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力和压强     
浮力和液体压强是一对孪生姐妹,有液体压强差就必定有浮力产生,当然有浮力就必定会有液体压强的相关计算。例1(2011年南充市中考题)体积为1.0×10-3m3的正方体木块,投入如图1所示装有水的容器中,静止后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10-2m,容器的底面积为0.04m2(g取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投入木块后,容器底增加的压强;(3)若将此木块投入某液体,露出液面高度为4cm,求这种液体的密度。解析:(1)木块的边长:a=1.0×10-3m33姨=0.1m,木块浸入水的深度:h1=a-h=0.1m-5×10-2m=5×10-2m,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Sh1=1.0×103kg/m3×10N/kg×1.0×10-2×5×10-2m3=5N.  相似文献   

2.
有些同学在解题时,往往只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常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面略举一例,并加以分析。例:某城市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要建造长、宽、厚分别为3.0m、1.5m、0.3m的纪念碑,所用花岗岩的密度为2.8×103kg/m3。若纪念碑所放基座能承受的压强为4.5×104Pa,纪念碑应该如何放置才科学合理?说明理由。解:纪念碑的体积为V,质量为m,则:V=3m×1.5m×0.3m=1.35m3m=ρV=2.8×103×1.35kg=3.78×103kg纪念碑所放基座能承受的压强为p=4.5×104Pa,则所允许的最小着地面积为:S=Fp=Gp=mpg=3.748×.5×10130×410m2=0.84m2故:纪念碑可…  相似文献   

3.
题目一块长方体花岗岩纪念碑高、宽、厚分别为10 m、3 m、2 m,密度为2.5×103 kg/m3.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2×10 5Pa.为使地面能承受纪念碑,现把纪念碑立在高为1 m,密度为2×10 3kg/m3的长方体基石上(g取10N/kg).问  相似文献   

4.
围绕地球周围的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会产生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强有多少大呢?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方法(图1)测得大气压强相当于760mm水银(汞)柱产生的压强,即大气压强:图1托里拆利实验P=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1.01×105Pa.大气压强:1.01×1  相似文献   

5.
一、误把重力当压力例1用20N的力将重为2N的图钉按人竖直的墙内,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0.5cm~z。钉尖的面积这0.1mm~2,求图钉对墙的压强是多少?错解根据公式有:P=F/S=(F G)/S=22N/0.1×10~(-6)m~3=2.2×10~8Pa  相似文献   

6.
1.提出问题题一只U形管压强计中盛有水,将压强计放入某种液体中10cm深处时,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8cm,求该液体的密度,解根据P1=P2,有ρ液gh液=ρ水gh水,即ρ液=(h水/h液)ρ水=0.08m/0.1m×1.0×103kg/m3=0.8×103kg/m3.我对本题的解法产生疑问,为什么有p1=P2?课堂上我们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发现橡皮膜在液体中越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7.
一、公式概念,理解不透彻,频频导致错误,常见情况如下: 1.对压强公式P=F/S中压力和受力面积理解不透彻,容易误判.解题中一要明确压力概念,二要明确受力面积是指物体间受力的共同接触面积,举例剖析,以供学习参考.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滑雪运动员小亮,其脚下每块滑雪板面积为2×103cm2、重为10 N.求运动员站立时,水平雪面受到的压强.(g取10N/kg)  相似文献   

8.
一、压强类试题的解 例1用一种厚为8 cm、密度为2.4×10 3kg/m3的长方体砖砌墙,砌墙使用的水泥砂浆的密度为2.2×10 3kg/m3,砖缝间水泥砂浆的厚度为1 cm.为了保证安全,墙体对墙基的压强不得超过4.9×10 5Pa,那么墙的高度不得超过多少m?  相似文献   

9.
题如图1,一个柱形薄容器的底面积S1=200cm2,高H=10cm,内盛有m水=0.9kg的水.现将一个长l=15cm,横截面积S2=100cm2,密度为p=0.8 ×103kg/m3的柱形木块,慢慢地竖直放入容器中(木块不会图1  相似文献   

10.
浮力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学解决这方面问题时,往往理解不够容易出错。为大家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文对一些典型浮力题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指出错误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走出误区。例1将一个体积为2am3重量为9.8N的物块,放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9.8×2×10-3N=19.6N。正解ρ物=G/gV=9.8/9.8×2×10-3kg/m3=0.5×103kg/m3。因为ρ物<ρ水,所以物块在水中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因此F浮=G物=9.8N。错误原因当题目中物体的浮沉情况不知道时,机械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几个题目: 1.将三块砖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A)平放最大(B)侧放最大(C)立放最大(D)一样大·42·2.三个高度相同,分别用铅、铜和铝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是(p铅=11.3×10(3)kg/m3,p铜=8.9×10(3)kg/m3,P铝=2.7×10(3)kg/m3) (A)铅圆柱体最大(B)铜圆柱体最大(C)铝圆柱体最大(D)一样大3.长方体花岗岩(P=2.5×10(3)kg/m3)三  相似文献   

