——日本、德国等地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购买橙子时只要注意果实是否饱满、表皮是否完整就可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所讲的道理一般都比较浅,许多结论实际上学生在未学之前就已经知道。要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讲出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就很可能学生上完课后认知水平仍与上课前差不多,这样的课就没有多少效益了。我们说的浅道理要讲出深度,并不是要把道理讲得很“深奥”,而是要让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  相似文献   

10.
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象征,有人说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有人认为也是一种修辞方法。可能因为有争论,所以在一般的修辞书里就没有提及到.其实,作为文艺创作方法的象征是修辞方法的象征的发展.从词语着意加工方面来看,象征是一种修辞方法;从文章的艺术构思来看,象征又是艺术表现手法,这是文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交叉现象. 借喻、借代和象征都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因此事物表现彼事物,本体都不出现.因此,表面上看,很容易混淆,但如能同中求异,抓住它们各自的本质属性,那也不难区分.试比较下面句子:  相似文献   

11.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这种"精神上的自由驰骋"便是想象。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在深化语文教学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关键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相似文献   

12.
真情与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泉.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出去的,那就是教育.这里所谓的教育不是片面性地像园艺师侍弄花草树木一般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多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这种爱是很细微的,这种情是很自然的,它可能是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一个眼神、一番谈话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的真爱和真情对于学生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中小学生的写作空间中没有给诗留下任何席位,高考作文试题总是嵌入"诗歌除外"的字样,而高中教才总是只把诗当做学习的材料,很少将诗编入作文序列.更奇怪的是初高中教材多年以来很少选谈怎样写诗的文章. 终于从新教材中看到了这样的课文:《谈中国诗》 (钱钟书). 这篇课文将中国诗和西洋诗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很多特点,诸如:研究中国诗不能寻找一般印象,而要研究"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中国没有史诗,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中国诗不厚重,显得清淡、安和;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更多的是诗的特征.这些观点让人读后觉得朴实、新颖、信服.  相似文献   

14.
跨界学习     
正跨界学习的说法当下比较流行。跨界的前提是"界"的存在。"界"是质的规定性,是事物所在的领域。没有"界",事物间无法彼此区别,人们的思考没有逻辑起点,实践也没有对象和基础。跨界学习旨在打破学科界限,达到学科间的融合,这无疑是很美好的愿望。学校教育以知识学习为具体内容,学科知识是学校教育展开的依据,分科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由来已久,学生在学校习得的是分科知识,但他们面对的生活世界是整体性的,因此,知识教育如何通达个体发展的整全性,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这个故事是说一只小鸡的。很小,应该是从蛋壳里孵出来没有多少日子。很嫩的黄颜色。叫起来是"叽叽"的声音。现在小鸡对妈妈说,叽叽,我出去玩啦!小鸡就独自上了路。一只小老鼠迎面走来。小老  相似文献   

16.
写作漫谈     
把所见到的题材加工成艺术品,首先是要用我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找出主题来,然后把它加工成艺术品.这里头就得要注意文艺发展的规律,理论是抽象的说明文艺是具体的形象的描写.如果写诗,说"四月间我到了某个地方"这是一种抽象的说明.李白作的诗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是一个人的官名.他说杨柳的花落尽了,子规又在叫,使人家就想起了这是四月.假如说写"四月间他到了五溪",就没有诗意了,"杨花落尽子规啼"就有诗意.又如李白写的诗"烟花三月下扬州",他加上烟花两个字,就使人想起三月间烟花、烟雾.这个三月就变成很具体形象的了.  相似文献   

17.
品读<江西教育>(B)2009年第3期的<何毓阳:为学生播撒诗性阳光>一文,不禁让人感叹"文化"这个词语的丰富而厚重,文化的力量!我想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应试能力上做得很出色,但是要论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师生思想的交流,教化向真向善向美的意识,就很逊色了.  相似文献   

18.
进入高三以来,有的同学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进步很慢,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进步,因此心里感觉很没底.其实,这种情况在历届高三学生中都很常见,具体表现为:自己平常学习很下工夫,考试时成绩却不见怎么提高.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情况.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一、高二欠下那么多的"债",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还清呢?  相似文献   

19.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案例:在复习"圆柱"这一课时,梳理到一个知识点: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是个长方形,也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我顺便补充问道:"在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呢?"学生回答:"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本来复习得很顺利,可就在这个时候,课堂出现了意外。一个数学成绩优异的男生提出疑问:"圆柱的侧面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