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大学生图书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图书馆意识形成的因素,并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认为提高大学生图书馆意识应从导读、宣传、检索能力、创新能力、服务、馆藏入手.  相似文献   

2.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新理念。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主要表现于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策略性、情境性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要根据数学本质的沿革与数学教育现状的反思等方面深层次地探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诱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等有效策略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图书馆图书乱架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防止或降低图书乱架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读者自觉排架意识,并就如何培养读者的自觉排架意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图书馆馆员的意识定位与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图书馆馆员的意识定位和素质培养及其具体构成,是图书馆科学管理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图书馆馆员的意识定位包括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正确的意识定位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培养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及业务能力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层次的要求。在从应试教育向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必须重新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教师教育改革实际、中小学高师毕业生的适应现状以及智育和德育的和谐统一三个方面分析,教师教育改革在加强知识性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德育意识培养。高师德育意识培养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另一方面,促进高师学生道德意识的提升。第二,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第三,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德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意识浓厚与否,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开设兴趣班,专门传授图书馆利用技巧,培养中学生的图书馆意识,让他们从小爱上图书馆,主动利用图书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献资源保障基地,基改革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以读为中心,加强献信息组织工作,创建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的优美学习环境,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谈图书馆人员情报意识的培养李秀英图书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为读者服务的质量通过每一位工作人员来体现.这个过程是读者的知识寻找和工作人员的引导双边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活动过程.工作人员把图书馆内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馆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我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短缺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因。科学定位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未来法学教育应该是多层次、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起点、法律事务的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相统一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应在多层次结构上的法学应用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根本,联系教学实践,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几点切实可行的办法。它们分别是在合作学习中,在探究过程中,在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确保“高职”培养目标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的表现及原因,阐述了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采取强化措施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造就德才兼备之人才虽然在学界早已达成共识,然而在实践中却时有背离。高教领域的趋利倾向,时隐时现的形式主义,学生人格培养上的“无为”与“不为”,以及整个教育环境的庸俗化,对大学教育宗旨的实现带来了种种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大学教育人格塑造的宗旨,维护大学教育中学术自由的原则,争取大学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树立创新意识的迫切性,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将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在形而上学的维度上缺乏前提的充分辩护,在经验的层面上缺乏事实的细致分析。幸福通常是一个人在目的或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满足状态或愉悦体验,具有直接性、依存性、内生性的特点,因而与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实体性、外在性存在某些龃龉。重要的不是为教育专设一个"幸福"的目的,而是要使学生真正在自我实现、自我调适、与人合作的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实现。因此,要通过隐性教育方法、渗透教育方法和人性化教育的方法,把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家庭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构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家庭关系,切实改进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中,必然会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其中文化断裂是当今少数民族社会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基于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对于社会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形成宽容、理解和尊重多元的文化氛围 对于族群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的个性 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使民族成员具有文化认同感,能将他们带入新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情况下对不可缺少的细节做出安排的计划,是人在对生活经验的体悟和积淀中逐渐形成而表现出来的. 极富理性和睿智的行为方式,但人自身无意识的有限理性误导了人对行为方式的自我选择,从而使计划的目的理性和人对计划惯常的思维方式,遮蔽了计划的局限性. 人永远都是一个既不能被箱格化也不能被重新制造的整体,教育计划的制定只有时刻保持对事实的清晰认识以及对不可计划力量的充分意识,将人从依赖单纯的计划选择自身道路回归到充分体现了教育精神价值的自由人的本源上来,才能从本真意义上规避并消解教育计划的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