12.
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对其中的“h”,学习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加深理解,以避免练习中错误的出现。1“h深”度是:深应度是而从不液是高度面向下到某需测量处;高度:应是从底面向上到某需测量处;两者是不同,如图1所示。例1如图2所示,水杯的高15cm,底厚1.5cm,水杯距杯口1.5cm,试求图中A处的压强。解由图2所示可知,液面到A点,深度为hA=15cm-1.5cm-1.5cm-4cm=8cm。所以A点处压强pA=ρ水ghA=1×103kg/m3×10N/kg×0.08m=800Pa。注意:切不可将其cm误认为是“h”的值,这是A距容器底的高度。2“h”应是竖直距离,而不是“倾斜”的长…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 1.边长是10cm的正方体,重为25N,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是12N,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 N,压强为 Pa. 2.质量是7.9kg的正方体铁块,把它平放在面积为O.5m。的水平桌面上.铁块对桌面的压力是 N,受力面积是——m。,压强是——Pa.(ID#一7.9×10。kg/m。,g取lON/kg) 3.用手往墙上按的图钉,钉头做得很尖,这是为了 压强,钉帽做得较大,这是为了 压强. 4.用两手同时压一端削尖的铅笔的两端,发现两手指的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 有关;两手指受到铅笔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 . 5.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  相似文献   

14.
例1一个容器里盛有12cm深的水,水中A点距水面的高度为5cm,则A点处的压强是。错解p=ρgh=1×103kg/m3×10N/kg×(0.12m-0.05m)=7×102Pa。分析公式中的h不是高度,而是深度,所谓深度指的是此处到水面的竖直高度,所以此题h=5cm。例2如图1所示,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放两个相同的物体,则窗口中液面刚好相平,则A液.p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A>pB。B.pA相似文献   

15.
第四讲 压强     
一、考点解读考点1压强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其定义式为p=F/S.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N,面积S的单位是m2,压强p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1N/m2.所谓物体的受力面积是指受压物体表面受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即受压物体与施压物体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而不是受压物体的总面积.考点2液体的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液体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由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决定,用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16.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a1=13,试求Sn的最大值. 解法1:由S3=S11得3a1 3×2/2d=11a1 11×10/2d,又a1=13, 所以8a1 52d=0,d=-2, 所以an=13 (n-1)×(-2)=15-2n. 令an≥0,即15-2n≥0,所以n≤7.5. 故当n=7时,Sn最大,且S7=49. 解法2:(同解法1)d=-2,  相似文献   

17.
(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水平桌面上放一重10N的M物体,如图1所示,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则M物体还受一个为___N、方向___的力.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或作用.3.下面的做法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1)刀口磨得很薄_____________,(2)图钉帽面积比图钉尖面积大得多____________.4.重5N的物体在1.5N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图1木块受到的支持力为N,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___N.5.一个水桶内装有一些水,已知桶底受水的压强为3.92×103Pa,则桶内水深______m.6.连通器中只…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力1.A.2.C.3.B.4.B.5.C.6.B.7.D.8.B、C、D.9.A、D.10.B、D.11.A、D.12,A、B、D.13.A、C、D.14.0~15N. 15.28N;25N.16.10N;与大小为F_3.的力同向 .17.F/2sin(θ/2).18.102~(1/2)N≈14.14N.19.203~(1/3)N,103~(1/3)N.20.50(2-3~(1/3))N≈13.4N.第二章 物体的运动1.B.2.A.3.A.4.B.5.D.6.B.7.D.8.D.9.C、D.10.C、D 11.B、C.12.B、C、D.13.A、B、C.14.A、B、C.15.18.16.10m/s.17.4m/s~2.18.25km/h.19.5m/s.20.-0.4m/s~2m/s.21.-500m/s~2.2m/s~2;相反.23.32.5m.24.45m.25.1m/s;2.5m/s~2.26.400m;20m/s;40s.(第一、二章由江苏省姜堰中学李环生老师编)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1.D.2.D.3.C.4.A.5.C.6.C.7.C.8.C.9.C.10.B、C.11.A、D.12.B、D.13.B、D.14.B、D.15.0,变加速,16.1.5m/s~2,4.5m/s.17.0.4.18.0.5m/s~2,6×10~3N.19.120,向下匀减速或向上勾加速,5m/s~2.20.2,0.8m/s~2.21.(1)10kg,(2)8m/s(3)260kg.22.(1)a=(2F)/(3m).(2)s=(Ft~2)/(3m).23.S=1Om,v=2m/s.(本章及力学综合由南京师大附中周久(?)老师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物理试卷综合题,第22小题:一轮船的排水量为10000t,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m。求:(1)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水的浮力?(2)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在阅卷中发现,考生答题主要有四种情况:【方法一】F浮=G排=mg=1×107kg×10N/k  相似文献   

20.
浮力与压强综合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其中 ,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引起液体压强的变化问题 ,又是一类常见问题 .这类问题因涉及液体压强 ,解题时大家通常考虑应用公式p =ρgh ,其实 ,这时如应用公式p=FS往往更简便 ,请看下面的例子 .图 1例 1 把A、B两个完全相同且边长均为 1 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底面积为2 0 0cm2 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 ,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如图 1所示 .若将木块B从水中取出 ,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将比原来减少(   ) .(g =1 0N/kg)(A) 1 0 0Pa    (B) 2 0 0Pa(C) 30 0Pa (D) 40 0Pa( 2 0 0 1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题 )解法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