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著名作家伯尔的短篇小说《在桥边》(见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借助一个小人物的简单故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即制度下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一、数字的意义和无意义 讨论伯尔的小说《在桥边》的意义,当然可以从选人教材的开头一句人手——"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根据叙述者"我"的伤残不能有大作为,以说明德国战后小人物的命运以及社会背景;也可以从小说中"我"数数字的职位,联系到伯尔曾经提及的统计部门职员身份,①以探讨小说中叙述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工作状况的联系.但是,这样的讨论,也许都比较迂回,还不如直接把构成小说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即关于"我"在桥边数过往行人的种种描写,加以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爱顶撞、爱强词夺理、爱直话直说的学生,给许多老师带来了不少麻烦或尴尬的场面,一点儿也不像个知书达理的小女生。可我打心眼儿里想说,当老师可真不容易。要上书堂,下厨房;不但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既要照顾好家,又要教好课,哎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这样要求我们去鉴赏诗歌的 :“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 ,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 (这就是‘感知’)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想像和联想 ,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也就是说诗的鉴赏需要———感知与想像。列夫·托尔斯泰在分析艺术作品的感受者 (即鉴赏者 )的意识活动时说 :对艺术作品的“感觉的主要特点在于 :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以致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14课《七颗钻石》一文,是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童话故事。课文描写了一位小姑娘寻水过程中水罐的神奇变化,表现了她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也揭示了“好心有好报”这一传统、朴素而又永恒的主题。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了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得水的惊喜、送水的急切,表现了小姑娘“心中只有妈妈,唯独没有自己”的美好品质。为了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在学生已经读懂小姑娘到处找不到水,累得睡着,醒来后发觉水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基础上,我问:“你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得…  相似文献   

6.
1972年摘取诺贝尔奖的德国作家伯尔,有"当代歌德"的美誉,是以描写二战前后德国民众生活见长的作家,诺贝尔奖颁奖词如此评价他的创作:"凭借他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的确,伯尔的作品博大精深,技艺精湛,不仅<亚当,你到过哪里><无主之家><九点半钟的台球>这些大部头的作品如此,即便是篇幅不长的中篇如<火车正点>,甚至于千把字左右的微型小说,也能承载丰富的社会内容,让读者从中读出远远超出篇幅的巨大容量来.  相似文献   

7.
一、"看"与异化"看"与"被看"是鲁迅小说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已不算什么特别有新意的观点。但重读《祝福》会发现,"看"不仅关涉结构方式,更直指主题:祥林嫂在"被看"之下丧失了为人资格,异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应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的邀请,与黄厚江、程翔等老师参与了《老王》一课的同课异构活动.几番细读,反复揣摩,竟似乎有一点新发现.听课者不吝溢美,说我对《老王》文本的解读“另辟蹊径”①.  相似文献   

9.
从男性叙事的角度去看待《伤逝》 ,其主人公涓生的悔恨和悲哀 ,可以理解为是作者鲁迅以男性的眼光来看待复杂社会人生与爱情之后的一种无声的叹息 ;同时《伤逝》的题材又是对古代“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的因袭与创造。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人的生存情境的一种描述 曹文轩的《前方》被选人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我总以为多少有点欠妥。按照编者的说法,本专题的文字重在描写“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因为这些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实际上《前方》表达的并非全是家园之思,那张照片也罢,文中反复提到的家园也罢.都只是作者观照世界的镜像而已.他真正想描述的是关于人的一种生存情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佬》试图对两个不同的“父亲”个体和复数“父亲”进行重构,书写在美华人的历史。其中既有寻梦的隐喻,又有和平之思,提示读者感受文本的召唤。  相似文献   

12.
从男性叙事的角度去看待《伤逝》,其主人公涓生的悔恨和悲哀,可以理解为是作鲁迅以男性的眼光来看待复杂社会人生与爱情之后的一种无声的叹息;同时《伤逝》的题材又是对古代“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的因袭与创造。  相似文献   

13.
知道有《诗经》这部书是在早年读中学时课文介绍的,明白《诗经》有艺术魅力是在后来读师范时老师讲解的,而体会《诗经》易读难解则是在自己  相似文献   

14.
或许可以说,真正掌握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幸福生活命脉的,其实是物质,而精神呢,常常是闪烁其辞地游离飘荡在历史的暗影中。在这个城市,所谓务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们相信物质是建立精神尊严必不可少的基础。然而当庞大而缜密的物质主义世界全面降临的时候,温暖而柔情的人性世界就只好退场。在《长恨歌》中,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了一盒金条。这盒金条应当说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选用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小说中直接交代"老人"位置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开篇首句:"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一处是第34段:"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  相似文献   

16.
正加斯东·巴什拉的《火的精神分析》是一本奇怪的书。它深刻而生活化,我非常喜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比较注意词语的搭配,这本书证明了词语与词语组合时的无尽可能性。写文章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在巴什拉看来则不是这样。他可以将任何词语与任何词语组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他善于发现词语搭配时所隐藏的精神的秘密以及世界的内在奇迹。在巴什拉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思维无尽的灵活性构成了他写作的容易性及深邃性。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们迷恋于迪斯尼词不达意的经典故事时,当他们沉醉在奥特曼无休无止的打打杀杀中时,当他们浸淫在市面上粗糙俗艳的图画书中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妈妈是位小学教师,她中等身材,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卷卷的头发,脸上时常挂着严肃的表情。别看她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可在很多事情上却总是犯"傻"呢!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为文学研究和阅读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进行具体文本阅读的初步尝试,对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象征性意象及结构、主题等进行了原型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造成归纳多位数读法教学尴尬的主要原因,缘于多位数的另一种鲜为人知的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