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远离尘嚣》中,哈代从人的精神生态入手,对韦特伯里人心灵的"拜物化"、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生活风格的"齐一化"、存在的"疏离化"等精神病症进行逐一刻画,揭示其产生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中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以及消费文化观、欲望动力论等工业文明思想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坍塌、精神价值的消解和自我的迷失。哈代的思想具有比较深远的现实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远离尘嚣》是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代表作品,反映了变幻莫测、无从把握的命运和作为人的本能和感情之表现的爱情。本文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远离尘嚣》中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相似文献   

3.
《所罗门之歌》中的主要人物麦肯.戴德二代和奶娃虽然生活富裕,但精神贫乏,物质与精神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究其原因,是他们身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背景下,远离自然并受到美国文化中美国梦的影响。构建精神生态平衡的方式是回归自然,应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人与自然相交融的完美境界,并最终获得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成名作.该作品以多塞特郡大荒原的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隐含表达了哈代内心独特的荒原意识.本文以认知诗学为指导,拟从隐喻角度出发,研究意象和事件的关系、人物描写及其关系,分析探讨《远离尘嚣》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喻意、环境喻意、荒原意识及其荒原主题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远离尘嚣》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的真正开始,也是哈代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与他前期的《绿荫下》和后期的《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相比,《远离尘嚣》具有独一无二的过渡性特征。本文着重从主题、风格、爱情三方面具体分析小说所具有的这种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成名作,作者对自然风貌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小说,力图消除父权制的二元对立局面,倡导要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界、女性与自然界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互相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我们已远离了自己的童年,世界亦远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的合谐状态,它已发展成了一个。“动力世界”,它使人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心灵苦闷,“要对抗或逃避这种动力世界的压迫力,使人的精神由松驰而获得愉悦,使人的欲望因发(泄)而得到补偿,使人的心灵因表白而找到宁静,”于是,我们看到:垮掉了的理想使人发出了“垮抻的一代”的《嚎叫》(金斯别格);存在的荒诞不经逼出了表现主义的梦魔般的离奇古怪;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这位伟大的诗人历来被认为是一位自然诗人.他远离尘嚣,在乡间静静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并写出大量讴歌赞美自然的作品.其实华兹华斯的作品不仅讴歌自然,也关注着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现实.他希望人们接近自然以纯洁自己的灵魂.此项研究以《伦敦,1802》为例进行赏析,借以发现华兹华斯自然诗人背后展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歌德诗剧《浮土德》是以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成长为线索的,文章从理性和欲望的相互制约中分析"浮士德精神"的成长。浮上德精神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以,人类社会的精神成长也是理性与欲望即灵与肉的双重建构下得到发展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在美剧《西部世界》中,仿生人存在于人类所创造的"乌托邦"中,用于释放人类在现实社会中所无法发泄的欲望。在这个世界中时间是不断循环的,对于人类来说,仿生人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工具,对于仿生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拥有独立意识的"人类"。仿生人从蒙昧到觉醒反抗,像极了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及人类与仿生人的界限日益模糊的状况,《西部世界》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警示,后人类时代的人类的命运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