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然而,许多教师提起课程资源,就想到教材、图书、图片、光盘等,而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开始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紧密结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促进了课程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结合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一、加大政府的课改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政策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政策行为,不同的课程政策取向,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课程政策目的、采取不同的课程政策模式乃至确定不同的课程政策内容。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与课程政策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取向的本质是指课程编制和课程改革主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范围内为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在制定行动纲领和准则时自觉坚持或不自觉表露的政治立场。课程取向具有全局性、变动性与长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标牌广告,等等。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课程资源两大类.。我们这里探讨的课程资源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如包含语文素养的各种内容的学习题材和活动方式等,它们作用于语文课程并且成为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从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表述看,我们的身边有大量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教师培训院校应增加教育课程、创造性课程、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科研课程,应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方法、反思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现已进入由点到面的关键时期。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一味追求方法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参差不齐、评价相对滞后、课程意识欠缺等问题值得关注和反思。为确保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建立课程改革的领导和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以及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现已进入由点到面的关键时期.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一味追求方法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参差不齐、评价相对滞后、课程意识欠缺等问题值得关注和反思.为确保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建立课程改革的领导和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以及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原材料"。它是指可备开发和利用的用以支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各种资源,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直接条件。不是所有资源都有机会进入课程,但它是"可  相似文献   

9.
网络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 ,某些网络课程的结构不合理 ,而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却相对地成熟一些。如何设计适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网络课程结构 ,使之能更充分地发挥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下 ,如何更好地避免网络课程教学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课程资源认识上的新视野(一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就想要订购教材 ,或者编写教材 ,甚至进口国外教材。进行课程改革 ,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长期以来 ,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  相似文献   

11.
一、信念是课程文化的核心 就幼儿园课程管理而言.最根本的不是形成一个课程的文本,而是形成一种务实、有效的课程文化.课程文化能生发丰富、有效的课程实践,课程文本只是课程实践的部分叙述.因此,课程文化的形成是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既渗透在学校显性课程之中,又存在于显性课程之外,是学校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要素的系统,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隐性课程括物质性的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行为性隐性课程等方面。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需要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创造民主、自由、宽容的课程氛围,提高师德修养,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理念和意志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综合反映。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管理者,不仅要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更要做学校课程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以发展的理念谋划、以求实的态度实践、以坚持的精神深化,使学校课程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和承载功能以发展的理念谋划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想、课程理念和质量观念以及对课程的认识能力和理解层次,决定着国家课程的执行力度以及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水平。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14.
"师定课程"是指由教师个人对学校正式课程的内容进行理解、加工并实施的课程。"师定课程"与"教师的课程"、"师本课程"、"生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师定课程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研究有利于拓宽课程研究的学术视野,提高法定课程的实施效果,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加强师定课程的管理等途径可促进师定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策略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的策略包括在开发中要具备的意识,要坚持的原则,它的运用必将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应具备的意识1.课程意识。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它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具有哪些课程意识呢?一是课程设计意识。要根据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体系,初中阶段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国际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时事的发展,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和教学策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二是课程创新意识。初中思想品德主要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师的课程创新意识是整个创新教育进程的关键。要打破专家思考和确定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思考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思维定势,以课程开发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地通过调整、充实、选择、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教学。三是课程实...  相似文献   

16.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整合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正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行的一级课程。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时,既要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又要根据本校、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因此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一、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有效策略1.小学校本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地域和学校实际。受经济社会和地域的影响,校本课程科目的选择要与之相匹配。为此,在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是高职教育发展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核心,是促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调发展,依据是满足社会需要、学科建设、人格取向、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此,课程设置应坚持政策性原则,课程决策应坚持科学性原则,课程目标应坚持综合性原则,课程结构应坚持灵活性原则,课程功能应坚持多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广大地理教师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地理课程理念,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就其空间分布而言,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三种。在这种课程资源观看来,无论是常规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种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还是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其能直接作用于课程,或能影响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因而都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素材。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课程资源,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确定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一)从学生出发开发课程资源无论是课内课程资源还是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这个主体上。学生对哪些课程感兴趣,能够并乐意接受哪些课程资源,这是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